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与“不景气”唱唱反调

作者:卢正永




  杂文家何满子先生在《杂文不景气两题》中抱怨杂文不景气,并牛刀小试般地信手写了二题,以分析个中原因。当今,抱怨、忧心忡忡、作忧国忧民状,是许多文化人的共性(文化人本来就是干这等事的),连杂文不景气都有人操心!只是,作为非文化人的我辈看来,似乎显得喧闹了一点。杂文家说杂文不景气,小品制作家说小品不景气,相声演员说相声不景气,就是那些玩足球买卖的都要从“文化层面上”抱怨“足球文化”不景气,诸如此类。作为大文化人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们更是如负重责,临危受命般地研讨中国作家为何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自然更是抱怨中国小说写作的不景气。
  各方各路的文化人都在抱怨不景气,好像当今的中国文化都不景气似的。哪有那么回事!当今中国文化的空前繁荣,岂止“景气”二字了得!就说杂文吧,杂文怎么不景气?景气着呢。专门为杂文办的杂文报刊就不知有多少,更不要说数以千百计的各类报刊都把发表杂文作为重要“景点”了。热心“点缀”或潜心“耕耘”这些“景点”的称得上“杂文家”的杂文家更是不计其数。至于小品、相声、小说、电影电视,你就是多长一千只眼睛也看不过来十分之一!所以,抱怨杂文等等不景气,实在有点冤枉了我们当今文化空前繁荣之气势。
  当然,何满子先生指的“不景气”不是指“数量”,而是指“质量”。据说,在目不暇接的杂文作品中,都不过是一些“玩式杂文”,或者提醒提醒官老爷的“裤腿有点脏”;或者搬经弄典“掉书袋”;或者“假大空”的吹牛皮。就是说,在不计其数的杂文作品中见不到多少“热烈地拥抱现实”且是“批判艺术”的好杂文。
  不过,怎么就是“拥抱现实”而且是“批判艺术”的好杂文,想来从来就没人定义、也无法定义的吧。一篇杂文,不是提醒官老爷的“裤腿有点脏”,而是直捅官老爷一刀子,而且是捅个正着就是好杂文吗?一篇杂文,不“掉书袋”,不引经据典,不“言必称希腊”,而是直着脖子叫喊“打倒腐败”,就是好杂文吗?一篇杂文,不必故作高深,不必迂回缭绕,而是像阿Q见着吴妈那样直呼“我要和你困觉”,就是好杂文吗?
  其实,更加说不清的是,杂文好赖,完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如鲁迅杂文,相信何满子先生过去和今天都会认为是好杂文;可被当今大陆的学问家们已快捧上神坛的胡适先生者流,相信在当时或今天都不会承认鲁迅杂文是好杂文;至于像山西籍的名作家韩石山先生这样的,即便在过去的年代褒扬过鲁迅杂文的话,现在而今眼目下,人家也可以顺应时势,改变看法,从而声言:“读鲁迅长脾气,读胡适长学问”。可见,在韩先生眼里,鲁迅杂文只不过是“脾气”杂文。所以,杂文这东西,很难说好赖,也许更谈不上景气不景气。(在这里不防插上一句,韩石山先生说“读胡适长学问”这话,我疑心这老兄有点故作斯文。试想,一个戴了35顶博士帽的学问家的学问,你“长”得过来吗?)
  如果说,在鲁迅的年代,杂文确实起到了针砭时弊的作用,因而出现过如鲁迅似的好杂文的话,而今的杂文其实也有好的,这要看你“拥抱”现实“抱”对了没有,“抱”对了“现实”的杂文无疑就是好杂文。那么,当今的“现实”是什么呢?这题目可就大了,虽然何满子先生满腹经纶,对杂文如此忧心忡忡,恐怕也未必完全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就是何满子这样的杂文大家恐怕也写不出好杂文。笔者倒是斗胆,结合文化界当今的现实,根据近些年见到过的一些“好杂文”,不防做如下推论或戏说,以供杂文家们参考。
  当今,许多“黄”头发的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而对自己的传统春节已不屑一顾。如果你能投其所好,写出圣诞节如何的“圣”、情人节如何的“情”,这样的杂文无疑适合“黄”头发中国人的胃口,人家就会认你是好杂文;当今各式“艺术品”的打造者们对“包二奶”、佳人“自荐枕席”之类的宣扬乐此不疲,似有不把中国人的男女观念弄成“群婚观”不罢休,因此,你能在有关“爱是个永恒的主题”、“女人性欲不比男人差”之类上使劲发挥,写出适合这种“男女平等”观念或“性平等”观念的杂文,岂止是好杂文,说不定还邀你到中央级权威屏幕上露脸;当今大陆“文化人”把早已在港台或海外作古的胡适甚至胡兰成们奉为偶像,当然也就不屑于鲁迅的“脾气”而专注于胡适的“学问”,你能写出鲁迅只有“脾气”,胡适又有“学问”又有“脾气”的杂文,或者信手写出为顶戴高等学府“终生教授”花翎的“金大侠”敲边鼓的杂文,自然会有人捧为好杂文;“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为人们所不齿,而今却又成为热闹,而且不到你承认“外国月亮就是圆就是亮”不罢手,因此,即便你抓点儿类似于“六七岁的美国孩子敢于纠正布什总统口误”,或“美国人蹲下跟孩子谈话”这类近似于“玩幽默”的“素材”来大加发挥,与美国的“民主、平等、自由意识”套扯在一起,这样的杂文简直堪称“最佳杂文”;而今北京人以不会讲英语不算有档次,至少也要会点儿“OK”、“三克油”之类。据说某最高学府已有人信誓旦旦,要把讲课全改成英语等等,似已摆开了要把美国英语弄成国语的架势,因此,你“见机行事”,写出英语在与“国际接轨”中如何重要,在“2008奥运”中如何不可或缺,这样的杂文当然是“拥抱现实”的好杂文……总之,现实如此广阔,题材如此纷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管怎么说也只是“文化”大树上一枚小叶片的“杂文”,竟然还老有人抱怨“不景气”,侈谈杂文怎么才“景气”,实在是包括何满子先生在内的杂文家们的“牛刀”不是不该用,而是用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