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冒险之旅

作者:陈 冲




  春节期间,驾车出游,目标深圳,全家会合,看电视,打麻将,游青山绿水,访名胜古迹,前后20天,车上的里程表走了5600余公里。这期间,从北到南,自南而北,或雨或雪,或雾或风,时而降温,时而转暖,在粤北山区,还遇上一次高速公路因重大翻车事故局部关闭。不过总的来说,行得平安顺利,玩得称心如意。“冒险”也者,非指此也。
  也有一点牵挂,节日过后,即2月底,就有一件事等着:参加一项小说排行榜的评议。平时读作品不多,临时抱佛脚,出游之际,找来一大摞刊物,净重十余公斤,放在后备箱里,走到哪里读到哪里,虽有恶补之嫌,毕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光”在哪里?“光”在把一年的作品集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天天读,时时读,就容易产生一个整体印象,容易从这个整体印象生出一些想法。边读边想,这想法也就走过了它自己的一段路程。倘是功底扎实的学者,这样地想一想,满有可能想出一番学问来;但二把刀如我者,如此这般地想上一番,就带点儿意识流,带点儿不着边际。“冒险”也者,此之谓也。
  因为是春节,电视机常开着,而几十个频道轮番地播出各种晚会演唱会,便是电脑,也常常挂在互联网上听Mp3,在此期间又恰逢一个华文歌曲榜中榜颁奖会,情愿不情愿地,等于也恶补了一次流行歌曲。按说,一段时间以来,我已经很少听流行歌曲了,补与不补,都说不出什么话来。问题是,我那些关于小说的想法里,内中的一个想法,就是当前小说中的或一部分,正呈现着一种趋势,我把它叫做“流行歌曲化”。为了讲清这一个“化”,少不得先要说说流行歌曲。“冒险”也者,实指此也。
  就说那个榜中榜颁奖会吧。获奖歌手一大群,颁奖会更是开得热闹之极,舞台上面,灯光缤纷耀眼,颁奖佳宾和获奖歌手更是衣着光鲜,春风满面;舞台下面,“粉丝”们掌声如潮,欢声雷动,如醉如痴。虽然唱了那么多个歌,竟然没有一首能勉强算个好歌,但那颁奖会的成功,乃至一年来流行歌曲的成功,却是显而易见且无庸置疑的。你只要看一看那场面,再想一想能造出这场面得花多少钱,就知道那个成功是在开始之前就已预定好了的。用时髦的说法,那是一项“文化产业”。当然,“文化”只是标签,产业才是实体。是否把文化真的当回事,属于不同的观念,或按香港那边的说法,叫理念不同。如果我的记忆还可以信赖,那么我记得10多年前,我们这边有一位已经很成功了,已经被称为“天后”级的歌手,在经过相当的曲折反复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去香港那边“进行包装”,当时的媒体就有评论说,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后来的事实证明,此种评论是何等的切中肯綮,一言中的。那位天后级歌手经过一番包装之后,失去了老听众,又没有赢得新听众,就“个案”来说,是失败了,但她的这一勇敢举动,却成了流行歌曲的一个分水岭。从此开始,我们这边不再是一个一个的歌手,而是整个流行歌曲,由香港那边进行了一次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包装”。产业嘛,谁的资金雄厚,谁就有更多的运营主导权,谁就是大哥大、大姐大。听大哥的没错。果然,自那以来,我们这边的流行歌曲产业也做得红红火火,虽然好歌也变得越来越难得。
  作为产业的流行歌曲,是不能靠好歌撑世面的。就歌的好或不好而言,流行歌曲和艺术歌曲并无不同,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即使将伴奏等辅助性的环节忽略不计,起码先要有好的词、好的曲,然后是好的演唱。然而,好的词曲之所以好,有一个共同点,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创新。创新二字说起来只需要动两下嘴皮子,做起来却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才气,所以总是稀缺资源。不是偌大一个产业养不起几个有才气的艺术家,而是几个有才气的艺术家远远养不活偌大一个流行歌曲产业。现在,连大部分地方官员都已经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就得“上规模”。搞文化可以阳春白雪,精益求精;搞产业就得下里巴人,就得……我还是直说了吧:就得要能够批量生产的那种。
  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越来越没有了旋律,越来越像念猫经或猫念经。分辨旋律之有无好坏,并不是多么专业的本事,一只平常的、略微有点训练的耳朵就足够。倘要稍微专业一点,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由歌手唱出来的那个主旋律,用某种乐器演奏一下试试。我们现在一些被称为“很好听的歌”,已经根本无法用乐器演奏。那么它“好听”在哪里呢?有人告诉我们了:是歌手的声音好听。当然,我这样地讲旋律,是出于一种不同的或者说错误的“理念”。毕竟,那种猛一听就能让人把耳轮支起来的旋律,是难得一遇的,是……我还是直说了吧,是无法批量生产的。
  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却是越来越专业化了,越来越成为一种专门用于流行歌曲的“言说方式”。就词语本身来讲,这是一种“大白话”。不是“文言文”、“白话文”之别的那种白话,而是“大白话”。此处这个“大”字的真义,颇有点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倘要粗略地讲,它追求的目标不是更接近口语,而是更“水”。“大白话”有时也需要一点修饰,修饰的办法就是毫无必要地塞进几句洋文,不过其中也很有讲究,就是这些洋文翻译出来也是大白话。为什么要这样呢?据我的瞎猜,除了便于批量生产以外,那是因为需要“建构”出一个独立的“流行歌曲世界”,就像小说家要建构独立的“小说世界”一样。笼统地说,这个“建构”出来的世界,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流行歌曲最常见的主题就是爱情。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爱情太复杂了,太多样或者说太一人一个样了,太现实或太浪漫了,太精细或太微妙了,总而言之是太不适合批量生产了,所以就需要进行一番“处理”,建构出某种不同于现实世界、只存在于流行歌曲世界里的爱情,并且用这种经过“水”化处理的爱情,孳生出种种同样很“水”的“爱恨情仇(愁)”之情,使歌手们演唱时得以皱眉头闭眼睛,做欢欣鼓舞状、痛不欲生状、伤心欲绝状、愁肠百结状等等。比如几个纯情少女(或做纯情少女状的半大歌手)唱着那无人能答得出的问题:全世界都在恋爱,我该怎么办?或是唱着那纯情得无法再纯的表白: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依我猜,这首《老鼠爱大米》最近特别流行,就因为你在现实世界里绝对找不到这种爱法。
  公平地说,也有例外,比如最近有一首《两只蝴蝶》也很流行,即使算不上好歌,也得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不过,终是凤毛麟角,绝大绝大多数,还是那种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就是这些产品,支撑着偌大一个红红火火的流行歌曲的产业。是不是有点不正常?错。这太正常了。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资金雄厚的产业。产业不同于工厂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很“上规模”地制造产品,而且懂得精心培育市场。相比之下,这个产业的大哥们,对二流以下的歌手们是相当刻薄的,但在培养“粉丝”方面,不仅舍得花钱,做得也更加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