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的几幅清代宫廷绘画

作者:周立平




  【关键词】避暑山庄博物馆;清代;宫廷绘画
  【摘要】清代的宫廷绘画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兴盛,伴随着 “康乾盛世”的到来,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在内容、艺术形式和绘画技法上都表现得丰富多样,同时也承载着细致而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本文选介了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的四幅清代宫廷绘画,以供研究赏析。
  
  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一所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建于1949年,馆藏文物以清代宫廷文物为主,有各类藏品2万余件,其中宫廷书画占有重要位置。现介绍几幅馆藏清宫“臣”字款绘画,以供赏析。
  
  一、徐扬《乾隆殪虎图》
  
  《乾隆殪虎图》原存避暑山庄,悬挂于清书山馆西配殿“含德斋”的东墙上(此建筑现已无存),后由于历史原因归到了北京故宫,上世纪70年代调回本馆入藏。
  此画纵169厘米,横104厘米,纸本设色。画幅生动地描绘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皇帝木兰秋时,在岳乐围场用虎神枪击毙猛虎的真实场面,反映了当时围猎的自然地貌和情景。画中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古树参天;在山峦沟壑之中,围猎的满蒙骑兵和虎枪营的士兵马并马,人并人,缩围成数里的包围圈;在近处的山坡上,一群王公大臣、侍卫和虎神枪手像众星捧月般地护卫在乾隆皇帝周围;在黄色的御盖下,乾隆皇帝正手持虎神枪对隔谷山坡洞中的猛虎射击,猛虎则咆哮作垂死挣扎状;在猛虎斜上方的小山坡上,五名虎神枪手注视着猛虎,整个场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幅右上方空白处是徐扬恭录的乾隆皇帝御书《虎神枪记》全文,左下角一段文字是徐扬对乾隆皇帝用枪射杀猛虎情况的记录,落款“臣徐扬拜手稽首谨记”,下钤“臣”、“徐扬”朱文篆书方印两枚。
  徐扬,号云亭,江苏苏州人。初为监生,是一个读书人,并非职业画师。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首次南巡抵达苏州时,徐扬恭进画册得到乾隆的赏识,命他北上入宫供职。同年六月徐扬入宫,在如意馆供职,开始了他在宫中的绘画生涯,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重视。自乾隆十六年进宫至乾隆四十一年,徐扬在宫中供职长达26年,奉敕作了许多花鸟、人物、山水画,是一位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的文人出身的宫廷画家。徐扬作品存世较多,《国朝院画录》中就收有徐扬的作品35件,《乾隆殪虎图》是其中的历史纪事画之一。
  《乾隆殪虎图》图文并茂,设色淡雅,笔墨精细,风格比较工细清秀,具有苍浑而秀嫩的韵味。此画真实地记录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帝在岳乐围场击毙一只猛虎的史实,乾隆皇帝对此次行围取得的战绩非常满意,特别是高度赞美康熙留下的虎神枪,“隔谷约略施射,乃正中虎”这一奇之最奇的奇迹。因此,在乾隆皇帝殪虎处树立《虎神枪记》碑一通,并在虎洞斜上方的平峭壁上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刻下“乾隆十七年秋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等文字,用以纪其事。《乾隆殪虎图》真实生动的描绘正与史料、史迹相符,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二、邹一桂《蟠桃双鹤图》(图一)
  
