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绝境突围

作者:裘山山




  炮团团长周洪许大概从来没想到自己也会陷入绝境。这位生于1971年的年轻团长,这位具有硕士学位的中校,这位成都军区老牌先进团队的主官,在2008年5月17日夜里,陷入了此生从未有过的绝境。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还有二百多名官兵,二百多名需要疏散的群众。这就让他更加忧心如焚,令绝境更加可怕。
  
  其实从5月14日凌晨,周洪许率炮团从遥远的云南开进绵竹参加救灾以来,就没有一天不经历危险,没有一天不在突围的。因为他们担负的是绵竹汉旺镇受灾最重、地处最偏远的三个乡村的救灾任务,几乎就是在危险里打滚,出生入死这个词对他们来说不是形容,是每天的状态。
  最初炮团到达汉旺镇时,当地指挥部并没有派他们去最危险的乡镇救灾。可是周洪许很快发现,汉旺镇的救灾部队很多,已难展开,而隶属汉旺镇的三个偏僻遥远的乡村,清平、金花和天池,却还没有部队前往,那里的群众受灾情况很严重。
  周洪许和他的团队历来是喜欢啃硬骨头的,他立即找到指挥部领导,请求把这一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炮团。指挥部领导非常感动,也非常信任他们,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战。
  从这点看,危险和绝境都是周洪许“自找”的。
  下午2点半,周洪许立即收拢所有部队,命令大件的物资派人留守,其余660名官兵,携带三日份主食,两日份干粮,向三个山乡进发。这个时候,全体官兵从接到命令开进四川以来,已经一天两夜没有休息了。
  其时,通往三个乡村的路已不称其路,强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将多处道路拦腰截断,很多路面严重变形,不时有山石从山上滚落。从汉旺镇出发不久,道路就被截断了,六百余官兵下车徒步,兵分两路,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山乡进发。
  周洪许率其中一路前往清平乡,政委率另一路前往金花乡。再往前,两路又分别再分两路成四路,每一路都急速赶往边远乡村,给那里的灾民带来生的希望,他们一路走一路救人,一路走一路开辟通道,一路走一路分发救灾物资。百姓们看见他们好像看见救星一般,眼里充满了希望。
  前去侦察的士兵向周洪许报告,清平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房屋都倒塌了,人员伤亡较大,一直在等待救援。天黑前,经四个小时的急行军,周洪许所带的分队进入了清平乡,与乡领导会面,简单交代了一下情况后即刻展开了救援。
  展开救援的情况大同小异,我不再描述。我把这组数字写在这里:截至21日,炮团官兵从三个乡的废墟里救出幸存者574人,转移受灾群众近七千人。还做了大量的修路、修停机坪、装卸救灾物资,以及消毒防疫等工作,受到群众和临时指挥部的高度赞扬。
  但其中的一次特殊营救,有必要详写。
  
