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迷惘”的不仅仅是“云雨”

作者:姜 杉




  拿到仿佛墨香犹存的《云雨迷惘》,睹物思人,心头一震,我恍然想起文学前辈肖文苑先生驾鹤西去已是五载有余。肖先生祖籍南粤,上世纪50年代落户津门,常年潜心书斋,皓首穷经,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沛然的创作才思,不显山不露水地曾出版了《唐诗琐语》、《唐诗随笔》、《唐诗趣话》、《唐诗情韵》、《往昔的歌吟》等多部专著和长诗集,并发表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诗作。《云雨迷惘》(百花文艺出版社近期出版)则是肖先生继《深宫锁恨》之后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这位集研究与创作于一身的学者型作家,著述斐然,在当代文学界不算凤毛麟角,却也绝不多见。然而文坛既已与市场接轨,与媒体结盟,那么从不会制造文学“热门”的肖先生也只有悄无声息地寂寞下去。好在肖先生对文学的挚爱是骨子里的,也就乐得在属于自己的文学田亩上老牛一般任劳任怨,埋首耕作。以《云雨迷惘》为例,肖先生最先写出的25万字书稿《情劫》,竟被一位书商毫不经意地遗失掉了,而作者又未留有底稿,心血瞬间化为乌有,真好比自己的亲生骨肉惨遭夭折,其受到的精神打击可想而知。而肖先生当时已年过六旬,且体弱多病,但他毕竟心有不甘,凭着点点滴滴的记忆,苦苦伏案硬是重写了一遍书稿,付出的代价则是不久便住进医院,倒在病榻,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如今天道酬勤,书稿终于问世,足以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相信肖先生地下有知,当无比欣慰,他的朋友和晚辈亦为之唏嘘感叹。
  这部《云雨迷惘》,看上去是一桩由美色引发的离奇血案,映照出的却是初唐诗歌乐舞掩盖下的武氏专权的江山黑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因“红颜”而引起更朝换代的事件,诸如妹喜亡夏、妲己亡殷、褒姒亡周等,已广为人知,但还有一些惊天悲剧是隐藏在历史角落的。公元六世纪末,武则天改“唐”为“周”称皇登基,武氏家族随之不可一世,朝廷上下无不人人自危。诗人乔之知属官宦世家子弟,却任“补阙”一职,只相当于七品芝麻官,但在许多同僚看来,乔知之实在是艳福不浅。当时一般富贵家男子常常不止有一房妻妾,且名正言顺,乔知之却把如花似玉、歌舞双绝的歌妓窈娘买回家,立为正室,并立志终生不复再娶,可见其恩爱缠绵的程度。窈娘的貌色惊艳,使得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第一次目睹就垂涎不已,并很快设计强夺而去,据为己有,终于酿成了一桩惊天血案。
  窈娘是个苦命的弱女子,曾多次被人买卖,才得以与乔知之情投意合同结连理,但她最终无法逃脱悲惨的厄运,生活在封建男权时代的女人,命运往往不是由自己主宰,而是掌握在男人手中——确切地说,是捏在了男性强豪的手心。生活在封建男权淫威中的中国女人,从来就是“迷惘”的整体悲剧:貌丑了会被男人视为草芥,固然凄凉;一旦姿色出众则很容易遭致祸端,更加不幸。而中国古代喜欢舞文弄墨的男人通常有个别号,叫文弱书生。在古代戏曲和小说中,这样的男人往往还被当作“正面形象”来演绎。比如广为人知的许仙、张生、梁山伯、董永等,其性格特点就是软弱怕事,多愁善感,到了该承担责任的时候常常瞻前顾后,手足无措。谦谦君子乔知之自然也有类似的弱点,但在关键时刻,爱情力量还是赋予了他一定的反抗精神。他一直怀疑是武承嗣在暗下毒手,许多同僚惧怕武家威权,为免受到牵连而纷纷躲避,乔知之却从不曾动摇找回窈娘的决心,宁愿以卵击石,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他苦苦寻觅,终于探得窈娘下落,俩人异地锦带传情,互表忠贞,却因事发而分别被武承嗣加害致死。同案还牵涉多人,均以各自最惨的下场先后罹难,令人毛骨悚然。 “武府大院,经过一次次的收拾,一次次的扫荡,该关的关,该捕的捕,该杀的杀,人少了,清净了,不过武承嗣也更心烦了。乔知之被杀的那个夜晚,天黑如漆,雷鸣电闪,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武承嗣在暴风雨中惊醒。在朦胧中,他觉得天上落下来的雨,是红的,带着一股血腥……风,嗷嗷地吼叫,破窗揭瓦,摇梁撼柱,像是乔知之一家三十六口压死在监牢里的冤魂呼喊,他们的后面,跟着男鬼女鬼,冤鬼枉鬼,新鬼旧鬼,善鬼恶鬼,温文尔雅的鬼,肢残体破鲜血淋漓的鬼,它们拿刀拿棍,咬牙切齿,不依不饶地前来索命。” 一切似乎都结束了,一切当然又远远没有结束。
  肖先生以清丽典雅却饱含意味的叙述语言,涉及了唐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场景、领域和各色人等,如宫廷、佛道、典章、史案、习俗、等级、禁忌、赋诗、面首、青楼等等,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从容的驾驭能力。作者对陈子昂、宋之问、沈佺期等初唐诗人的官场行为和日常交际的描写,着墨不多却活灵活现,穿插于起伏跌宕的故事之中,别有一番意趣,对表现看似繁华实则压抑的诗歌乐舞氛围,也起到了某种映衬和烘托的作用。
  显而易见,《云雨迷惘》不是一部寻常意义的反映古代社会才子佳人生活的言情小说,其“云雨”之所以“迷惘”,在于这桩血案并非乔知之的个人悲剧,而是展现了一段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使人窒息的历史片场。窈娘的惨绝遭遇也不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折射了封建年代无助女性的令人悲悯的共性命运。历史所“迷惘”的不仅仅是“云雨”,透过这桩发生在初唐年代的惊天血案,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看清楚封建专制社会反人类、非人道、灭人性的罪恶本质。我想,这大概便是肖先生倾力创作《云雨迷惘》的某种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