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小郭夸赞鲁迅:谁的悲哀?

作者:宋家宏




  经历剽窃案后又加入了中国作协的郭敬明,近来开始夸赞鲁迅。他在接受吴怀尧对他的专访时盛赞鲁迅,《春城晚报》刊登了这篇访谈。访谈中他说,“鲁迅如果被忘掉只能说是中国的悲哀,中国人的悲哀,如此而已”,之后说了鲁迅是“五四精神的魂魄”,“精神界的战士”等常识。
  从这篇“访谈”中可以看出,郭敬明应属于没有“忘掉”鲁迅的中国人,他没有感到悲哀,他在为别的忘掉鲁迅的中国人担心。不“忘掉”鲁迅,当然应该继承鲁迅的精神价值,学习他评人断事的价值标准。我这里且说说鲁迅对“剽窃、抄袭”的立场与态度。
  鲁迅自己曾被人指责过剽窃、抄袭。鲁迅1920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讲义经修订后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之后,陈源教授发表了《剽窃与抄袭》一文,不点名地指责鲁迅“整大本的剽窃”日本学者盐谷先生的作品,因未点名,鲁迅未作答。不出十天陈源又发表《致志摩》一文,再次向鲁迅发难。鲁迅写了《不是信》一文反驳,说:“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客观地看,鲁迅参考了盐谷的作品,未作注释,确有学术不严谨之处,尽管由于是由讲义而成书,有可以理解之处,但这种遗憾也还是不应当存在的,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坦诚地作了说明。陈源的“整大本抄袭”之说则夸张到了荒谬的地步。胡适先生在1936年给苏雪林的信中还说到:“说鲁迅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身不能忘此仇恨!”“鲁迅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盐谷一案,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有趣的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译为日文后,盐谷先生还以它为教授中国小说史的教材,对鲁迅的这本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盐谷先生自己也并不认为鲁迅“抄袭”了他的著作。
  鲁迅对陈源指责他剽窃、抄袭感到的是锥心之痛,确实终身不忘。以至十年之后,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写道:“在《中国小说史略》日译本的序文里,我声明了我的高兴,但还有一种原因我未曾说出,是经十年之久,我竟报复了我个人的私仇。当一九二六年时,陈源即西滢教授,曾在北京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说我的这一部著作,是窃取盐谷温教授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的;《闲话》里的所谓‘整大本的剽窃’,指的也是我。现在盐谷教授的书早有中译,我的也有了日译,两国的读者,有目共见,有谁指出我的‘剽窃’来呢?呜呼,‘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倘他无法洗刷,就只好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了。”
  从这桩公案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剽窃、抄袭的立场态度。郭敬明是否也像鲁迅一样地认为剽窃、抄袭,属“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一个偏偏又忘掉了鲁迅的这一立场,是否会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悲哀”呢?
  鲁迅小说中写过一个孔乙己,中学教材中有,属于郭敬明所说的鲁迅塑造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形象,当然更不会被“忘掉”。这个人有时不免偷窃,偷的也是别人的书,被人抓住了,百般辩解“读书人窃书不为偷”。其实他知道偷书是错误的,他为此还写过“服辩”,也就是“认罪书”,他在玩文字游戏,挣个面子而已,况且他是为生活所迫。郭敬明的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大量剽窃他人之作,也被别人抓住了,板上钉钉的事,法院判了的,判令他和出版社赔偿并登报道歉。郭敬明比孔乙己却“牛”得多,他不屑于玩文字游戏来挣面子,他的面子够大了。只给钱,他有的是钱,他比孔乙己有钱得太多,不像孔乙己为生活所迫。孔乙己还知道错,郭敬明不认错,不仅不写“服辩”,而且有自己作为一个剽窃者的“原则”,声明“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这“原则”他没明说,大约是“偷了就偷了”。俗话说:暗取为偷,明拿为抢。郭敬明赔钱,说明他承认不正当地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认错,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至今没有放弃他的“原则”,已经是“明拿”了。这一点他又比孔乙己高出了无数级层。
  大多数偷窃者在法网之下还会金盆洗手,悔过自新,大抵选取的是隐姓埋名,重新做人。郭敬明敢于蔑视法律,招摇过市,即使在偷窃者中也属高级别了。回想孔乙己因为窃书而被打折了腿,坐个草垫子,在地上爬过来爬过去,最后消逝于无形,与郭敬明剽窃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郭敬明不是声称鲁迅不会被忘掉吗?孔乙己还在鲁迅的书中,正要向你学招呢!
  郭敬明2006年底接受浙江卫视访谈时曾“从内心反感鲁迅”,网上新闻标题为“最爱村上春树 最抵触鲁迅”,如今这条新闻还在网上,相关内容如下:
  郭敬明一向是青春小说界的风头人物,近日在作客浙江卫视时,他却再次语出惊人,称自己抵触鲁迅作品。
  访谈中,郭敬明坦言从小学开始发表文章,第一笔稿费是5元。当被问到他的文学偶像时,郭敬明表示自己最爱村上春树,对文化巨匠鲁迅的作品,他却从内心反感:“我对鲁迅的作品从心理上很抵触,大概是因为中学时代学了太多他的文章,只许赞扬,不许非议,从此就再也不看他的书了。”(见2006年11月09日搜狐新闻中心·综合)
  鲁迅在郭敬明的口中,仅时隔一年左右,180度大转弯,妙啊!是谁的神力?
  鲁迅不会被中国人忘却,郭敬明剽窃之事却迟早是要被人们忘却的,他在开始换装、打扮自己了,夸赞鲁迅就是他打扮自己的一招。涂脂抹粉、重建牌坊,让拉他进中国作协的人对上对下有一个交待。
  只是鲁迅成为他打扮自己的“脂”和“粉”,让人感到悲哀。而这份悲哀到底属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