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祝允明草书《诸将五首》
作者:尚晏芝
【摘要】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祝允明草书《诸将五首》,书杜甫诗《诸将五首》,其笔墨驰骋奔放,挥洒自如,有“奔蛇走虺,骤雨旋风之势”,与杜甫激情洋溢的诗作珠联璧合,是祝允明晚年具代表性的一篇力作。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狂草见长,朴拙劲健,独具一格,是有明一代草书“第一手”,与文征明、王宠并称明代书法“三大家”。
祝允明天资卓越,5岁能写径尺大字,9岁会作诗。王宠赞其“公生有殊质绝伦,五岁能做径尺大字,读书过目不忘。九岁病疡,寝处有古诗一编,因和之,名以起”。年长诗文、书法名重当世,精真、行、草、章草,其草书师李邑、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尤具盛名。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灿漫,传世名迹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洛神赋》、《落花诗卷》等,观其风采,流利洒脱,奔放不羁。明何乔远的《名山藏》记:“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有祝允明草书长卷《诸将五首》一件,为纸本,纵33.5厘米,横468.2厘米。书杜甫诗《诸将五首》,笔墨驰骋奔放,挥洒自如,有“奔蛇走虺,骤雨旋风之势”,长卷巨帙,波谲云诡,一气呵成。杜诗《诸将》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切关怀之情,通篇激情洋溢,祝允明的书法与杜甫的诗作珠联璧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图一)。
杜甫的《诸将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约作于766年(唐大历元年)。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并未根除,诗人在颠沛流离之中目睹百姓饱经战乱之苦,痛感朝廷将帅平庸无能,故作诗以讽之,通过对前贤的追忆和赞美,表达了对诸将庸懦无能的强烈不满。诗中充满忧国忧民之心,抒发了诗人遭逢兵乱后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祝允明所书气势开阔,神采飞扬,很好地表达了杜诗的意境,也反映出祝允明任性自便、奔放不羁的性格。
祝允明是“吴中三子”中成就最高,也最富于创新精神的书法家。明代帖习盛行,祝允明早年以学习晋唐人帖为主,随外祖父学张旭、怀素的草法,跟岳父习欧阳询、颜真卿的楷则,这一时期的“师古”为以后在狂草上的建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年以后由于科举之途屡遭挫败,他的思想也由儒家的入世进取变成以释、道出世为主,诗文、书法成为他直抒胸臆的载体,书法也渐渐转向草书,将宋人写意古风融入晋韵及唐法之中,视野开阔,博采众长,在规矩法度中自成风格,展露出个人的灵性及才情。晚年的祝允明将狂草书体推至一个登峰造极的境地,成为他最杰出的书体。其书法达到当时的最高峰,成为冠绝群伦的领袖名家,对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草书《诸将五首》应为祝允明晚年所作。晚年的祝允明自云 “万事遗来剩得狂”,在生活中他以“狂”处事,在书法上也以“狂”为一种寄托意兴、挥写自我的游戏,充分地将生活中的“狂”反映在书法当中。从章法上看,这幅作品的字、行之间非常密集,参差穿插得密不透风,其中多处密到与邻行相碰的地步,然而整体上又有一种平衡感,达到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高级境界。运笔流畅跌宕,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运动感与节奏感都极强,有撼人的气魄。观其笔法,提按顿挫,方圆中侧,悬针垂露,连绵飞白,自然天成,丰富多彩,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古人云:“书道之妙,神采为上。”祝允明此卷可谓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在草书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和高傲狂放、落拓不羁的性格,是祝允明晚年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力作。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