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行涿布论燕国馈金

作者:郎泰富




  【关键词】涿州;战国钱币;涿布;燕国
  【摘要】古涿之地因涿水而得名,战国时期为燕地,是燕国的军事要地和经济贸易集散地,涿布即铸造于此。战国后期燕国曾向赵国馈金五百,因涿地南近赵国,赵国又通行刀币,推测此次所输之金应以涿布为主,这也证明涿布是燕国的重要货币之一。
  
  涿布,战国时燕地之钱币。燕于春秋后期通行燕刀,进入战国后,为了满足与邻国通商的需要,又行布钱,涿布即燕布钱之一。
  今河北省涿州市,秦朝以前称涿,即涿布的产地。涿字水旁,顾名思义,涿的地名必定是从涿水而衍生出来的。正如《水经注》所云:“圣水自涿县东与桃水合,……东经县北,又东经涿县故城下与涿水合,世以为涿水,又亦谓之桃水。”[1]上古先民们聚居于涿水旁,居民聚落渐大,遂取名曰涿。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涿水条》云:涿水“在京兆涿县西”。又引《寰宇记》谓涿水源出范阳县西土山下,流入拒马河;称拒马河即为涿水[2]。此说虽然牵强,但从涿水与拒马水相汇而称拒马水为涿水,也未尝不可。汉置涿为涿郡,三国改涿郡为范阳郡,宋改称涿水郡,那么,古涿也可以称为涿水。据此,称涿以涿水而得名,就合乎情理了[3]。《水经注》又明确说:“水东南经广阳郡与涿郡分水,汉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涿之为名,当受涿水通称矣。”[4]据此可证,涿是从涿水引伸而来的。
  汉置涿郡以后,三国、后魏、隋、唐诸朝曾改之为范阳郡,迄今涿州仍俗称古范阳。如上所述,涿称与涿水有关,那么称范阳又有什么联系呢?《水经注·圣水》条下云:圣水“首受涞水于徐城东南良乡,西分洹水(又名杭水)……东经县(即涞水县)北,又东经涿县故城下与涿水合,世以为涿水(汝澄曰:洹水当作垣水,杭水疑作范水。涿之为范阳郡,盖亦取于此)。”[5]范阳,取范水之阳为名,与取涿水之名为涿的道理相同,据此,涿称范阳也是顺理成章的。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涿的来源与圣水、拒马水、杭水、桃水都有联系。今涿州境内的河流有拒马河、西关河、胡梁河等,拒马河即涞水,因涞水之源出于广昌,后改广昌为涞
  源[6]。两晋时期,晋兵于涞水与石勒作战,由此改涞水为拒马河[7]。涞水古称桃水,流经涿州又称涿水。河流之变迁,水名之更迭,故涿因涿水而得名是毋庸置疑的了。
  古涿是并州通赵的大路,所以称为燕的南大门,或曰并的咽喉之路。燕国都蓟(后名中都,北京大兴县),易为燕下都,涿又是燕国往来两个都城的必经之路。自燕昭王都下都以后,更显出涿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
  燕建国后,从西周到东周时期,均与邻国和睦相处,直到战国中期,大国纷争,燕开始受到齐国的侵伐。燕昭王时期励精图治,广招贤士,国力得到恢复,开始复仇伐齐,并得到了赵国的大力支援,所以说燕、赵两国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一点从赵归还涿属、易两地也可以看出。据《史记》载:赵惠文王 “五年(前294年),与燕、易。”《集解》:“徐广曰:‘皆属涿郡。’”[8]、易本燕邑,易又是燕的下都,无疑是在以前的交战中被晋或赵占领了,后来双方交好,赵将两地归还给燕,这是双方友好情谊的表现。
  燕赵产生裂隙的时间系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1年,赵国平原君逝世,燕王命相国栗腹赴赵吊唁,“以五百金为赵王酒”[9]。栗腹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10]燕王听后也觉得是伐赵的机会,便召昌国君乐闲商量,乐闲认为赵国东邻燕,西接秦境,南错韩、魏,北连胡、貊,民皆习兵,不可轻伐。大夫将渠也说:“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11]但是燕王决心已定,命相国栗腹为将,乐乘为佐,率十万大军攻;庆秦为将,乐闲为佐,率兵十万攻代;燕王亲率兵十万为中军,在后接应。三军分路而进,满望踏平赵土,大拓燕疆。赵孝成王命李牧为将,率兵五万去代地拒燕,廉颇率兵五万赴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拒燕。廉颇指挥将士奋勇作战,击破栗腹于,攻代的燕军主将庆秦也被李牧所杀,廉颇率大军直围燕中都,燕王喜无奈,只得派将渠求和,方结束了这场战争。
  从燕奉五百金这件事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钱币不但是民间物资交换的媒介物,而且也是国家互相馈赠的贵重礼品。五百金数目甚巨,按秦币核算方法,廿四铢为一两,廿四两为一镒,一镒即为一金。秦一铢相当于一克,战国布平均重六克,四枚布合一两,一金等于96枚布,那么五百金若按布钱计算,则需4800枚。赵国货币主要以布钱为主,燕赠赵的五百金也应该是布钱,而涿近赵国,推测所输送之币应以涿布为主。由此可见,涿布应是燕国的重要货币之一。
  燕国的这次伐赵之役虽以惨败而结束,但涿在此战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燕军兵力的集结地域和对前方的物资支援,都要涿地承担。这里既是燕的军事要地,也是与邻国贸易的中心区。涿地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区,是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经济要地,史载燕太子丹曾使荆轲携督亢地图献秦王,《史记》索隐:“徐广云:‘涿有督亢亭。’……督亢之田在燕东,甚良沃。”[12]从古到今,涿州盛产良稻,远近驰名。燕太子丹所以将督亢之田绘成地图交荆轲赴秦纳贡,说明督亢之田是燕国最肥沃的土地了。由此充分证明,涿地既是古老的城镇,又是富饶之乡,加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必然是商贾云集、贸易兴旺的物资集散地。有鉴于此,燕国必定视涿为经济发展要地,并在此铸造涿布。
  如前所述,燕国的货币主要是行刀钱,然而到战国时又行布钱,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赵国为邻,赵商人来燕做生意多习惯用布币,要与邻国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则必须铸造燕布。涿地南通赵国的都城邯郸,是两国商人南北往来经商的要地,涿布的问世解决了两国经济交流的矛盾,同时也增加了(下转32页)(上接19页)涿地的财源,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有益的。
  ————————
  [1][4][5]《水经注》,时代文艺出版社,第97页。
  [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引《寰宇记》:“涿水源出范阳县西土山下,东北流经县北五里,又东注圣水。”
  [3]“涿县汉置,为涿郡治。唐改涿县曰范阳,置涿州于此。宋名涿水郡,今仍名涿州,民国改为县。”范阳郡“三国魏置,治涿。晋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隋废,唐复郡置郡。”同[2]。
  [6]“汉置广昌县,隋改名飞狐,明复名广昌。民国改为涞源县,以当涞水之源,故名。属河北保定地区。”同[2]。
  [7]“拒马河即古涞水。晋刘琨拒石勒于此水,故称拒马。《水经注》作巨马。源出河北涞源县,流经涞水县,一支东出经涿县会琉璃河(圣水)。”同[2]。
  [8]《史记·赵世家》,中华书局,1979年,第311页。
  [9][10][11][12]《史记·燕召公世家》,同[8],第1561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