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承德普乐寺内的曼陀罗
作者:赵秀梅
第二道门的门框皆为纯黑色,简洁凝重,内侧绘有梵文十字金刚咒。进入门内,正中为直径3.02米的花瓣状木制圆形地面,与之相对应的顶部为圆形九宫格。九宫格内正中间的单元格为中空,上面压一小方亭,周围的八个单元格内均绘有代表如意吉祥的六字真言团花图案,四根框柱和周围框架上有描金的金刚杵和吉祥草图案。支撑顶部圆形天花的是八根方柱,柱子外侧略呈弧状,柱身黑色,同样遍绘描金缠枝花卉。整个木质曼陀罗模型内圆外方,层层递进,错落有致,设计严谨,布局合理,故虽经历200余年仍不糟不朽,保存基本完整(封三,2)。
木质曼陀罗中心的铜须弥座上供奉的是一尊男女双身结合的铜佛像,即上乐王佛。上乐王佛又称胜乐王佛,俗称“欢喜佛”,是喇嘛教密宗修行的本尊之一。乾隆皇帝在《普乐寺碑记》中说:“咨之章嘉国师云,大藏所载,有上乐王佛,乃持轮王化身,居常东向,……疏三涂,中翼广殿,后规城,叠蹬悬折,而上置龛,正与峰(磬槌峰)对者,则人天咸遂皈依。”故此殿中的上乐王佛正面向东侧,共有四面12只手臂,发髻上装饰菩提叶和十字金刚杵形宝相花,四面上饰用人头骨做成的五佛冠,佛面鎏金,呈现三眼;两主臂分持铃、杵,交叉环拥女像佛母(明妃),其余10只手臂中各持法器;右腿伸开,象征传播教义,左腿弯曲,象征不住生死。佛母为红脸,三目,发顶饰十字交叉的吉祥花;右手拿月形刀,左手托充满魔血的人头骨钵;红色裸身,红发披肩,头饰五骷髅冠;全身佩有多种饰物:头饰、耳饰、腰饰、双股项链、手脚二镯及人头串成的项链(图一)。
在密宗佛教中,上乐王佛代表智慧,佛母代表禅定,只有“定慧兼备”、“止观双修”才能成佛。密宗修法的双身结合就好比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即身成佛,这在喇嘛教密宗中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修炼方式。
三、结语
从艺术角度来看,曼陀罗真正体现了密宗的精华,堪称密教艺术的珍品。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密宗佛教通过绘画和雕塑得到圆满的聚集和表现。所谓“圣贤聚集,万德交归”,把佛的世界转变成凡人眼睛看得见的形象,把密宗博大精深的义理和修法,通过独特的、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和格局流传后世。曼陀罗的出现,使密宗佛教的发展达到巅峰。
承德普乐寺中的木质大型立体曼陀罗模型虽因年代久远,已是油彩斑驳,榫头松动,但当人们面对如此巨大、如此精美的曼陀罗时,还是无不为之赞叹。姑且不论其巨大的圆形平面和圆柱计算之精准,巨大的石质底座雕工之严丝合缝,单就形状各异的木构件上的图案、色彩之丰富,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但究其修建的真正目的,正如《普乐寺碑记》的碑文中所书“人天咸遂皈依”,乾隆皇帝为安邦定国、天下一统之良苦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
主要参考书目:
1、《钦定热河志(校点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2、《清宫热河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
3、天津大学建筑系、承德市文物局:《承德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
4、金申:《喇嘛庙——佛的世界》,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