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浅析博物馆教育的对象——观众
作者:王振苹
【摘要】观众是博物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基本对象,也是博物馆的受益者和支持者。本文分析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及不同层次、类型观众的心理,指出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少儿和老年这两个特殊的群体。
观众是博物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基本对象,也是博物馆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他们反映着当代社会对博物馆工作的要求。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有不同生理和心理条件,属于不同学习类型,具有不同需求的社会公众。
一、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决定了不论何种类型的博物馆,没有树立牢固的观众意识是行不通的。同藏品、陈列一样,观众是构成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他们既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又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博物馆应该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和对待观众。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观众来参观,就不成其为博物馆,或者至少是一个不合格的博物馆。
在明确观众与博物馆的重要关系后,研究和了解观众的文化需求,对于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观众的文化需求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观众参观的动机。动机产生的基础是需求,分析人们参观的动机,可将观众分为四类:一是以获取相关的专门知识为目的,这类观众为数不少;二是从事学术研究,这类观众是以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为目的,虽然人数不多,但属于较高文化层次的参观者;三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这部分观众大多数是有组织地来参观,他们个人的参观欲望不是很强烈;四是为了文化娱乐消遣,这类观众大多是零散参观者,数量较多,且多集中于旅游旺季。
第二,观众参观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观众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认真地看下去,最终才能有所知所觉,所思所想。在参观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各种感觉、记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也最为丰富。因此,关注观众的兴趣就是关注观众的文化需求。
第三,观众的评估,包括参观后的评价和记忆。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组织教育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观众的社会条件、文化背景、生理和心理特点、职业、参观目的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对学习的影响,也要注意博物馆这一特殊学习环境的影响,注意学习媒介、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学习成效评价标准和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必须认识到,尽管博物馆教育工作是服务性的,是为观众提供感兴趣、想学习的知识的,但并不是观众的附庸,不可随波逐流,唯观众需求是从。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责任,必须服从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从而根据博物馆所在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来组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所认可的教育活动和服务内容。
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是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所以启迪和提高观众在德、智、美等方面的修养是博物馆工作的基本任务。观众对博物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们不仅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的对象,而且他们的正当要求和愿望代表着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是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动力。当观众参观博物馆陈列或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其他活动时,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从亲身感受中去理解和评价博物馆的价值的。尽管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会不尽相同,但比较普遍的反映总是代表着公众的需求方向,真诚的批评建议也是改进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观众不只是教育的对象,而且还是博物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客观地评价和检验博物馆各项工作及其效果的主人。
二、不同层次和类型观众的分析
由于存在着个人素养上的差别,到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层次。笔者认为,这种分类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分布。第一层也是数量较大的一个观众群体,他们到博物馆主要是“看一看”,没有明确的目的,多数是出于好奇,或作为节假日的活动内容之一才走进博物馆,但一般参观后会有所收获;第二层的观众是有明确目的的,希望从博物馆学到在书本上或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部分观众数量不是太多,但却是博物馆的忠实观众,一般曾不止一次地来博物馆参观;第三层观众高居金字塔塔尖,人数很少,但修养极高,他们是为同古人对话而来,是把博物馆作为养育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故地,或领会其他民族文化之发祥的场所。犹如孩子闻到了母亲的气息,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寻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这种金字塔形分布的一般性规律表现在:其一,它并不按参观者的自然人群分布,而是按人群中每个人不同的文化素养分布。其二,因个人文化修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其并不会固定在某一个层次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观次数的增多,最重要的是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可能提升到较高的层次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的观众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过来也可以说,目前的观众稀少现象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观众的整体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博物馆观众的数量应该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观众中的两个特殊群体分析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对象应该是全体社会人,但根据目前观众参观的统计数字看,博物馆60%~70%的观众来自中小学生,即青少年是博物馆观众的主体,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对象。显然,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对青少年来说,博物馆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就是参观陈列展览。博物馆通过文物、标本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作用于人们的大脑,以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吸引观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与学校教育相比,在这里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下转76页)(上接70页)学习。因此,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的形式和内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部分观众的要求,力求易于为青少年所接受和理解。
当然,在重视青少年观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年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是一个具有优势的创造群体,到博物馆来参观的老年观众也越来越多,这就给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就是如何使博物馆成为老龄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基地和终身教育的课堂。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打破传统的观念,走出家门,加入了旅游的行列。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博物馆是开展旅游的基地之一,对老年人同样具有吸引力。因此,研究老年观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老年观众的服务工作,应是目前博物馆需要加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博物馆教育的对象——观众,对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各个方面,对博物馆教育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充分了解观众,研究观众,将观众的要求作为博物馆工作的方向,以使博物馆的事业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向光:《博物馆教育工作应促进观众“自我完善”》,《中国博物馆》1995年2期。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