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诗参考》这17年
作者:中 岛
《诗参考》于1990年11月在黑龙江呼兰县由中岛创刊。第一期主要有顾城的五首诗以及严力、陈东东、叶文福、孟浪、默默,伊沙等诗人的作品。而严力、伊沙、徐江是《诗参考》创刊倍年来一直没有间断的作者。从1991年到1994年每年出两期报纸,印刷质量基本上可与官方报纸媲美。其中最具影响的是1993年4月出版的《诗参考》6、7期合合刊,用了两个版的篇幅推出了诗人伊沙,报纸印数高达5000份。1995年出版的11期《诗参考》报纸,又成就了诗人侯马和树才。这是《诗参考》改在北京出版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最后一份《诗参考》的报纸。
1996年11月始,我和边邓伟一直在寻求改版为刊物,终于在1998年年改版成功,几乎成为国内容量最大的诗歌民刊。这时《诗参考》的风格也基本上得以确立,即兼容性与同人风格的并存。1999年,《诗参考》在准备出第14、15期合刊时。适逢“盘峰论争”所引发的“民间”与“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对立的1999年;其中,知识分子中的诗人王家新和民间诗人伊沙同时把他们组的批评性的文章送到了我的手里,所以这一期的《诗参考》成了这次论争的重要记录者,成了具有文献价值的《诗参考》。这一期主要发表了于坚的《真相》、王家新的《从一场蒙蒙细雨开始》、伊沙的《两个问题和一个背景》、张曙光的《九十年代诗歌及我的诗学立场》、徐江的《这就是我的立场》、杨小滨的《一边秋后算账一边暗送秋波》、杨克的《并非回应》、宋晓贤的《中国诗坛的可悲现状》等相关文章,同时还附上了沈浩波的《谁在拿九十年代开涮?》一文。《诗参考》自然就成了这次论争的重要记录者,将论争中的两派的主要文章悉数收入,真正成了具有文献价值的“诗参考”。
2000年,《诗参考》在创刊十周之际设立“十年奖”,得主为伊沙同时还评选出了“《诗参考》十大经典”,获奖作品为:刊于1990年《诗参考》的《酒和鬼相遇之后》(严力)、1991年的《下午,一位在阴影走过的同事》(于坚)、1992年的《这一阵乌鸦刮过来》(孟浪)、1992年的《黑人和老虎》(韩东)、1993年的《结结巴巴》(伊沙)、1994年的《种猪走在乡间路上》(侯马)、1996年的《雁雀》(徐江)、1999年的《在鞋城》(秦巴子)、1999年的《整容者》(默默)、1999年的《守夜人》(余怒);另一项“《诗参考》十年文献奖”颁给了诗评家徐敬亚。
之后的《诗参考》大致为每年一期,每期300多页的容量仍然称得上是民刊中最大的。1996年就获得了“中国十大优秀民间诗刊”、2001年被《南方周末》评论为“舶氨年中国诗坛十大亮点”、2002年获得了由《诗选刊》颁发的“最受读者欢迎的民间诗歌刊物”奖以及2005年获得由国际翻译中心、《世界诗人》通过世界捕个国家诗歌组织评出的“国际最佳诗歌刊物”奖等荣誉。2004年《诗参考》还出版了“15年金库”丛书,包括严力、伊沙、徐江等十位诗人的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