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平泉县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凭帖取钱”模具

作者:白云香 张晓寒




  【关键词】平泉县;清末民初;钱帖;商号
  【摘要】平泉县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凭帖取钱”模具,是清末民国时期平泉私家商号所发的一种有价证券,其使用时间虽然很短,且仅限于平泉州,但它却反映了当时作为北粮南货集散地的平泉的经济繁荣情况,也折射出民国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形势。
  
  平泉县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民国时期的“凭帖取钱”模具,现简介如下:
  1、“平泉州吉大升凭帖取钱”模具1件(图一)。模具平面呈圭首长方形,外框长21.4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用厚0.5厘米的黄铜板制成。框内模具用4块大小不等的兽角骨拼成,帖面四周为双线围成的宽边框,边框内阳刻人物、荷花图案。帖面文字均楷书阳刻,顶部分两行刻“平泉州吉大升”6个大字,其下右侧为“字号凭票为记”6字,左侧为“年月日帖”4字,中间上部为“凭帖取钱”4字,字迹工整、清晰(图二)。
  
  2、“平泉州吉大来凭帖取钱”模具1件(图三)。模具平面亦呈圭首长方形,外框长24厘米,宽9厘米,厚4厘米,以黄铜板镶嵌而成。框内模具由3块兽角骨组成平面,帖面四周阳刻花纹宽边框,但纹饰已模糊不清。钱帖上部刻“平泉州吉大来”2行6字,其下以两条阳线将帖面分隔成三条长框,右框内刻“字号凭票为记”6字,中框刻“凭帖取钱”4字,左框刻“年月日帖”4字,字体均阳刻,楷书,字迹工整,但因使用年久,部分字迹已因磨损严重而模糊不清(图四)。
  这两件“凭帖取钱”模具上均刻有“平泉州”。据《平泉县建置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八沟厅为平泉州。隶属承德府,治所未动,州境东西相距540里,南北相距490里。”八沟就是今平泉县的平泉镇。早在清定鼎北京后,由于诸旗蒙古王公向清廷进贡,首先开通了北起巴林,经今赤峰、平泉入喜峰口的贡道。到康熙帝修建热河避暑山庄后,为了便于出古北口经承德去沈阳谒陵,又开通了东西向大道。八沟正是在这南北、东西两条道的交叉点上,所以在清康熙年间,平泉镇已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比较发达的重镇。雍正七年(1729年),于八沟街设八沟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八沟厅为平泉州。平泉州的名称是因县城街中心有一古泉平地涌出而得名。据《八沟厅备志》载:“此泉宽丈余,深尺许,水澄澈香洌,沸泉涌出,居民取汲不竭。”此古泉现已是平泉一景,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平泉设州始自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一直到民国时期的1912年,前后共延续了百余年。
  “吉大升”、“吉大来”是清末民国时期平泉私营商号的名称。据《平泉县志·工业篇》记载:“清代,平泉(八沟)就是京、津、唐通往赤峰的驿道。南近京东八县低洼易涝,自古缺粮,商人以布匹、杂货来此换取粮食。北部赤峰、乌丹、林东、开鲁、经棚等县盛产粮食,由此销往关内。”作为北粮南货的集散地,平泉当地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平泉已有了自己的商业管理机构,称“十全号”。咸丰十一年(1861年),县城内已有商号168家。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商号则达300余家。这些商户大多为来自山东、山西、京、津等地的客商。这个时期,二十里长街的八沟已是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五行八作,商贾云集,沿街两侧的商铺、店铺、货栈、粮行栉比鳞次。“吉大来”、“吉大升”就是其中的两个店铺。据《平泉县志·商业篇》的记述,“吉大升”由宋启秀开办,店铺本金1500,经营布匹和杂货,经理为山西太谷的游滥停,有店员34人。从其店铺本金和店员人数来分析,“吉大升”当时的经营是较兴旺的,经济基础也比较雄厚。另据《平泉县志·金融篇》的记载: “清末民国时期,县内有当铺六处,有三元当、三兴当、三同当、吉大升、增盛恒、太和当。” 由此可知“吉大升”不但经营布匹和杂货,而且还兼营当铺,当品主要有金银首饰、衣类、毛皮、铜铁、武器、宝石、钟表等8类,月利3分,当期20个月(小当为12个月),过期不赎变价处理。“吉大升”当铺的旧址就在今平泉县百货公司院内。“吉大来”在《平泉县志》上虽没有记载,但根据此“凭帖取钱”模具的形制、字号来分析,其用途当与“吉大升”的相同,也应是店铺名号无疑。
  “凭帖取钱”系一种有价证券,也是一种取钱凭证,为商贾之间交易往来所用。据《平泉县志·金融篇》载:“清末民国时期,平泉无专营钱庄。”当时的8家烧锅、6家店铺都兼营钱行(钱铺),出的帖子可以兑换现钱(银元、铜钱)。“民国三、四年间铜钱涨价,牟利私商罗铜钱倒卖盈利。市场不敷流通周转,某些商号遂发行土票,称为‘帖子’,一时盛行于市。”这种钱帖子一张相当于铜钱1000吊(1吊等于铜钱100或1000枚),平泉本街钱帖总计80余万吊之多。几年时间“满街空纸,无处兑钱”,这是民国四年(1915年)平泉县详报收回旧帖改用银元时向上级汇报的情况。因帖子泛滥毛荒,被政府禁用,所以这种钱帖在社会上流通的时间很短。这两件“凭帖取钱”模具正是民国初年的产物,其使用范围虽然仅限于平泉州,但它却折射出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形势,并且印证了当时平泉经济的繁荣和兴旺,是研究平泉经济史和金融史可信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