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断想

作者:商 震


  1
  
  记忆是块矿石,不经过冶炼,就是块石头。
  阅读不过是在矿山里转,不经过冶炼,也只是看到了矿石。
  
  2
  
  我很高兴这些年我能读得多写得少。我在别人的矿藏里掏宝的同时也在冶炼自己的记忆。
  
  3
  
  想起刚学写诗时,每天都急着写,向被尿憋得到处要找厕所一样。(那时,我喝的是酒,撒出的却是尿。)
  那时是可笑的,那时是可爱的。没有那时横溢的热情,就不会有今天的冷静。
  
  4
  
  十几年前,我看到牛汉先生的一幅题词:“热切期盼中国出现有血性的大诗。”我当时心里就一震。不知牛汉先生是对谁而说对何而言,我却为这句话思至今日。
  
  5
  
  学习写诗近三十年,前十几年,大多是在做秀、卖弄,偶尔有些对风花雪月的真情实感,也只是浅尝辄止。
  那时,根本没时间去认真地思考诗歌对一个诗人应有哪些要求,没有去思考诗歌该怎样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等文学或诗歌的基本问题。
  那时读的作品也仅记住了一些比较漂亮的句子。
  
  6
  
  那时,写诗的目的是发表。
  能发表的秘诀是:照搬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套路,甚至是套用别人表现出的精典的情绪,填上自己的不咸不淡的词汇。不是剽窃,就是作品与自己的情感关系不大。
  今天才知道,那时作的是无用功。
  
  7
  
  今天还有许多作无用功的人。
  作无用功不可怕,可怕的是:本是作的无用功,偏说成是重大贡献者。
  
  8
  
  对诗歌有贡献的人,是那些给诗歌带来新的气息、提出新的问题的人;不是那些发表了很多首诗出版了很多本诗集的人。
  初唐的陈子昂,我只记住他的一首《登幽州台歌》。
  清朝的乾隆皇帝写了五万首诗,不知有谁能记住一句半首。
  
  9
  
  我现在明白:支撑一个人成为诗人的是他的作品,支撑他的作品的是诗人的智慧、经验;是一个诗人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
  生活启悟了诗人,诗人启迪了我们。
  
  10
  
  要相信“诗有别才”,也要相信“从生活中来”。
  
  11
  
  生活中有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只要诗人能在诗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这是我做了十几年的编辑体会到的。
  
  12
  
  诗人有使命吗?我不敢说。但我敢说诗人要有时代感。
  生活在此时代,就要有此时代的气息、审美,甚至是此时代的词根。
  
  13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不是件简单的事。不写成口号不滑入说明文,要有社会的表情要有诗人自己的感情。
  活生生。这样的诗,我天天在等。
  
  14
  
  诗人出现了内热或虚寒的问题,诗歌才会感冒。
  所以,没有理由要求人们去读你病态的诗歌。
  
  15
  
  天可以病,地可以病。如你病了,就别写诗了。
  诗人大多是看到了有病的物体,而觉得自己健康才写诗的。
  
  16
  
  读完哲学,别去写诗。诠释哲学,是诗人做得最蠢的事。
  没有发现,可以抒发一些人本的情愫。(释放一些动物本能)
  
  17
  
  谁动了你的真诚?你读读自己的诗歌。
  不敢释放真感情,何必冒领诗人的头衔。
  
  18
  
  社会不可能遗忘诗人,但完全可以遗忘我和你。
  你对社会说的话,社会听到了吗?
  明天。明天是否会有一张或几张嘴告诉你的后人。
  
  19
  
  社会生活不一定需要大诗人。更不需要做大师状的人。
  
  20
  
  时间的可信,是它爱憎分明。保留和删除它都不眨眼睛。更不会考虑你是什么职务。
  21
  时间会保留前人的记忆,记忆是供后人冶炼的。
  记忆是镜子,可“正衣冠”,可“知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