  此画横128厘米,纵198厘米,纸本设色。画面上两只丹顶鹤立于青石之上,姿态悠然自得,生动形象;青石之上祥花瑞草长生,石隙间一株桃树屈曲蟠覆,硕果累累;陡石之下,朱泉永浏。画幅左上方有邹一桂题诗一首和“臣邹一桂恭画”落款,并钤白篆印章二方,朱篆印章三方,中上方钤有“乾隆御览之宝”朱篆印玺一方。
  邹一桂(1686~1772年),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赠尚书。其父、兄擅画花卉,他秉承家学,工花卉,并融合恽寿平画法,所画花卉或用重粉点瓣,或用淡色晕染,风格明净秀雅,生动自然,间作山水,风格隽冷。邹一桂有很好的修养,对艺术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在他的《小山画谱》中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理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画构图简洁疏朗,笔法练达,设色艳丽而自然,晕染细致,富有真实感,构成一幅如他题诗中所说“瑶圃仙峰,拔地奇陡,上薄云霄,下绝尘垢”的人间仙境。这幅作品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年他65岁,正值其绘画生涯的娴熟高超时期,他根据麻姑献寿的传说,构思了这幅瑶圃、蟠桃、仙鹤图来祝福皇帝长生不老。这幅作品可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他所提出的“六法以经营位置为第一,用笔次之,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理论见解的独到之处。画左上方邹一桂的亲笔题诗,字的结构规范、均衡,在正规中又见雅致骨力,用笔极为讲究,内敛含蓄,与绘画艺术追求的基调相一致,诗书画相得益彰,不失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
  
  三、金廷标《仙踪钦伏图》(封三,2)
  
  此画横109厘米,纵190厘米,纸本设色。画面中峰峦数叠,峰巅草木葱郁,云烟出没,流动飘渺,飞瀑流泉;一神仙驾云而下,悬于主峰之上;山石下卧一虎,二位老者面向神仙跪拜;林中一蛟龙仰视上方神仙。画左上方钤“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朱篆二印,左下方有“臣金廷标恭画”落款,“廷标”朱篆印等四方印章,无年款。
  金廷标,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人物、佛像、仕女,擅长白描法,亦能界画,在继承传统方面颇具功力,山水学四王,比较板实,人物笔法尚生动,具宋人之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命入宫供奉,所绘写意秋果及人物皆得乾隆皇帝的题咏。
  此画章法简洁,行笔流动豪放,萧散秀逸,线条劲达流畅,整个画面构思独特,故事亦真亦幻,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就像一个美妙的传说,充满了新奇的艺术魅力。此画通过对人物、山水、蛟龙的图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宋元时期的文人佛道画与传统的山水花鸟技法相结合,追求“无为”、“寂灭”的境界,形成了超逸、淡泊、高雅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我们又可看到金廷标继承元代移情寄兴的手法,借以表达人与动物和睦相处、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局面。此画为金廷标传世作品中的精品。
  
  四、董诰《夏季花石图》(图二)
  
  此画横66厘米,纵120厘米,纸本设色。画面下方为水墨淡染的石头,石上盛开着各种花卉,花枝与花瓣以细笔双钩,叶用淡绿晕后再钩叶筋,笔墨灵秀,情趣生动,叶繁而不乱,疏密有致,形象生动。左下角有“臣董诰恭绘”题款,无年款。
  董诰(1740~1818年),字雅伦、西京,号蔗林、柘林,浙江富阳人,画家、书法家董邦达之子。他历任乾、嘉二朝40余载,以忠诚、机敏、睿智著称于世,深受乾隆、嘉庆两帝之恩遇。他曾与几位大臣一道反对和所推行的祸国殃民之弊政,逝世后,嘉庆皇帝亲往祭奠,赐诗挽之。董诰师承家学,擅画山水,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十分欣赏他的画,并多次为之题款。董画大部分藏于内府,均已录入《石渠宝笈》的两部续编。董诰的书法亦极受推重,据载,乾隆皇帝晚年难于作书时,他所题之字大多为董诰代笔。
  此画构图简洁,布局合理,清新雅丽,让人赏心悦目,不失为董诰传世作品中的佳作,1988年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清代的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其中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在艺术形式方面,清代院画面貌也比较多样,人物画有工笔重彩和白描法,花鸟画有黄氏的工笔写生法和恽派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四王”派系,中西合璧的画风也曾风靡一时,唯水墨写意画未获传播。宫廷绘画在皇室的扶植下兴盛一时,无论是在绘画技法上还是在构图上,都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同时它们也承载着细致而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对于我们研究清史和宫廷绘画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