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山东黄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第二年加入共产党。1943年入胶东抗大学习,创作剧本《麦收之后》和《排难除害》,由抗大学院排练演出。毕业后任胶东军区前进报社记者。1945年随部队开赴东北,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在牡丹江地区,多次带领小部队进山剿匪,1950年转业到工业战线,任机车车辆厂党委书记、第二重型机器厂副厂长、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等职。现已离休。 19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描写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一支解放军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消灭土匪的故事。作品成功的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和众多战士的英雄群像。情节惊险曲折,富有传奇色彩。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京剧后,流传很广。 1966年完成另一部长篇小说《桥隆飙》,但在“文革”中,印出的书被销毁。1979年才得以重新出版。小说注重发掘人物的复杂性格,生动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草莽英雄的形象,艺术表现手法更趋成熟。近年来经常发表散文作品。
[著作书目] 林海雪原(长篇小说)1957,人文 戎萼碑(长篇小说)1977,山东人民 山呼海啸(上下集,长篇小说)1977,中青 桥隆飙(长篇小说)1979,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林海雪原》评价(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1958,作家 谈《林海雪原》(吴岩)1958,上海文艺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分析(文艺作品选讲,李慧贞、冯玉柱编写)1959,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林海雪原〉的创作方法(丝鸟)1959,湖北人民 笔谈《林海雪原》(北京出版社编)1961,北京 (刘亚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