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世界文坛动态

作者:佚名




  大奖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帕慕克由此成为首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人,他获奖的理由是:“在探索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据悉,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
  奥罕·帕慕克1952年6月7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富裕的实业家家庭,从小在伊斯坦布尔一家美国人开办的私立学校接受英语教育,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学,为了推迟服兵役,他随后进入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新闻课程。1974年他开始全职小说创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帕慕克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人权、思想自由等方面,并通过发表这些问题的文章对土耳其政府进行批评。在长达30年的作家生涯中,除了写作,他没有从事过任何其他的工作。
  帕慕克的主要作品有:《杰夫代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Cevdet Bey and His Sons,1982)、《寂静的房子》(The Silent House,1983)、《白色城堡》(The White Castle,1985)、《黑书》(The Black Book,1990)、《新人生》(The New Life,1995)、《我的名字叫红》(My Name is Red,1998)、《雪》(Snow,2002)和《伊斯坦布尔:记忆与城市》(Istanbul: Memories and the City,2003)等,这些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作者也因此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
  (河西)
  
  基兰·德赛获曼布克奖
  10月10日,曼布克奖揭晓,基兰·德赛凭借小说《失去的遗产》(The Inheritance of Loss),在众多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夺得5万英镑的大奖,基兰·德赛也因此成为获得此奖最年轻的女性作家。
  《失去的遗产》由伦敦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出版。小说讲述一个老法官退休后的宁静生活被孙女的到来打破,孙女没有双亲,一个泥泊尔人的叛乱威胁到她和她家庭教师之间的罗曼史……
  基兰·德赛1971年9月3日出生于印度,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创作班的一名学生。她的处女作《番石榴园的喧哗》(Hullabaloo in the Guava Orchard)曾受到各方的一致赞誉。《失去的遗产》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曼布克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之一,面向整个英联邦国家和爱尔兰共和国。
  (河西)
  
  贝利获聂鲁达诗歌奖
  2006年7月14日,智利总统米歇尔·巴歇莱女士将2006年度(第三届)巴勃罗·聂鲁达拉丁美洲诗歌奖授予秘鲁诗人卡洛斯·贝利,奖金为3万美元。
  巴勃罗·聂鲁达拉丁美洲诗歌奖于2004年聂鲁达诞生一百周年时创办。第一届获奖者是墨西哥诗人和小说家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去年的获奖者为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每年由智利政府和巴勃罗·聂鲁达基金会颁奖,“宗旨是奖励其作品为拉美的文化与艺术对话作出贡献的一位诗人的创造道路。”贝利获奖的具体理由是“其诗作具有非凡的影响和罕见的新奇性,它将最多种多样的形式同对传统与现代性的表现可能性结合在一起”。
  卡洛斯·贝利1927年生于利马,早年就酷受诗歌,青年时代更是无比崇拜西班牙黄金世纪的诗作。他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以诗歌《啊,控制一切的仙女!》跻身文坛,此后陆续出版《踏在脖子上的脚》(1964)、《嚼碎的食物赞》(1979)、《羽毛与字母》(1985)、《不仅是人道的夫人》(1986)和《在思想的范围内》(2006)等。
  (智文)
  
  路易莎获简明图书奖
  据哥伦比亚《时代报》2006年7月17日报道,西班牙女作家路易莎·卡斯特罗以长篇小说《第二个女人》获得由西班牙塞伊克斯·巴拉尔出版社主办的2006年度简明图书奖,奖金为3万欧元。简明图书奖始办于1958年,“目的是鼓励年轻作家参加当今欧洲文学的革新运动,展示文学新人的文学才华。”
  路易莎·卡斯特罗1966年生于西班牙卢戈省福斯镇,1984年出版首部作品《最后的英雄业绩》,1986年以《阉人的诗》获伊佩里翁诗奖,两年后发表诗集《大扫除与大扫除》。1988年又出版《小板块》和《活生生的人》,并以《炮兵的习惯》获第六届胡安·卡洛斯国王诗歌奖。其后转向小说创作,相继出版长篇小说《床绷》(1990)、《黄热病》(1994)、《灰水的秘密》(获2001年阿索林奖)、《和我父亲一起旅行》(2003)。此次获奖的《第二个女人》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是加斯帕尔·费雷和胡利亚·巴雷拉,前者是一位57岁的艺术批评家,出身资产阶级家庭,是个十分成熟的男人,后者是一个即将满26岁的女作家,家庭出身卑微。小说讲述的就是这两个年龄相差悬殊的人物的爱情故事,也是关于青春和老年、怨恨和妒忌的故事。
  (学文)
  
  约翰逊非虚构类大奖揭晓
  据英国《卫报》6月30日报道,塞缪尔·约翰逊非虚构类大奖的2006届得主已经出炉,美国学者詹姆斯·沙皮洛(James Shapiro)凭借其关于莎士比亚的著作《1599年》以黑马姿态从入围名单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并拿走3万英镑奖金。
  塞缪尔·约翰逊奖由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主办,是英国境内最重要的非虚构类年度图书奖。评奖范围涵盖传记、旅游、科普、艺术和时政类图书。只要以英文写作,并在英国出书的任何国家的作者,均有资格获奖。
  此次获奖的《1599年》是多年来关于莎士比亚的书籍中的佳作。书中描绘了莎士比亚在环球剧院第一年的生活图景。该书生动地记录了剧院里的生活以及伊丽莎白时期大众对于伟大剧作的渴望。评委会主席温斯顿赞扬《1599年》一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英国文学与文化史上最伟大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莎士比亚。评委们一致同意授予此书最高奖项。
  (左亚琴)
  
  人物
  
  品特重返舞台
  品特出演的《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10月在伦敦的皇家宫廷剧院上演,品特以此剧迎来了他76周岁生日(10月10日)。对这位诺贝尔文学桂冠获得者的生平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品特最初是以演员起家的。中学时代的他就在学校的戏剧演出中出演一些重要角色。在其整个戏剧创作生涯中,品特始终没有放弃表演。他不仅在自己的戏剧作品扮演角色,而且还不时地在其他剧作家的作品中露面,甚至在一些电影作品中出任角色。
  这次品特是在与病魔进行殊死的抗争之后,才重返他所喜爱的舞台的。2005年品特被诊断出患有喉癌,这个病魔差一点就夺取了他讲话的能力,而这一点对戏剧演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受到疾病的严重威胁,品特重返舞台的心情还是非常迫切的。这一次他是在贝克特的剧作《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中扮演主角。导演伊恩·里克逊说:“我显然意识到哈罗德的健康问题,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决心一起合作来上演这出戏剧。他的妻子安东尼娅·弗雷泽曾说过,她将组成一帮人来促成这件事情的发生。而这一帮人有我和她组成。”
  (邓中良)
  
  马利亚斯当选皇家学院院士
  据西班牙《世界报》2006年6月30日报道,西班牙皇家学院6月29日召开院务会议,与会者首轮投票即一致选举西班牙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作家哈维尔·马利亚斯为皇家学院院士。他是在前皇家学院院长费尔南多·拉萨罗·卡雷特尔逝世后,为补缺而被推荐当选院士的。皇家学院秘书吉列尔莫·罗霍指出,“学院对马利亚斯的当选十分高兴,因为他是一位大作家,在不少国家都很知名。”萨尔瓦多尔特别指出他的“文学品格”和其作品的“威望”不同一般,他的小说特别是《明天在战斗中想着你》“非同寻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