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也谈“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作者:许旭光




  《文学自由谈》去年第四期上登载了一篇妙文,《所谓“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说的是2007年一些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要求考生在作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这要求一下子捅了这篇文章作者的痒处,因此作者激动地在文章开头打了一个厉害的比方:“请你到台上演讲,但不得透露个人声音!”
  这个比方乍看挺唬人,一句话就使“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这条规定的荒谬性暴露无疑,可谓先声夺人。但是仔细推敲一下这个比方,不禁哑然失笑,这都哪儿跟哪儿呀!高考写作文跟上台演讲固然有可比性,但是“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跟“不得透露个人声音”是一回事吗?要说有可比性,那也是“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与“不得自报家门”有可比性;或者“不得透露个人声音”与“不得在试卷上留下字迹”有可比性。作者这样乱打比方,用意何在?
  文章接着说“人们都知道,高考的作文命题,多是要学生写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散文,如《诗意的生活》、《必须跨过这道坎》……而这样的散文,如果没有‘个人相关信息’,恐怕就没有文章可做了”。然后,举了两类例子,一类是“历史上的散文名家之名篇”,作者举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沈从文的《老伴》和《沅陵的人》等七篇散文作为例子。然后“试问”,“有没有朱自清的个人相关信息?”,“有哪一篇没有沈从文的个人相关信息?”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胆量和煽情的本事,自己精心挑选了几篇文章作为例子,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吗?在浩如烟海的散文里,有多少篇透露了个人相关信息,又有多少篇没有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作者统计过吗?另一类例子是“小说里,也有作者的个人相关信息”。搞笑的是作者就举出了《红楼梦》一个孤证。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证明了什么呢?而且,作者凭什么说“人们都知道,高考作文命题,多是要学生写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比如,我知道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多是文体不限。作者何不举出几篇夹叙夹议的论说文作为例子?
  其实,谁都知道,试卷上的“个人相关信息”是不得详细到家住哪里,姓啥名谁这样的程度。可喜的是,直到现在也没听哪个考生抱怨,因为“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这条规定而写不出作文。也许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这句话不够明确,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是,既然考生们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要这篇文章的作者操哪门子心?
  但是,此文不仅操心了,还操大发了!文章又从理论上证明道:“文艺作品必然或多或少地负载着作者的个人相关信息。这是因为:文艺作品,是作者深入社会生活的结晶,是作者感悟社会生活的反映。只有那些闭门造车、虚情假意的文艺作品,才可能和作者的个人相关信息绝缘。”这段理论读起来冠冕堂皇,似乎无可挑剔。但是,说白了,高考作文只是让考生根据要求写篇文章,考察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只要文通字顺,言之成文,言之成理,至于能不能写成“文艺作品”,没人要求吧?
  瞎操心也就罢了,给考官扣的帽子还不小:“提倡文艺作品无我、忘我,要求作者在作品当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这是违反科学、违反艺术规律的观点和作为……是在倡导虚假写作,是对青少年的写作误导……考官大人的这一条‘考生在作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之禁令,已经使得多少考生无所适从,已经扼杀了多少优秀作文、甚至已经扼杀了多少文学天才!”读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哑然失笑,如此故作惊人之语的文风,这样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的作风,似曾相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