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人。1930年在义乌初中毕业后到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就读。1933年入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读书,开始文学创作。最早的短篇小说《车站旁边的人家》,描写一个农妇被逼出卖肉体的惨景。同一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大都以浙东农村生活为题材。抗战初期,赴武汉参加战地服务团,到鲁南、苏北战地作民运工作。武汉沦陷后,到湖南《观察日报》和塘田讲学院从事编辑、教学工作。1940年到福建永安主编《现代文学》月刊。1942年后,先后担任桂林师院、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1946年写的短篇小说《人的世界》,写海滨城市一所房子在短短几个月内更换的五户人家,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动乱中的痛苦精神状态。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抗战后期开始写长篇小说“追寻”三部曲:《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真实描绘了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和战斗。同时又写作“农村妇女三部曲”:《村野的爱情》、《微贱的人》和《换来的灵魂》,描写农妇们的贫苦生活与精神负荷,但第3部未完成。 解放后,参加湘东和皖北的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担任上海《文艺月报》编委。1955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发表了很多作品。长篇小说《春回地暖》以较大篇幅描写农村变革的急剧斗争,刻划了一群具有不同个性的农民形象,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稍后又出版了描写知识分子寻找道路的长篇小说《在漫长的路上》(第1部)。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著作书目] 夜宿集(短篇小说集)1940,商务 一段旅程(散文、报告文学集)1940,桂林石火出版社 报复(短篇小说集)1940,改进 悬崖(短篇小说集)1940,改进 乡井(短篇小说集)1942,三户 惆怅(短篇小说集)1942,桂林今日文艺社 海的呼啸(短篇小说集)1943,大地 家鸽(短篇小说集)1944,桂林文学书店 林野恋人(长篇小说)1945,良友;改名《村野的爱情》,1983,湖南人民 一双鞋子(短篇小说集)1945,改进 神的失落(“追寻”之一,长篇小说)1945,上海中原出版社 古屋(长篇小说)1946,文生 乡下朋友(短篇小说集)1947,上海万叶书店 还乡(中篇小说)1948,中华 风雪(中篇小说)1948,文生 寻梦者(“追寻”之二,长篇小说)1948,上海中原出版社 人性杀戮(短篇小说集)1948,上海怀正文化社 文学·科学·哲学(文论)1949,中华 文学与社会生活(文论)1949,中华 微贱的人(长篇小说)1949,晨光 挽歌与赞歌(文论)1950,文工 幸福之岛(短篇小说集)1950,文工 在网窑里(短篇小说集)1950,中华 新的时代和新的风格(文论)1951,海燕 唱赞歌的时代(文论)1951,文工 湘东老苏区杂记(散文集)湖南省文联筹备委员会 人的道路(“追寻”之三,长篇小说)1951,文工 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作家(文论)1953,新文艺 从生活到创作(文论)1954,新文艺 为了祖国和人类(报告文学集)1954,新文艺 朴玉丽(短篇小说集)1955,中青 论阿Q和他的悲剧(文论)1957,新文艺 眷恋土地的人(短篇小说集)1957,作家 论《子夜》(文论)1958,新文艺 新的土壤(中、短篇小说集)1958,新文艺 从播种到收获(文论)1959,百花 在漫长的路上(第1部,长篇小说)1962,百花 春回地暖(上下册,长篇小说)1963,作家 王西彦近作(小说、散文、文论等合集)1979,四川人民 第一块基石(鲁迅作品研究集)1980,上海文艺 王西彦散文选 1980,江苏人民 书和生活(文论)1981,花城 两姐妹(短篇小说集)1981,香港文艺研究会 炼狱中的圣火(散文集)1982,人文 王西彦中篇小说选 1982,香港南方书屋 悲凉的乡土(短篇小说集)1982,花城 王西彦小说选(第一册)1982,湖南人民 ;第二册,1982,人文 忧伤的世界(散文集)1984,浙江文艺 晚望(散文集)1984,上海文艺 王西彦选集(1—5卷,中短篇、长篇小说、散文合集)1985—1987,四川文艺 穿越废墟(长篇小说)1987,江苏文艺 北美之旅(散文集)1988,花城 暮钟(散文集)1989,上海文艺 (刘亚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