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我也是“名家”?

作者:刘秀品




  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会掉的。说一件一年多前的往事。一个星期天上网查寻资料,看有没有哪位读者又在“讨伐”我(因为我写的杂文常受到一些人的文字“讨伐”),就“百度”了一下“刘秀品”,没曾想刘秀品竟进入了所谓的2006年全国“名家榜”。这不,天上掉下个大大的馅饼,登陆互联网啦,我想不当“名家”都不行罗。
  可看着那一串串“名家”榜单,我突然疑窦顿生。
  疑窦之一:这个“名家”榜单是不是真挂了一而漏了万?从头至尾将榜单看过,发现榜单中虽然有巴金、曹禺、钱钟书等等泰斗级的人物,但许多应该进入“名家”的名字却漏掉了。与前列真正的名家相比,我算哪门子“名家”?好比我只能勉强参加举重这一项目,却忝列举重健将之列,甚至与奥运举重冠军“齐名”,唉呀呀呀,岂不羞煞老夫也!
  疑窦之二:是2006年的“名家”榜单么?肯定不是。因为那一长串名单中,有2006年还活着的,也有2006年以前就作古了的。比如林语堂先生,他生于1895年,逝于1976年,没听说他先生在2006年有什么遗作问世啊。还有那个辜鸿铭,生于1856年,逝世于1928年,他先生生前就“反对新文化”,更不可能有什么遗著于2006年出版啊。我不是说不可以将林语堂、辜鸿铭等故去的“名家”列入“名家榜”,只是说,堂堂华夏,名家辈出,只列入这样几位逝者,冷落了已故的绝大多数名家,那些已故名家会不会在另一个世界骂娘?
  疑窦之三:这“名家”是哪个机构评定的?是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文联?都不是。我敢断言,如果是以上任何一家评选所谓的“名家”,都不会如此稀里糊涂。认真看了半天,原来它是来自于一个网站,主评者是一个叫什么“紫檀木难”的隐身人。这样的“名家”评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代表的也许只能是“紫檀木难”个人,不可能代表广大看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那一长串“名家”中,竟还有忆水若寒、挪威森林、深海里的鱼、采月光的苇、新鲜旧情人等不少怪怪的“名家”。
  现在开展的好多名人评选都是要收费的,只要舍得出钱,别说弄个“中国名人”的帽儿戴,就是弄顶“世界名人”的帽子都不难,连我这样的远未入流的半吊子文人都远不止一次收到“祝贺您被选入世界华人名人大辞典”之类的贺信,并接到将出席在某某地举行的首发式之类的盛情邀请呢(当然要付若干银两),而“紫檀木难”所搞的这次名人评选,似乎没有收费(至少我没有收到缴费的通知),其“纸糊的高帽”是免费赠送的,这比那些通过“送高帽”敛钱的行为多少要高明点儿。
  走笔至此,又联想到一件近事。日前,笔者所居城市搞了一次所谓当地“百年十大杰出诗人评选”。那恐怕是几位情趣相投的年轻诗歌爱好者完全根据自己的喜恶,自己搭舞台自己当导演当裁判,评选出了所谓“百年十大杰出诗人”吧。由于完全是一种“自娱自乐”,荣获桂冠的,全都是清一色的“嫩笋子”,找不出一个在当地真正已“享誉百年”的诗人。我不否认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中的某个别人能成长为杰出的诗人,但现时而今眼目下,他们离真正的诗人尚相差很远,更别胡吹什么“十大”啦、“杰出”啦,甚至“百年”啦。所以评选结果一公布,当地不少文化人都气鼓卵账。本来就巴掌大的一块地盘,有没有十来个真正算得上诗人的人都要打一个比拳头还大得多的问号,却要跻身“十大”诗人行列,而且将时间上溯整整百年。笑话呀!照我看,这种自吹自擂的评选活动,还是等自己“百年之后”再搞吧。任何人想成“家”都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老鼠爬秤钩”——自称啊。自己抓着自己的头发是不能将自己抬上太空的。那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评选,就不怕别人笑掉大牙?
  这里冒昧引述一段云南京剧院老院长关肃霜的轶事。一次,她率团到上海演出,节目单的初稿在她的名字前印有“表演艺术家”五字,她坚持要把那五个字拿掉,说:我只是一个京剧演员,还够不上“艺术家”。她不够“表演艺术家”么?不,就她当时在京剧界的名气,连“著名”“最著名”“黎园泰斗”也当之无愧嘛。可她连“表演艺术家”的“头衔”都不愿戴。她不称“表演艺术家”,观众照样追捧她的“艺术表演”,票房价值高得出奇。
  现在谁都想出名,谁都想当“家”,所以“选家”的活动此起彼伏,高帽满天飞,弄得“家”越来越贬值,越来越没人买账了。在此禁不住要提醒某些想“当家”的朋友:当上了“家”,吃干饭一碗;没当上“家”,吃一碗干饭。不要太当真,更不要因没晋“家”而动火伤肝。岁月将证明:谁是不是“家”,谁“著”不“著名”,自己说了不算,几个人关着门说了也不算,广大观众(读者)说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