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大渡河十八位勇士之谜

作者:王燕光




  
  李德才,江西萍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河北省保定市政协原副主席、军分区司令员。
  熟悉李德才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土佬”。相传在红军初创时期,红3军攻下吉安之后,缴获了一批物资被服,分到李德才手里一条西装裤子。他不假思索地把裤子反穿在身,还振振有词地告诉别人,那个开口是用来屙屎方便的,被大家传为笑谈。这个笑话后来传到红军总政委毛泽东耳中,他听后笑着说道:“这个‘土佬’。”“土佬”由此得名。
  李德才作战十分勇敢,林彪和聂荣臻非常赏识,在红一方面军相当有名,无人不晓。
  提起“土佬”,中央红军的老同志都说他是大渡河18勇士之一,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保存的第68军军史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升编纵队时,团级干部中,亦保有相当一批老干部,其中有参加大渡河的18勇士之一的李德才同志。”
  可是,后来各种报刊又称强渡大渡河为17勇士,名单上并无李德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李德才自己邀功还是历史记载有误?通过翻阅大量的历史档案和采访有关人员,笔者证实了之所以大家称他为大渡河18勇士,的确是事出有因的。
  
  一
  
  1935年5月,李德才所在的红一方面军红1师红1团在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1军团政委聂荣臻的带领下,顺利地通过彝人区之后,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赶在薛岳、吴奇伟数十万大军之前,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四川境内岷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奔腾在横断山中,流至石棉县,突然掉头向东,形成一个90度的大转弯。安顺场便位于大渡河大拐弯以西20公里处。这里河宽约300米,流速每秒4米,水深30米。河底乱石嶙嶙,形成无数漩涡,俗称“竹筒水”,可让鹅毛沉底。由于水深流急,驾船横渡时,先得把船拉到上游200米处,放船后,要有十几个船工,篙橹齐使,与水流形成一种合力,方能使船斜冲到对岸。对岸有石坎,如靠岸不准,撞上岸边石壁,将船毁人亡。因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为举世闻名的显要渡口,也是横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的一道天堑。
  据史书记载,太平天国名将翼王石达开率部到大渡河渡口,因强渡失败,全军覆没于此,从而拉开了太平天国起义最后失败的大幕。此次,蒋介石不惜血本,不仅让自己的嫡系打头阵,还拉拢刘湘、杨森等地方军阀,组织了几十万大军前堵后追,目的就是要让红军在大渡河渡口成为“石达开第二”。
  作为红军北上抗日的先遣队,红1团担负的重任空前,抢在敌人前头渡过大渡河,成了中央领导和全团指战员唯一的心思。
  经过一天一夜冒雨行军,李德才的重机枪排和1营战友们在杨得志团长的率领下,赶到了离安顺场十几里地的一个小村子。
  团长杨得志和1营长孙继先急匆匆地来到村子里设置的前线指挥所,这是老乡挖煤用的一个小草棚子。刘伯承和聂荣臻在昏暗的马灯下向杨得志和孙继先交代任务,聂荣臻首先问道:“敌人派飞机撒传单,说我们毛主席要成为石达开第二。哎,你们两个知道石达开吗?”
  这两个当年20岁出头的红军指挥员,都是参军后才学了些文化,自然不了解历史上的那些典故了。
  杨得志挠了挠头皮,笑笑说:“我听旁的人说,石达开是石头,蒋介石是石脚。他们当然都不行喽。”孙继先是山东曹县人,亮着大嗓门说起话来更是直爽逗人:“就是!管他什么‘十达开九达开’的,咱们是红军,走到哪里都得开!”
  见两人这副模样,刘伯承简要地给他们讲述了70年前发生在大渡河畔的那段历史故事,然后命令他们带1营去完成3项任务:第一,歼灭安顺场的全部敌人,歼灭后,点一堆火,作为信号;第二,部队占领安顺场后,迅速找船,找到后点一堆火;第三,把一切渡河工作准备好后,再点一堆火。最后强调:“我和聂政委带后续部队马上就到,记住,三堆火!”
  孙继先接受任务后,回到营里马上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研究制定了战斗分工:1连攻正面,从安顺场西面冲;3连从西南面冲;2连和营重机枪排从东南沿河边冲并负责找船。
  经过简短的准备,李德才率重机枪排跟随1营营部和2连从东南河沿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用火力掩护红军对敌人占据的安顺场发动了攻击。
  
