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审美饥渴与疲劳

作者:陈 辽




  人之异于禽兽者,除了人能够制造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劳动外,还因为人有美感,能进行审美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审美活动是正常进行的,就像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满足人的生存、温饱、发展的需要一样,人的审美活动满足人的美的需要。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审美饥渴现象。所谓审美饥渴,就像饮食时的饥不择食、渴不择饮那样,竟把某些非审美的东西也当作美来加以享受。这里又有三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在反常的年代里,美丑颠倒,几无美的东西可供审美享受。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在“横扫一切封、资、修”的口号下,将人类历史上所有美的事物、美的作品艺术品,都作为“封、资、修”而予以毁灭。于是,在文学领域里,只剩下《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在戏剧领域里,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在舞蹈领域里,只剩下《红色娘子军》;在电影领域里,只剩下《闪闪的红星》;全民都处于审美饥渴的状态。因此,在“文革”期间,即使是思想上艺术上都很拙劣的作品如《虹桥作战史》竟也被处于审美饥渴状态下的读者接受。全民审美饥渴,这是我国审美活动史上的大悲剧!
  第二种情形是,片面地宣扬某种美,而将其它多种多样的美压制、压抑,这也会造成审美饥渴。如在我国六朝时期,强调辞藻华丽美,雕琢字句美,运用典故美;浮丽的“宫体诗”盛极一时。流风所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新唐书》卷二○一)。在这种情形下,也会出现审美饥渴现象。唐代前期诗人陈子昂(661—702)就在《修竹篇》序文中表达了他的审美饥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粱间诗,采丽竟繁,而兴奇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其实,那时期感到有审美饥渴的作家、诗人绝不只是陈子昂一个人,而是一大群。
  第三种情形是,某个国家在某一时期缺乏美的文艺,这时也会出现审美饥渴。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1859年5月18日)中写道:“由于现在到处都缺乏美的文学,我难得读到这样的作品”;“在这个贫乏的时期里,我的鉴赏力迟钝到了这样的地步(虽然惭愧,我还是不得不说):有时甚至很少有价值的东西,在我第一次读时也不会不给我留下一些印象。”可见,在处于审美饥渴时.不免出现审美误差现象。
  在我们这里,审美饥渴的上述三种情形,将不再出现。如今,我们面对的却是审美疲劳。
  原来,进入2l世纪后,文艺创作繁荣,作品艺术品纷至沓来,迫使你对之进行审美,由于你经常处于审美活动状态.而审美对象却并不美,因此便出现了审美疲劳。以我个人为例,我是搞文学评论的,文学作品是经常而且必须阅读的。进入21世纪后,长篇小说每年发表、出版的在1000部以上,我至少得读其中的1%吧,每月要读1部长篇;中篇小说以万计,我每月至少要读5部中篇;短篇小说在五万篇以上,我每月至少要读10篇。此外,友人寄赠给我的作品,我是不能不读的;我认为必须阅读的新出版的中外好作品,是必须购买而且阅读的。对于上述作品,我不能—目十行地浏览,而是以审美的角度进行阅读,于是就出现了审美疲劳现象
  审美疲劳现象之一,由于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我不知道它们写的是什么,读完后我苦苦思索
  作家为什么写作它,其意义何在,然而思索了很久,我仍是无所得。于是感到审美疲劳。必须老实指出,目前文学作品中无思想、无主题、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的作品多得很,因此像我一样读后有审美疲劳现象的读者有的是!
  审美疲劳现象之二,由于这些作品使用的是公共语言,而非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语言,这些作品读多了,如同开会时听了一大串套话、空话、大话感到厌烦,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现象。《三国》,《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阿Q正传》、《子夜》、《家》、《骆驼祥子》,各有各的独特的语言风格,百读不厌,越读对它们的语言风格越有新的体会。而那些只会使用公共语言的作品,只能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现象之三,由于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是袭用前人的、别人的,而不是创新,别出心裁的,因此读后给人以“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这样,阅读这样的作品多了,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现象。搞形式主义不好,但形式美一定要!凡是传世作品,除了艺术内容、作品思想具有原创性外,在艺术形式上也都有独到之处。《水浒》的表现形式与《三国》不同;《红楼梦》的表现形式又与《儒林外史》有别;而《西游记》的表现形式更是“唯此一家”。《阿Q正传》的表现形式也为鲁迅所独创。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彼此因袭,千篇一律,又怎么不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呢?
  文学繁荣是好的,作品数量多也是好的,无一定的数量就没有相当的质量。但是无思想的作品多了,无个人语言风格的作品多了,表现形式大同小异,模式化多了,却只会导致读者的审美疲劳。
  审美饥渴将不会再有。但我希望,作家应走出无思想、无风格、无独创的创作误区,逐步消除读者的审美疲劳。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千万读者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