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可能的诗歌与不可能的诗观

作者:李龙炳


  一直不喜欢对自己的诗作诉诸诗之外的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这只是一个写作者个人的习惯,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写作者的权利。诗就是诗,你的诗是你的诗,我的诗是我的诗。一个诗人的作品完成后,在能够交流的范围内作品自身寻找着可能的知音。诗之外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一首诗的属性,作为附带形式的发表甚至获奖都无法影响一首诗的内在品质。
  既然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应该没有一个相同的诗人。没有一劳永逸的写作模式,也不可能有写作的制高点。那些喋喋不休的所谓的主义和流派都可能产生一部分好的作品,同时又制造着大量的垃圾。我这么说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个诗的圈子都是不可靠的。
  创新是一个诗人的本分。解放人的想像力是诗歌的一种使命。诗人内在的激情(诗性)总会带给诗人自信而外在的强大的写作背景(诗歌的传统)又常常带给诗人一种谦卑情怀。适度的自信和适度的谦卑同时庇护着一个诗人健康地写作。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乡下的写作者,我并不刻意在诗歌中追求乡土元素。我(现在)所理解的诗歌不是身边反光的镜子而是高处的月亮,既能够照耀现实的大地同时又和生活保持着永恒的距离。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而言,总有一些声音来自天上。有时候写作就是竹篮打水,打不上水却会打上一条清凉的鱼。一首好的诗歌总会带给人们意外的效果,甚至带给诗作者自身意外的惊喜。
  我的诗歌,我的可能的奇迹。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诗观大多是一些诗人自相矛盾的废话。如果一定要用诗观的形式表达我的态度,我的诗观只能是:各写各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