  二
  
  就在这天夜里,大渡河一带有名的地方势力、川军二十四军彝务总指挥部营长、家住安顺场的赖执中回了家。他是为阻击红军被派住彝居区栗子坪的,但当他听说红军已到泸沽的消息后,就带1个排的兵力撤回了家乡。赖执中一进安顺场就看到老百姓为反对烧房子而哭天嚎地,乱成一团。安顺场街上的房子大半是赖家的,他认为红军过大渡河绝不会走当年石达开覆没的老路,如果贸然烧街,自己岂不白受损失?因此,他便和正准备放火的川军排长争执起来,甚至达到即将动枪的程度,最后两人撕扯着到东岸守军团部说理。赖执中在团长余味儒面前表示,已经在从冕宁到安顺场的沿途都留有放哨人,并保证只要红军朝安顺场方向来,就马上烧街。因此双方决定暂不动手,静观事态变化。
  虽然赖执中存在侥幸心理,但仍作了防御措施,心想万一红军来了就得逃往东岸,于是将他从安靖坝回安顺场的那只船留在西岸河边,并令驾船的船工们不得离开一步,违者杀头。同时,又分派自己带的那个排1个班守船、1个班看守他的“公馆”、1个班在街上日夜巡逻。
  午夜之后,红1团1营在团长杨得志和营长孙继先的率领下,冲下山坡,沿着乱石小路跑步前进,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插街心。红军尖刀排与敌巡逻兵相遇而接火,展开了一场短促的战斗。敌人且战且退至赖执中家的石砌高墙上进行固守。赖执中听到枪声后,还误认为是河对岸的驻军来偷袭安顺场,因为赖执中认为红军还在100公里以外,不可能来得这样快。因此,命令两个班的敌军在高墙上死守。
  在夜色中,李德才带着重机枪抢占了院子对面的一处碉楼,用猛烈的火力将敌人死死压制住。红军战士们乘势向守军喊话:“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快投降吧!”这时,赖执中看到大势已去,知道再也抵挡不住了,于是在一片混乱中和几个卫士化装成老百姓翻墙而逃。
  战斗打响时,守船那个班的敌人正在河边碉楼里赌钱、喝酒,听到枪声后慌忙押起船工向对岸逃跑。恰好这时1营2连指导员黄守义带着战士沿河搜索渡船,发现水面上有黑点移动,又隐隐约约听到划水声。追上去发现是一条船,但已离岸十几米远了。黄守义立即命令战士们用机枪向空中打了一排子弹,跳入河中奋不顾身地冲向船只。那些逃跑的敌人怕死,又乖乖地将船划回来了。奔袭安顺场的战斗一举成功。
  
  三
  
  清晨,下了一夜的雨停了。
  在安顺场街头的一座青灰色的石碉楼上,随红1团主力赶来的刘伯承和聂荣臻一见杨得志他们就生气地责备:“让你们点的三堆火呢?”
  “呀!”杨得志啪地拍了一下脑袋,不好意思地说:“光顾抢占渡口和找船了,一着急,把这事给忘了。”
  刘伯承摆摆手:“算了,先给我们介绍介绍渡河的准备情况。”
  杨得志说,为了确保渡河战斗成功,红1团把6挺重机枪全部集中在了渡口旁的突出部,1军团仅有的炮兵连也在赵章成的带领下赶来助战。
  聂荣臻听到这里,从窗户中看着正在河边抢修工事的红军战士们,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杨得志:“哎,土佬来了吗?”
  杨得志笑笑:“来了,还专门为他配备了两挺机关枪呢。”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