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难得“官人”是词人

作者:陈咏华




  共和国历史上有元帅诗人陈毅、将军词人肖华、将军书家张爱萍、将军文人黄华等。这应是老一辈了,一定还有不少人为我所不知,这里只能示歉。晚一辈中省部级以上的领导人中我只知前文化部部长王蒙是著名的一流作家、大家,现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近出了两本诗集,是诗人无疑。再进一步我就无从了解知晓了。江苏的原省委副书记,现任江苏省文联主席的顾浩先生是位卓有成就的词人,这我了解,他曾赠我一本词集《江海涛声》。
  我与顾浩先生是同乡,都是南通人,他的这本词集用了《江海涛声》,使我倍感亲切。其实我与他早就神交了,我来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时,知他也从事过文化系统的领导工作。
  词人顾浩在他的《江海涛声》词集的前言中这样写道:“这是我继《金陵春草》后的第二本新古体词集……这里,我主要写了一年半来我在江苏大地上的所历、所见、所感。因此,我把这个集子定名为《江海涛声》。”
  他还说到,他的这本新古体词集是投石问路的。
  这里我不想就新、旧体诗词说什么话,我只想谈谈这本词集读后感。
  词人以“肝胆岂容偷换”(见《东风第一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情,怀写出了与前集同等的32篇词作,真“携卷凌波行吟”(见《一萼红·深夜梦荷记》)。他的词作无论哪一首皆不见官气而恰恰充满词味、充满平民精神、充满对自然风物、对祖国建设景象、对社会美德等等的抒怀歌吟。
  云霞起,
  半天红遍,
  一展翠袖如锦。
  歌田园果挂,
  慧眼生银,
  巧手堆金。
  颂飞轮欢舞,
  铸精品、万千柔情
  赞杏坛细作,
  哺得绿苗成林。
  ……
  引自《凤箫吟·江苏女儿赞》
  实际这是献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词人以优美纯熟的词的语言生动感人地描绘了工、农等各界妇女的优秀风貌,并同时进行了由衷赞颂。用云霞红遍半天喻指妇女半边天,展翠袖则如锦,金银出自慧眼、巧手……多么恰切美妙地表现了妇女呵!这首词的格调清新,语言上乘。他以词人情感看待生活、看待世事风物,思考创作,这美妙的词的语言也就信手拈来。“丹桂缘客香”(见《风流子·贺第三届城运会》),丹桂因客人的到来而飘香,不用说这是在金秋时节,敢说客、主见此句都会心旷神怡。“弄虚最怕和声寡,相随有冷雨。”(《见霜叶飞。秋山飞红记》):词人甚讲真诚,弄虚作假必然孤立并伴凄冷,“万木飞红”,那是生机无限。待来年,“一旦召唤,再生高处。”词人是写秋光秋意,他未一般泛泛而写,而是抓住了“孤”与“众”,“衰”与“发”写出了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抒发了“应记阳光暖照,层林初醒,新绿尽染芳树。”然却“献身常恨难称多”的宽广胸怀和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艺术趣味诱人,手法高明。
  词人顾浩先生在担任省委重要职务期间,常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江苏各地视察,他的词兴未减,佳作连篇,他在《浪淘沙慢·陪同杨尚昆同志视察太湖》的词中写道:
  碧波三万六千顷
  戏天弄地。
  力托飞舟,
  凌波出没。
  胸怀阔,
  容各类竞发,
  直落得鱼欢虾喜。
  ……
  真笔底波澜,美不胜收。浩瀚的太湖碧波是戏弄天地的,多大的气势,而舟船都努力托举着乘风破浪向前,深含寓意中催人想到水的力量、波涛的力量,同样气势不凡。壮志蕴育胸怀宏阔,容得各类自由竞发,那还不是满目鱼欢虾喜的丰收景象呵!词人分明是借写太湖风光,抒发改革开放的情怀。他是在进行工作视察的同时进行着艺术视察,又是一番“鱼欢虾喜”的丰收。这类词作集中较多,首首漂亮,耐人寻味。“拂去夜雾,唤来晨曦,升腾起、太空一球!亮遍了——众山河、重霄九。洒向人间都是暖,因见得春风杨柳。”(见《大有·连云港日出》)我见过海上日出、泰山日出的散文名作,诗作也见过一些,但如顾浩先生如此写的海上日出,在我的阅历中尚未有。将太阳喻作太空一球,既亮遍地上的山河,又亮遍天上的重霄九,向人间洒的尽是温暖。为何呢?因有春风杨柳的春色,太阳也乐得一照,真可谓妙笔生“日”!他是这样地关注着大好自然,关注山水风光、国计民生。在生活中自然中他觉得他就是普通一员,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有写词的灵动,他便挥笔疾书,这样的词作不带官气,没有居高临下,也只有这样投入写作才能出佳作。他的《汉宫春·陪同宋平同志登徐州观景台》,依然是心系情牵着历史与变革,“群燕低回,寻不到去年家园。干戈地,几番拼搏,赢得商贾云翻……更有来者,展宏图,扬鞭征鞍。”照常情他写写与宋平同志的个人情谊也未尝不可,但他的注视点不是这些,全然地投向了一个词人应当投向的地方,就此点而言,当得到人们的尊敬。他尊师爱友,在这方面也写下了令人称道的佳作。《翠楼吟·中秋会友》中有这样的词句:“家中久违,梦里常见,九回柔肠相系。纵霜风似剪,也休断手足之谊。”于是“清茶一杯,新话千题!”直至“真情泉涌,满月偏西。”如此写朋友之情,可见深笃真诚,也不见一点官气。他的老师钱仲联九个寿辰暨从教七十周年时,他填了《千秋岁》一词,词中盛赞老师的治学精神,“攀高山,搏学海。穷举世烟霭,宽周身衣带。填空白,墨香飘过重洋外!”同时也满怀深情抒写了对老师的敬颂,敬颂他“桃李花,开不败……再遥拜:梦苕庵里春常在。”词人在词中所显露的光彩不说,这种平视人生,仰视知识文化的尊师之情怀,当应引为学习榜样。
  顾浩先生的词在语言上的成功抑或为成就,可从他的每一首词作中都能见到。因而我在前面也顺便提及了一些。这里想着重说一说。他的《千秋岁引·瞻仰周恩来故居》中有这样的妙句:
  一物一瞻一长叹,
  一事一诗一礼赞,
  一生一代一风范。
  英姿飒爽离尘世,
  丰碑巍峨矗人寰。
  不用我去多评述了,我国传统诗词中历来有妙用数字的佳作,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不胜枚举。但用这单一的“一”字连写三句,句句精彩是令人称绝的。周总理是78岁辞世的,而他却用了“英姿飒爽离尘世”,这“英姿飒爽”也令人掩卷称绝,把对总理的崇敬年轻化了,那就是他精神永远不死,这种用句不但绝,还妙,还奇呀!“花红见取烈士血,果甜解得将军赋。”(见《烛影摇红·纪念苏中七战七捷五十周年》),这对仗之工整,节调之铿锵,真读诵皆各有趣味,十分难得,更重要的是其十分恰切地概括了先烈精神。
  “峰头一顾,便胜却多少画图!”这是他的《宴山亭·紫金山》中的词句,词人登临紫金山如何“便胜却多少画图”呢?原来他前面接连提问“何时出世?几朝过眼?”问后自己作答“堆起经纶无数。”确实紫金山历经沧桑经纶满身。词人笔锋一转又写出了:“层林为伍,大江作伴,留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