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每首诗都是一次新探索

作者:李 瑛




  对我来说,从最初写诗开始,始终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直到如今,而在艺术表现上我的每一首诗从酝酿到诞生都是一次新探索的开始。
  我没有过人的天才,也没有多么高深的艺术造诣,但我对诗是忠实的,对它的追求是严肃和勤奋的。我从不满足自己。我喜欢读书和思考。
  在学诗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面临的生活背景发生深刻变化,人的思想方式和情感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使我不能不以发展变化的观念与视角,思索和发现新诗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世界喧嚣与怪异文化不断涌现的广阔大背景下,注意分辨汲取异域文化营养的同时,我仍坚持自己对艺术的认识,致力于对人类崇高精神和对诗的严格美学准则的坚守,我仍遵循中国诗传统所应保持的理性状态和在建设新的人、新的世界中所应起的作用和应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我始终执著于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真正的写作。我一直认为,只有有血有肉有汗有泪的地方,才是产生具有深度的美的作品的地方,才是产生真诗的地方。置身于现实火热的生活和广袤的世界中,我总是心怀谦恭和敬畏,因为我知道我的作品都是来自于它们,是它们的馈赠。
  我喜欢有健康的真情实感的诗,无论悲喜,无论爱憎,不伪造,不矫饰,自然而质朴。诗有真情才有分量和生命,从潜在的人的心灵到民族特性乃至更大范围的人类精神,写出那些溶于自己血液中的精壮的、滚烫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琐屑的东西。
  诗由情酿成,但却并不排除理性的思考。善于把深刻思想含蕴于诗的情韵之中,让感性与知性相融,使之发光。因此,要求作家尽量成为一个学者型的作家,诗人尽量成为一个有思想头脑的诗人是并不过分的。我认为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和具有深刻思想在一个人身上是并不矛盾的。
  我喜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诗,因为没有想象,诗人不打破自己直接经验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范围去反映客观世界,就难以使之更深刻,更真切,更动人。诗人的想象所驰骋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那种神姿天纵的强烈想象,那种疯狂忘情的大胆追寻所开拓的空间,会使读者骤然震惊,从而会产生异于寻常的美的效果。诗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创造。
  努力加强诗美品格的创造,实践融会中西、沟通古今的诗学思想,保持艺术观念和艺术感觉的先进性。从发展来看,过去惯用的思考方法和写作程式,对表现今天新的时代和新的人的丰富复杂的世界和现代意识已经不够了,必须继续开拓新的审美途径和领域,寻求有助于深化主题的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使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表现出来。
  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记得哪位文学大师曾经说过,“诗的语言是神的语言”。被称为一个民族第二表情的语言,对诗美的构成至关重要;诗句组织,从形式到句式,从内在关系到外部排列,以及词语、意象的选择,力求生动、准确,并把它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使它牢固、发光。
  过去,我写过一些长诗,但使我钟情和倾心的还是短诗。短诗写好更为不易,因为它要求高度概括、提炼和凝缩,篇制短却新鲜、精粹而深刻,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容量,有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在限制中获得自由。
  这些就是我多年来的创作追求,它们孕育了我的艺术个性和诗的风格。这本小书中的作品就是继续实践我这些一己认识的结果。
  我不擅言词和交际,一生心怀恬淡,安于孤寂。感谢众多读者和朋友们对我的信任、理解和厚爱,长期以来,我谢绝了不少媒体要求采访、录像和约写创作经验、体会一类的文字,也不愿应邀去做报告、办讲座等活动,这是我的性格和习惯;在文学创作这样严肃的工作面前,我深恐自己学术视野狭窄,艺术造诣欠深,思想认识或有谬误,会有负于读者。如果读者想了解我,就请到我的诗中去寻找和认识我的性格、人品、秉赋、情趣,乃至我的全部生命吧。人说作者能创造读者,我想说,作者更需要读者的帮助和扶持。
  ——摘自作者新作《野豆荚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