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读孔,读鲁,不读经

作者:程耀恺




  2004年有几个重量级人物,在北京搞了个宣言,这下子,那些次量级(或希望晋升为重量级)的人物就有事干了,传经,讲经,不亦乐乎。这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那次“尊孔读经”运动,虽说是那时的当权者们热衷的事,但似乎不了了之,于国于民,充其量只能是一场过眼烟云。这次的“宣言”雷声不小,正当人们期待相应的雨声到来之时,突然起了内讧,有人拿《易经》祭刀,先自乱了阵脚。这哪行!得先“保易”。于是,这次的读经,就有了自己的名目——保易读经。
  话说今年的8月,上海举行书展,龙应台女士飞越海峡登台讲演,特别提倡大家“读经”。报上说,“龙应台特地挑了《左传》里的两段,请观众到台上念”,这可把我弄糊涂了。自从朱熹选编《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后,所谓“经”,就限定在《四书》、《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范围内。《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它虽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它只是一部史书(参见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与使用“春秋笔法”而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不是一码事。龙女士固然前卫,可“经”,却是十分后卫的事,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呀!
  龙女士也不过随便说说,况且,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发言权。然而国内一套二十部之巨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竟然把像《孝经》和《春秋繁露》这类伪经和儒家糟粕,打扮成“必读精华”,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这套《诵本》的广告词既经典又前卫:“不俗读者,也应购来沐浴焚化,权当烧纸钱,必有甚大法力。”看来董仲舒的巫术儒学,确实源远流长,法力无边……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对我其实没有多少影响,我不相信儒家经典能治国平天下。几千年了,有史为证,我只喜欢孔丘,崇拜鲁迅。
  我读孔,读鲁,不是因为他俩被尊为古代圣人、现代圣人什么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我对圣人没有什么感觉,反倒是他二位被那么多的人骂,才引起我的尊敬。孔子被骂的时间最长,鲁迅被骂的力度最狠。中国有一句古话:众口铄金,手中没有真理,早就被淹死在唾沫里了,还用得着你那么不停地骂!还用得着你那么使劲地骂!当然了,他俩也都被捧过的,同样也是捧到了极致。只捧不骂,人家不服;只骂不捧,人家不信。捧了骂,骂了捧,捧捧骂骂,见其伟大。中国的事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中国的事就这么有特色。
  我读孔,读鲁,第一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范围并不仅限于他们二位,孔,包括老庄,还包括先秦诸子。鲁,包括胡适,还包括五四诸贤。我不喜欢孔子的信徒,就是这些人,把活生生孔子学说,乡愿化、巫术化、御用化,最后搞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程度。跟先秦诸子相比,这帮人不过是一群侏儒。鲁迅、胡适、陈独秀,奋起打倒孔家店,混战一场之后,海清河宴,圣殿轰然坍塌,孔子却悄然复活了。历史是固执的,她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我读孔,读鲁,第二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除了《论语》、《诗经》,基本不在意别的什么“经”。我读《论语》,却不相信儒家御用文人们吹嘘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么邪乎,你拿到伊拉克试试。《论语》的好处,就在于从中能看到一个真孔子。他既不是教主,也不是上帝的儿子。他基本上是个谦谦君子,也干过荒唐的事,偷偷与南子幽会;情绪控制不住时,骂学生够刻毒的;他也有悲观的时候,也像鲁迅那样彷徨过:“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就常常挂在嘴边;因为某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酒杯不像酒杯,他就嚷嚷:“觚不觚,觚哉!觚哉!”足见他是个感时伤世的人;孺悲想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拿者出户”,他却出其不意地“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哎呀,这哪像个正人君子!但这样的孔子,我喜欢。历来的读书人,我尤其欣赏明代的李贽,他说《论语》、《孟子》不过是往圣先贤的“因病发药,随时处方”罢了,那能当成千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是“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佩服之余,我也学会不以鲁迅之是非为是非。所以,我并不忌讳骂鲁迅的文章,凡能找到的,都不放过,照样读得津津有味。不过,我看不上周作人后期的小品,在我看来,豆芽而已,没有根,有人把豆芽尊为“银丝”,赵钱孙李,各有所喜,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读孔,读鲁,第三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把他们视为一个总体来读。这话有点蹊跷:鲁迅一生反孔,死不改悔,这是尽人皆知的。那么孔子呢,设想一下,若是孔子活到现在,他怎么看鲁迅?我想他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立场,他肯定会奋起批鲁,他的杀伤力自然不在话下,我猜梁实秋、苏雪林辈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样的冤家对头,怎么可以视为一个总体?且慢,我自有道理。望深处看,他们都是中国人,要是日本鬼子打过来,周作人、胡兰成的事,不会发生在他俩身上,你能说他俩没有共性?这样说太过沉重了,不如拿人体来做个比喻:孔子和他所代表的文化,是一对乳房,是乳房象征的食与色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人痴迷这一对丰乳,这没有错,问题是花费的时间太长了,二千年顶礼膜拜,忘记了一个人要想站起来,不能没有一副骨头。鲁迅和他所代表的新文化,就是一副铮铮铁骨,是骨头文化,它不仅能让一个人仪态万千,更能让一个民族顶天立地。鲁迅的出现,表明中国文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蜕变,从此中国文化进入了整体性发展阶段。儒也有了,道也有了,佛也有人,鲁也有了,如果再缺什么,好办,创造,或拿来!
  读孔,是读传统。读鲁,是读反传统。这就像一架马车,必须有左右两只车轮。一个人的读书趣味,是这样,一个时代的文化,也要有左有右,有保守有激进,左右制衡、协调,方才能够平稳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