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尊重自己的“判断”

作者:陈大超




  知名微型小说作家凌鼎年,当然也是他的所在地——江苏省太仓市的名人。由于他平时的社交圈中有不少是太仓或太仓籍的成功人士,这使他对那些同乡中的各界精英有相当的了解。作为一个有心人,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集太仓、太仓籍名人的相关资料,他一直有个想法:如果将这些太仓骄子的事迹每人写成一篇文章,到时候结集出版,那该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啊。它既会成太仓的城市名片、文化名片,也会成为太仓市的“人才库”。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市里一些领导的支持,有关部门也找他商量,请他出马编撰一本《太仓近当代名人》的书。一拍即合,凌鼎年欣然应允,并很快拟出了目录,提交有关部门审看,审看的结果,认为此书好是好,但入选名人需要慎重审核,并对那些名字有点陌生的入选者提出了异议,建议删去,并要求对入选者审查。站在他们的立场这也无可非议,但作为执笔者凌鼎年却犯难了,如果每一个入选者先要资格审查,再每一篇稿子审核,这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芽再说,凌鼎年写的每一篇文章,少不了会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评价,假如每一个名人的定位、评价都要得到领导的认可,都要领导点头同意,这将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写作,而且作者与审查领导之间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看,怎么办呢?芽思来想去,他决定放弃与有关部门的出版资助,由自己独力来编著,自己寻找出版,虽然这样要冒不小的风险。
  其实,政府有政府的行事规矩,如果是政府行为,入选者必须是公认的,最好是盖棺论定的,各方都认可的,这样能避免一些说长道短或少些矛盾。但名人实在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一般齐的统一尺度很难规定,尤其是现当代人物。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名人,什么样的人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凌鼎年认为如果走政府审定程序的话,肯定有某些名人的定位有争议,导致若干篇很难通过。凌鼎年是个很有独立个性的作家,他不愿自己的判断、见解被有关方面定调,他对太仓名人的界定有自己的尺度。
  譬如在许多地方,人们的头脑里总存在着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思想,对于从本地出去后在外地、外国出了名的花甲之人、古稀之人、耄耋之人,他们比较容易认可,但对于那些在本地做出了突出贡献有过出色表现的人,可能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缘故,可能胡子不够长,头发不够白,很不情愿把他们当名人看。“我想在编撰《太仓近当代名人》一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这种偏见,一定要让本地的名人得到公正的对待。我也知道如果是政府行为,很难摆平各种关系。思来想去,我决定独自完成这件事。”凌鼎年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个人行为写作的自由度大了,但责任也大了,出版书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但既然要做一个尊重自己判断的人,就得有独立承担的勇气与魄力,就得有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的能力与智慧。其实,一个总是勇于尊重自己的判断的人,他也最容易养成和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胸怀与素质。经过两年半多的努力,凌鼎年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以自己的努力完成了50万字的《太仓近当代名人》,还自己联系于最近在北京的九州出版社出版。
  “翻阅这本太仓名人档案式的书系,确乎令人骄傲,试想,光两院院士就有11人,按太仓45万人口的比例算,大概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这550位太仓、太仓籍名人是我们太仓永远的骄傲,是太仓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笔无形资产,我们一定要珍视之。这些名人有些我们市领导与各相关部门领导知道,并有联系、交往,有些我们还不知晓。应该说,凌鼎年做了一件有价值有意义,对地方有贡献的事。”该市一位领导在为此书作序时指出。那些还不为领导们“知晓”的名人,有不少就是凌鼎年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列入书稿的。
  我在采访时说:“这本书固然有价值,但表现在你身上的那种宁愿主动断绝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也要尊重自己的独立判断的精神与气质,也许更有价值。我在图书馆工作过,我接触过太多的假书与伪书…”正因为我们国家有太多的人非常容易顺从、屈从他人的判断,他们根本不把自己的独立判断当回事,那些假书与伪书才特别容易出笼,所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文人,作为一个著书立说的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尊重、捍卫自己的判断,才是特别难得特别可贵的!”凌鼎年表示同意我的看法,说只要尊重自己的判断的人多起来,中国的好书就会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