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金农(国画)

作者:木 耳




  一日,扬州一盐商宴请一位诗名很响的名士,席间有人提出以古人带“飞红”的诗句来助酒兴。轮到盐商时,他憋了好一阵才念了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听了大笑,柳絮是白色的,怎么会“片片红”呢?要盐商道出出处,盐商正尴尬时,那名士说道:“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全诗这么写: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不知道,这其实只是名士为解主人之围的随口而吟,而这位名士,就是金农。这个故事出自清人陆长春的《香饮楼宾谈》。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久居扬州,扬州八怪之一)以书法、绘画传世,自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
  关于绘画,一般会说金农50岁后才开始学画,一出手就不凡。金农的好朋友厉鹗的《樊榭山房集》卷一里有一首诗的题目是:“督牛犁我田,欧阳圭斋句也。寿门为图,因题其后。”这首诗作于1718年,当时金农32岁,这至少可以说明,早先的金农也是画过画的,不过可能画得不多而已。能画而很少画,或者在金农的心目中,画画始终不是他真正的抱负吧?
  1707年,21岁的金农到苏州拜正居丧在家的何焯为师。何焯曾以秀才的身份被康熙直接召入值南书房。何焯把金农的五七言诗比作唐代的孟浩然、顾况一流。在苏州读书的时候,金农还去拜访了当时的东南诗坛盟主朱彝尊,朱彝尊对金农欣赏有加。金农第一次到扬州的时候,也是先带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景申集》拜访了诗人谢前羲。谢前羲读了他的诗,惊叹:“吾目光如炬,不轻让第一流,何来狂夫,夺吾赤帜!”也许,金农自己最看重的始终是他的诗名或者功名吧。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时的金农在书法和绘画上都已经十分有名,但是他却做了一件很让时人惊讶的事:76岁的他向南巡的乾隆献诗。他的《拟进诗表》这样写:“谨录所业各体诗进呈御览,肃聆圣训,俾在野草茅,沾恩光于万一,荣莫大焉!”
  在金农的内心里,那么希望皇帝能够看到自己的诗,欣赏自己的诗。在他看来,他的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他也许想不到,后人在提起他的时候,往往只知道他的书和画,而他的诗名,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