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感谢词语(创作谈)

作者:王顺彬


  1
  
  我常常对词语怀着小小的感谢。
  它们在灵感中降临,带着精神和意志的光,从四面八方来到我的诗歌中。它们有的喜悦,有的忧郁,有的甚至愤怒。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充实意象和扩大表达的力量。
  我因此热爱这些词语。它们是我特征明显的兄弟、朋友或情人。
  
  2
  
  选择词语的时候我往往如同捧着一件精美的瓷器那么小心翼翼。我想把它们从繁星中找出来,让它们从针尖上亮起来。当我写出“你人是旧的,山风/却无比的清新”之际,我要对“旧的”和“清新”这两个对比十分强烈的词语由衷地钦佩。
  推敲词语的过程犹如一位银匠殚精竭虑地打造一件银器。他必须精密构想、仔细推敲、反复摩擦,那怕“拈断数茎须”、“熬白一夜头”,“愁成寡妇姿势”。他必须分毫不差、纹丝不移、杜绝失手,让词语从旧的轮廓中产生出其不意的好模样,使词语焕然一新。当我写出“虫子在泥土里猛然翻身 /草根一阵惊叫”的刹那,“翻身”和“惊叫”这些词语,让我自己也突然抖掉心锈,禁不住战栗。
  词语的效应让我像“梦中站出来的人,破晓的成语/额上有一抹鱼肚白”。
  
  3
  
  应用词语是需要技巧的。
  无论是比喻、象征、反衬、镶嵌……总有许多手段需要我娴熟,并合理地调节,有效地完成。这其间需要天分、智慧、学识、实验、独特的个性和大胆的尝试。我由此想到了狄兰·托马斯,在他“希望的囚徒锁在他的眼里 /和他无法猜测的微笑的监狱中”、“在他眼泪的教堂里 /去听讲真是光荣”、“而人们敲碎了太阳/拖倒了风”……等等句子中,排列着许多寓意独特、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的词语,读着它们,就像在闪电中惊醒,在岩石中突围,在庞大的阳光或月光下获得灵魂的新生。我不得不承认:词语是诗歌的皮肤、血肉,乃至精神。
  
  4
  
  在词语中寻找新意,在词语中得到满足,在词语中继续飞奔,都是美妙而幸福的事情。
  当雪夜晚归,我在黑暗中寻找母亲的“白发”。当春天便要大些,野草起伏如浪,我会寻找一位面对青山,表情“苍茫”而“险峻”的人。当我决心追随一只蝴蝶南征北战,在花香中打江山的时刻,我发誓要“拥戴”它翅上的“花斑”,要“拥戴”它眼里的“露水”……我不但自觉地说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真理,而且还说出了这些加引号的词语的意外光彩。
  词语把时间推远或缩近,我在时空交错中得到灿烂的体积和重量。词语把思想的石头垒高,把大山的石头降低,我在平缓或呼啸的风声中抟集自身深处的光芒。
  寻找和得到,都可以推翻再造!
  
  5
  
  词语的博采众藏、兼收并蓄是丰富诗人表达的重要方式。
  浪漫的李白词语,豪放的东坡词语,婉约的李清照词语,关乎民间疾苦的杜甫词语,悲悼兴废的李煜词语……无论诗家的、词家的,前人的、今人的,我都将综合距离、重新调配、再度审美,让它们进入我的句子,充实我的意象,振作我的诗歌,创造出“优游不迫”或“沉着痛快”的风格。
  悲愤的帕斯捷尔纳克词语,坚实的埃利蒂斯词语,飘逸的默温词语,简朴的特兰斯特罗默词语,忧伤的索德格朗词语,健举的曼德尔施塔姆词语……它们在西风中东渐,使中国诗歌得到横移的借鉴。我在它们中认识了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象派的词语特征,从而开始了词语嫁接、异花授粉,我的词语意识层次逐渐深化,在词语的多元化归一中形成词语的独特认证。
  正如我不仅喜欢水岸的树,也同样喜欢水中的树。因为,水岸的树身全是词语,而水中则是词语的倒影。
  
  6
  
  感谢词语,感谢词语为我营造出和谐美好的诗歌。
  词语不朽,词语常新。
  这些小小的感谢,会辐射出巨大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