  那天(15日)黄昏,当周洪许指挥官兵转移大量受灾群众出山时,忽然接到群众报信,说清平乡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有18位专家被困,生死不明,请立即前去营救。由于道路和通讯完全中断,公园遭受破坏程度和被困专家的情况一无所知。
  乡长和乡亲们听说了,都纷纷劝周洪许第二天天亮再走,他们说那条路非常危险,夜里走就更危险了。但周洪许感到一刻也不能耽误了,立即从救灾部队中挑选精兵强将140人组成营救小分队,在当地向导带领下迅速出发。他们从公园后山徒步翻越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山,沿途塌方滑坡险情不断,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急行军,小分队于晚上10点到达了云湖公园。云湖森林公园已没有了往日的秀丽与安宁,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残垣断壁。官兵们来不及喘气,兵分五组展开搜索。半个小时后,在一块不大的草坪上的一顶帐篷里,找到了被困的老专家!
  看到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官兵,专家们又惊又喜:你们真是神兵天降啊!这些老专家全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一时间老泪纵横。其中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黄锐说,我们就知道政府不会不管我们,解放军肯定会来救我们的,终于把你们等来了!
  据老人们讲,地震时他们正在房屋中休息,房子倒塌后夺去了三位专家的生命,另有三人受重伤。幸好云湖公园的工作人员还比较负责,将他们组织在一起,把仅有的粮食集中在一起,保证他们每顿能喝上稀饭。战士们马上用自带的炊具给老人们埋锅做饭,同时为受伤的老人包扎伤口,还从废墟中寻找出了有重要资料的笔记本电脑。
  待一切就绪,夜已经深了,并且下起了小雨,为确保专家们的生命安全,周洪许决定第二天天亮再走。他就和战士们裹紧雨衣,在老人们的帐篷外,整整齐齐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6点,战士们就找来竹竿、木板、绳索制作了15副简易担架,准备让每个老人都坐担架。8点整,官兵们准备分组抬老人上路。看到官兵们的艰辛,几位老人执意不肯上担架,要自己走,7l岁的陈忠友老人说:你们太累了,要是背我我就不走。但战士还是把老人背在了背上。
  山高路险,危机重重。战士陈玉乾左脚不慎踩中约四寸长的铁钉,差两毫米就被穿透,血流不止,但还是咬着牙坚持走了回来。一路上,不少受灾群众看到解放军,就跟了上来,队伍越来越大,周洪许非常谨慎地指挥这支特殊的队伍,终于在下午两点,将老人们护送到了清平乡一个较为安全的广场。
  周洪许立即向上级报告,请求派直升机运送老专家到成都。
  下午6点半,直升机降落在清平,他们将老人一个个扶上飞机,看着飞机升空离开了灾区,周洪许的一颗心才放回到肚里。
  但周洪许还来不及喘口气,又一个让人心惊的消息传来:清平乡偏远处的两个自然村里,还有两百多名老弱病残没有撤离,而他们所处的位置已成孤岛,在他们的上方,有两个堰塞湖已成悬湖,随时可能决堤,所以必须将他们尽快解救出来。
  周洪许又一次主动请缨,他对清平乡党委书记说,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吧,我们一定把这些群众解救出来。
  谭书记真是于心不忍。此时是16日晚上8点,且不说天黑路险,周洪许和官兵们也已经三天两夜连续作战、极度疲惫了。但周洪许说,你放心吧谭书记,我们是乌蒙铁军,没有过不去的坎,能进去就一定能出来!
  说罢他就带领两百多名官兵出发了,一刻也不再耽误。虽说他向书记拍了胸口,但还是有些担心的,若不抓紧时间进去,恐怕就进不去了。那里将成为死亡地带。
  “我当时只想着赶紧把那里的群众解救出来,丝毫没想到自己会陷入绝境。”采访时周洪许团长老老实实地对我说。
  但是我想,他就是想到了,也一样会马上出发的。
  因为他是军人。
  和他一起前去的,是团装备处处长赵岗和后勤处副处长张开顺。他们以急行军的速度开进,一路上的危险无暇细说。到达后,迅速将剩余的两百名群众组织起来。
  周洪许发现,这些落在后面的灾民,大多是伤病员,老人,孕妇,孩子,是最弱的群体。这使得护送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17日早上6点左右,天蒙蒙亮,战士们扶老携幼上路了。张开顺处长带8名战士作开路先锋,周洪许则带着其余两百名官兵和两百多名受灾群众紧随其后。赵岗处长殿后。沿途塌方滑坡险情不断,道路因乱石和倒掉的树木而障碍重重,队伍缓慢地前进着,抬头望去,山崖欲坠未坠,面目狰狞。
  在离开清平乡两公里左右时,突然发现没路了:昨天夜里他们过来时还是浅浅的可以涉过的水流,此时已形成两百多米宽的一道堰塞湖,湖水大约深六十厘米,水流湍急,形势危急。
  周洪许先考虑用废弃的汽车轮胎当小舟将人渡过,可是水很大,还在继续上涨,一旦轮胎倾翻,群众的安危,战士的安危,都让他不敢冒这个险。
  作为先行官的张开顺,随即找来一条钢丝绳,让水性好的两名战士,将钢丝绳的两头分别固定在湖面两端的大石头上。然后,部分官兵手拉着钢丝绳下到水中,组成一道人墙后,护送灾民一一走过。有位体弱的妇女走到一半,竟被水冲得漂了起来,幸好战士在身边护送,一把将她拽住拉了过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