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清醒着因而痛苦着

作者:王慧骐




  此刻,我所居住的顶楼的天窗上正飞溅着今夏的第一场夜雨。空气闷热了整整一天,这雨躲在云层里可谓憋屈了很久,这会儿总算给了它一吐为快的机会。
  在这场夜雨到来之前的整个下午,我一直在翻读厚清赠我的两部诗集:《醒在梦里的花》(远方出版社版)、《厚清短诗选》(银河出版社版)。我已有好久没像今天这样认真地读诗和品诗了。我的目光游走在五彩缤纷的诗行里,我的心不时地被他诗中所传递的情绪和情绪里所裹着的思想——挟持着往前疾走,我兴奋得不想停下来,我感觉到冥冥中有瀑布的声音——那轰然有声的大瀑布呵,细听之下,却是他——一个清醒着因而痛苦着的诗人发自灵魂的呼号。
  厚清执著于诗已然有了一些岁月,他早期的诗是怎样一个模样,我无法想象。而他现在的诗,女口同他已经拥有的经历和学养一样,可谓如日中天,正当壮年。他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奇谲的想象力和“临门一脚”的爆发力,抑或那种点到为止、隐而不发的控制力,都显示出了他所种植的这片精神的稻谷,正释放出在成熟期里所特有的芬芳。
  在我与他相识并相知的不算很长的时间段里,留给我的印象是十分美好的。他真实而无半点虚饰,待人挚诚且周到,我甚至觉得,他的谦和与厚道就写在脸上。尽管自身早已坐在了一个衣食无忧的位子上,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他对生活对人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的警醒。他的率真果敢,他的仗义直言,他对弱小的事物所投注的关爱,他对丑陋的世俗所表现的鄙视、厌恶甚或拍案而起,这些在当今世界已显得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一个男人的身上依旧保持得这样鲜明,这样淋漓畅快,我想说,这个男人足以称得上优秀称得上大气。而这种做人的骨格,注定了他的诗里必然会透出一股凛然正气,透出一股男儿的血性。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这句话应当是对的。
  我正是在较为深切地感悟了他这个活生生的人之后,才找到了开启他诗歌门庭的钥匙。他在《厚清短诗选》一书的简介中写道:“经历了二千年乡村生活和二十年城市生活。”读了他目前已经出版的这些作品,我对他有一个可能不太确切的界定:他是一个农人的孩子,乡村的奶水把他养大,他对山野和土地的感情不会因年轮的递进而发生变更;对于他现在所生活的城市而言,尽管已同它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本质上他始终还是个旅人。他背着行囊,穿行在城市用水泥与钢筋构筑的森林里,他的内心,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期待着有一片宁馨的草原从天而降,而后让思想骑上奔驰的骏马,在广袤的天地间纵横驰骋,寻觅自由和快乐。他的这种企盼,我在《土地》一诗里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诗中他用闲适和充满柔情的笔调,再现了一组存活在记忆中的童年时代最熟悉的生活画面。他的落笔是那样舒缓和从容,我从这几句流动的诗行里分明嗅到了那股让你久久难以忘怀的乡野的气息。他写道:
  收割之后的田野
  松驰空旷
  是一个新生孩子的母亲
  
  秋风混在羊群里
  摇头摆尾
  像见到主人的狗
  
  羞红颈脖的落日
  转眼间
  拐进岸上的树林
  
  我向河心
  扔去一块石头
  发出细碎银子的声音
  把田野比作刚刚分娩后的母亲,有几分疲惫,几分倦怠,更多的却是安详,是幸福;说秋风是“混在羊群里的狗”,活现出孩童的调皮,此三句,仅十八个字,但画面以外却有更丰富的物象:羊群背后成片的草地,牧羊的孩子躺在草地上撒欢,秋风让青草起舞,小狗在主人的面前“摇头摆尾”……第三段写落日,也别有洞天,“羞红颈脖”后匆匆离去的背影,令人联想到情窦初开的人儿,在黄昏躲躲闪闪,留给田野和村庄一幅更为安谧且迷人的写意。最后一段所叙写的是月下的河流,只字未提“月亮”,也不说“石块砸碎月影”,却让我感受到了少年那种纯净而喜悦的心情。这首只有短短十二行的诗,它所奉献的美学价值是一种无价的纯。那种宁静得几乎失声的美好声响,只有整个身心匍匐于土地,对土地怀有母亲般感念的少年才能感知。今天,他用诗的形式告知了我们:原来水中可见的涟漪,竟然有着细碎银子的声响。他把这种独有的绝妙告之了我们,这是我们的福祉。
  不仅仅是这首《土地》,还有《月亮船》、《枇杷树下》,还有《画》、《炊烟》、《日子》,等等,写乡村和田野、农人和村妇、播种和收获这样一些纯美的自然景观与人物肖像,从这些作品里,我读出了他的情深义重,他对承载过他年轻生命的母亲河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迷恋、痴情和关注。20岁以前,他生活在城市边缘一处极富田园情趣的乡野,那方未曾被污染的天空和土地便构成了他日后认识和评价大千世界不可或缺的坐标系。这就使得我在读他的这些作品时,所感受到的,不只是他所描绘的土地的博大和开阔,乡野的快乐和幽静,更有一种隐隐的失落和感伤。我觉着他在寻找那段时代,那段曾经属于一个乡村少年的时代,给一个少年小小的心中曾注入过那么多的清泉,而如今却断流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伤情让所有的美丽都沾上了泪滴。
  生活场景的彻底变更,令那只“婷婷的乡愁鸟”在“高耸或胖墩墩的楼房轧成堆”的城市里迷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现实本身所构成的反差,强烈地拍打着诗人的心房。一边是灯红酒绿,市声喧哗,一边是长风落日,返朴归真。人类所为之奋斗并希冀构建的自由、美好与和谐,却常常会被来自人类自身的一些非物质的东西所破坏。现实所提供给诗人的是这样一个世界——伟大的建设与卑鄙的破坏无处不在。于是这便有了他的困惑和因这种困惑而产生的痛苦,以及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搏击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