>>> 2006年第6期
邢台旅馆唐、金墓葬
作者:李 军
3、陶器。
陶塔式罐4套,分两型。
A型2套。均泥质灰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由盖、罐、座三部分组成。盖为子口宽沿,盖面微弧,顶端有圆钮,中空。罐为圆唇,丰肩,上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座为覆盆状。器盖、器座表面绘花卉,罐肩部绘覆莲一周,腹部绘牡丹花,通体施白衣。M13∶5,罐口径10.4厘米,底径10.8厘米;座底径17.6厘米,通高34.8厘米(图一○,3)。
B型2套。均泥质灰陶,由罐、器座组成,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罐圆唇,口微侈,丰肩,上鼓腹,下腹内收,平底。器座侈口,圆唇,束颈,鼓腹,束腰,喇叭口底。罐肩部绘覆莲瓣一周,腹部绘花卉,器座绘花卉大部分脱落。M13∶1,罐口径12厘米,底径10.8厘米,高24.4厘米;器座口径13.4厘米,底径23厘米,高18.2厘米;通高42.5厘米(图一○,2)。
器盖1件。M13∶18,泥质灰陶,宽折沿,盖面隆起,圆钮。器表彩绘脱落。口径10.4厘米,高6.8厘米(图一○,1)。
盏3件。均为泥质灰陶,敞口,斜直腹,假圈足。M12∶11,圆唇,内口有凹槽,口径10厘米,高3.4厘米(图一一,5)。M12∶10,尖圆唇,平折沿,口径10.8厘米,高2.6厘米(图一一,6)。M12∶9,方唇,斜折沿,口径8.9厘米,高2.5厘米(图一一,7)。
卷沿罐1件。M12∶6,泥质灰陶,圆唇反卷内敛,溜肩弧腹,下腹内收,平底。口径8.4厘米,底径8厘米,高20.4厘米(图一一,3)。
折沿罐3件。均为泥质灰陶,斜折沿,尖圆唇,弧肩,上鼓腹,下腹内收,平底。M4∶2,口径11.2厘米,底径7.2厘米,高18.8厘米(图一一,4)。
彩绘罐1件。M12∶5,泥质红陶,圆唇,丰肩,上鼓腹,下腹斜内收,平底。腹部彩绘牡丹花,大部分脱落。口径12.2厘米,底径9.6厘米,高18厘米(图一一,2)。
双耳罐2件。均泥质红陶,圆唇,丰肩,上鼓腹,下腹内收,平底。肩部左右两侧对称饰提系,系残缺。M7∶1,下腹部有一直径0.4厘米的圆孔,口径13.6厘米,底径11.2厘米,高23.2厘米(图一一,8)。
夹砂罐1件。M12∶1,敛口,鼓腹,平底。口径13.2厘米,底径10厘米,高17.2厘米(图一一,1)。
4、砖志
砖志 2合。均方形,志盖顶,素面。M12∶13,盖、志无字,边长30厘米,厚均为4厘米。M12∶14,盖面有墨迹,字迹不清。志文墨书,可辨字迹仅为“……四月三日……十二月……李白(自)居墓志铭”。
(二)金代
瓷枕1件。M38∶1,呈椭圆形,枕面左右两端微翘,中部稍凹,且前低后高。灰白胎,胎土有杂质。枕面、侧墙施绿釉,局部露胎。枕墙模印缠枝纹,前印一不十分清晰的“福”字;后墙有一仰头飞奔的雄鹿,背上驮一“福”字。枕面刻划缠枝牡丹纹,周围及花叶间用工具刻划篦划纹填实。枕面、侧墙、枕底接合处有明显接合线,底面中部有一长1厘米、宽0.3厘米的通气孔,枕面厚1.1~1.2厘米,底面厚1~1.4厘米;枕宽19.9厘米,长26.8厘米,高10.6~12.6厘米(图一二;封二,4)。
四、结语
唐代洞室墓没有出土纪年器物,M12墓内出土的砖志文字漫漶多不可辨,但所出瓷器多数与邢窑址出土的瓷器器型类同。M4、M28的黄釉执壶,M13∶15细白釉瓷盏托、M13∶16细白瓷玉璧底碗等与临城祁村、内邱城关第四期的同类器物[1]相同,临城祁村、内邱城关第四期属于唐代中期。M28出土乾元重宝铜钱1枚。另外,M7出土的双耳罐与邯郸市中华大街电业局南院综合办公楼M201∶1Ⅲ式双系罐[2]相同,邯郸M201的时代为武周初年或唐玄宗后期。因此,这批洞室墓的上限应在武周初年或唐玄宗后期,下限不晚于唐代中期。
M38出土的绿釉瓷枕,枕面划花,此工艺在磁县观台二期前段有类似风格,尤其流畅的花叶轮廓线与表现叶尖的方式极为相似;侧墙模制纹饰在观台二期后段有类似纹饰[3],福、鹿以及缠枝纹与观台镇出土的金代瓷枕相同[4]。观台二期前段为1068~1100年,后段为1101~1148年,因此M38的时代上限为北宋末年,下限为金初或稍晚。
摄影、绘图:柴红亮、柴秋兰
[1]王会民、张志中:《邢窑调查试掘主要收获》,载《中国古陶瓷研究会1997年年会论文集》,《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
[2]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城区唐代墓群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4年6期。
[3]秦大树:《白釉剔花装饰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文物》2001年11期。
[4]张子英:《磁州窑瓷枕》图版94,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