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阳光中的向日葵》

作者:芒 克




  
  
  阳光中的向日葵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芒克(1950~),原名姜世伟,北京长大。 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翌年开始写诗, 1976年返京,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令世人瞩目的文学刊物《今天》。并应邀赴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交流访问。先后出版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今天是哪一天》等,并著有长篇小说《野事》。现居北京。
  
  【吴思敬荐语】
  诗人眼中的向日葵,基于感觉,但又不仅仅是感觉的摹写,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绪投射过的。向日葵,这一来自普通植物的意象,在“文革”当中被高度政治化了,涂上了那个时代风靡一时的个人崇拜色彩。诗人在这里却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向日葵,它“把头转向身后”,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牵在本阳手中的绳索”。诗人是在借用这颗不驯服的向日葵的形象,表示了对“文革”中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反叛。后边的“昂着头”、“怒视着太阳”、“闪耀着光芒”的向日葵,则显示了觉醒了的一代青年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对自身使命的确认。而“它脚下的泥土侮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这是在暗示那棵向日葵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有觉醒的人民做为支撑的。向日葵,这个一度被扭曲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抗争的内涵,令人难忘。
  适用年级:高一
  
  【王光明荐语】
  《阳光中的向日葵》是一首表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诗,含蕴着特定的对话对象:一个盲从的、缺乏自我意识的时代。它借助了那个盲从时代“葵花向着太阳转”的习语,经由同一意象,为对象建立了另一重关系,重新界定了所书写的事物的“主体性”:向日葵其实不是缺乏主体性的事物,只要挣断了太阳索引它的绳索,它本身就是一个发光的太阳。人们不应只从它与太阳的关系来看待它,如果注意它与土地的关系,便不难发现它“面向”与“背向”的转变。这是一首“对话性”很强、并且具有对话的双重性(时代的与自我的)和高度的象征性,需要联系特定的语境才能得到充分解读的一首诗。在艺术上,它有意象化诗歌高度的凝聚性和暗示性,集中、单纯又富有张力。但这首诗也因主观投射性过强留下了诸多生硬的痕迹。
  
  【王家新荐语】
  《阳光中的向日葵》为诗人的一首名作,它表达了文革后期以来“人的觉醒”。诗人仍借用了“向日葵”这一人们所熟知的形象,但却赋予了它以独特的血肉内涵。它所象征的是付出了血的代价,从“造神运动”和蒙昧主义的黑夜中醒来的一代人。“它的头即使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他依然在闪耀着光芒”,这样的诗句堪称一代早醒者的画像。诗的结尾出乎意料,而又加深了诗的内涵和抒情力量。
  适用年级:初三
  
  【陈仲义荐语】
  “三段式”的回旋曲,实质上是三段式的咏叹调。激愤的意绪借物化手法,塑造先觉的“向日葵”对王者“太阳”的挣脱、反叛的精神品质。向日葵,一向以对阳光的向往、亲和的自然属性而获得“忠诚”定型。在那个专横的年代,敢于如此颠覆这一典型形象,不但勇气可嘉,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艺术上也体现了娴熟的隐喻水平。
  教学侧重点:1.理解什么是“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的美学思想。2.理解什么是诗歌的隐喻手法。
  适用年级:高二
  
  【张桃洲荐语】
  本诗一方面通过对为人所习见的“向日葵”与“太阳”的关系进行颠覆和重构,塑造了一千顽强的叛逆者形象;另一方面又借助于表现向日葵对土地的依恋与亲近,来凸显这种叛逆性的深层根基和来源。这首诗显示出对语词本身的强烈敏感,以其语词的锐利刺破了时代语境的阴霾;它在用语方面的惊世骇俗的气概,体现了芒克早年诗篇在炼字造句上一贯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
  教学侧重点:诗的象征
  适用年级:初三
  
  另荐参考诗歌:
  
  春 天 芒 克
  
  太阳把它的血液
  输给了垂危的大地
  它使大地的躯体里
  开始流动阳光
  也使那些死者的骨头
  长出绿色的枝叶
  你听,你听见了吗
  那些从死者骨头里伸出的枝叶
  把花的酒杯碰得叮当响
  
  这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