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天津市蓟县桃花园墓地人骨研究
作者:张敬雷 李法军 盛立双 朱 泓
说明:其中d为两个对比组之间每项平均值的组差,δ为同种系标准差,按照人种学研究的惯例,本文主要借用莫兰特(G·M·Morant)的埃及(E)组的各项标准差,为了增加比较项,还借用了个别挪威组和欧洲同种系标准差。n为比较项目数,具体比较项目见表一中具有同种系标准差的项目。
[4]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301~325页。
[5]潘其风、韩康信:《柳湾墓地的人骨研究·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261~303页。
[6]Black D. 1928. A study of Kansu and Honan Aeneolithic skulls and specimens from later Kansu prehistoric sites in comparison with North China and other recent crania. Palaeont Sinica, Ser. D, Vol. 1 Fascicle 1:1~83.
[7]瑞鹄、王耀文:《华南汉人头骨の计测》,载《国立台湾大学解剖学研究室论文集》第9册,1949年,第139~160页。
[8]韩康信、潘其风:《安阳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研究·安阳殷墟头骨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50~81页。
[9]韩康信:《沈阳郑家洼子的两具青铜时期人骨》,《考古学报》1975年1期,第157~164页。
[10]俞东郁、金奎龙:《长春地区现代人的颅骨测量与观察(一)脑颅测量》,《解剖学杂志》1998年第21卷4期,第41~47页。
[11]刘武、杨茂有、王野城:《现代中国人颅骨测量特征及其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1991年2期,第96~106页。
[12]王令红、孙凤喈:《太原地区现代人头骨的研究》,《人类学学报》1988年3期,第206~214页。
[13]张怀、党汝霖、王正耀:《湖南人颅骨常数及颅型的调查》,《解剖学通报》1965年4期,第8~13页。
[14]张振标:《福建历史时期人骨的种族特征》,《人类学学报》1996年4期,第324~334页。
[15]朱芳武、卢为善、雷一鸣:《广西壮族颅骨的测量与研究》,《人类学学报》1989年2期,第139~145页。
[16]丁细藩、莫世泰、张文光:《广西壮族的面颅特征》,《人类学学报》1985年4期,第362~365页。
[17]王令红:《香港地区现代人头骨的研究——性别和地区类型的判别分析》,《人类学学报》1989年3期,第222~230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