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一个被误读了几百年的女人
作者:张 锐 程 渊
弥尔顿的这部作品是以古希腊悲剧为范本的。“在古希腊悲剧当中,女性是为了爱、婚姻、子女和成就丈夫的事业而生的,她们的道德形象是软弱、服从以及沉默寡言。但是当她们的爱和婚姻受到威胁时,便可以成为凶狠的复仇者,不惜杀人,甚至杀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的欧里庇得斯所创作的《美狄亚》就是这样一个复仇的女人,她为了成全自己的爱人出卖自己的父亲,杀死自己的亲弟弟,婚后对丈夫百依百顺,生儿育女,然而,当丈夫背叛她,并与另一个女人成婚时,她却摆出毒计,烧死了新娘和新娘的父亲。同时,为了避免仇人的报复和让丈夫更加痛苦,美狄亚最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有意思的是,大利拉的所为正好与美狄亚完全相反,而参孙却充当了这种被背叛而疯狂报复的角色。
弥尔顿完全颠覆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和《圣经》的记载,给大利拉一个出场自我申诉的机会,在弥尔顿笔下,大利拉高贵优雅,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惊艳四座。
像一直堂皇的他施船,
驶往雅完群岛与加第尔,
锦缆丝绳,帆风张满,
饰带迎风,翩翩飞舞,
前簇后拥,少女的队列,
飘洒着一股清新的琥珀香气。
在西方文化中,琥珀象征着对内心美好和幸福的追求,给人一种安详恬静的心灵感受。这里暗指大利拉佩戴琥珀饰品而不是庸俗的金银钻石之类,无疑是对参孙责骂的有效回击。参孙一直认为大利拉的背叛是因为无法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更动人的是她泪湿的面纱,有人认为她的眼泪是在参孙面前的表演,其实不然,她知道参孙已经失明,无法看到她掩面而泣的悲伤,这完全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再看看此处弥尔顿的诗句:
她哭泣,好像一朵鲜花滴露
她的话仿佛溶进泪珠儿,
润湿着她面纱的边缘。
多美的比喻啊,这是对大利拉由衷的赞叹。
如果对悲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做一个道德评价的话,在德行方面,参孙并没有优于大利拉。首先,大利拉嫁给参孙完全出于自然随性的真爱,而参孙一开始即暴露了自己的阴谋。参孙在他们新婚之初就指出,现在你必须帮助我去谋杀你的族人,这是你的责任,因为我们结婚了,“你是我的,不是他们的”。
既然嫁给我,你就该脱离
你的父母和祖国,我也不是他们的
臣民,也不受他们保护,
我只能自卫,但你是我的,
不是他们的。
弥尔顿显然无法超越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在他的时代里,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庸,“她属于他的宗教、他的阶级、他的圈子,她结合于他的家,成为他的一半”,这种“夫权制”的理念在参孙心中根深蒂固,他不可能做出任何正义的道德评价,他认为大利拉背叛他就是不道德,而背叛父母家族却是忠贞,这是极度自私的男性本位思想。
一个国民公敌杀害了我千万同胞,
我们一同计诱他落网是何等的正当,
何等正义,何等光荣的事。
从现在的法律角度而不是野蛮的同态复仇的角度来看,对参孙进行任何惩罚都不为过了。相比之下,大利拉对参孙的感情真诚,率性,她能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冒着被撕碎的威胁来探望他,并提出愿意尽自己的所能提供帮助,这本身就不是小人所为。虽然参孙认为她是为了继续利用和背叛他,但在大利拉眼里,此时的参孙已经不再是一个威胁,她为了国家和族人而背叛参孙,却是因为爱而希望拯救他(只不过,她用了不正确的方法)。当她得知参孙被挖了双眼,她万分难过和震惊,她于此时表现出了自己最温情的一面,同时也彰显出弥尔顿超前的女性观。“在17世纪, 无论是在安排家务上,还是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都是绝对服从于男性的。女性甚至被认为不该有性欲,强调女性在婚后要保持贞洁;如果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处于主动地位,则被视为邪恶、堕落。17 世纪大多数的清教徒崇尚禁欲生活,认为婚姻是一种神圣的结合,应当是严肃的,带有某种庄严感, 任何快感都应当受到限制。”在作品中,大利拉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肉欲,弥尔顿本人也似乎并不反对这种想法。
爱的嫉妒,
它统治着人们的心,也统治着我
对你的倾心,我那时候看你,
心思不定,有朝一日会离开我
我知道,你在外自由放任,
会招来飞灾横祸,我在家
独守空房,怀抱无限忧虑,
我想要一直陪着你,日夜享受你,
要你做我的囚徒,
而不是非利士人的囚徒。
再说他们的宗教和爱国热情,参孙是希伯来人的大力英雄,能够力敌千军,但是正如斯坦利·库克所言“参孙的宗教和爱国热情并不是很明显,他的炫耀和复仇之心远胜于他的爱国热情”。“弥尔顿以自己的方式暗示参孙不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战,而是为极少数人而战,或者说就是他一个人还在反抗,这也许可以被称作是希腊悲剧的传统。实际上弥尔顿也在深深地怀疑参孙的所作所为,因为当时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这一点可以从参孙的父亲玛挪亚可以用赎金把参孙从监狱中赎出来,而不是把他处以死刑看出来。参孙自己吹嘘他视非利士人为敌主要是因为他们激怒了他。”而大利拉从来就没有宣称过自己有宗教或者宗族的观念,但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却可以牺牲自己的所爱,去成就国人,她的行为是率性的爱国之心和虔诚宗教信仰的流露:
圣贤口中常说的一句至理名言,
“克己奉公,以国家利益为重。”
占了我心思的上风,胜过一切,
我认为道德,真理,义务都赞成我这样做。
无论是在《圣经》原文当中,还是在《斗士参孙》当中,参孙都屡次违背耶和华的意愿,与异族的女子发生恋情并结婚,他总是相信自己已经领悟了神的指示,却不断地违背这些指示。Shelly 曾经说过:“弥尔顿笔下的海神大衮的追随者在宗教信念上并不弱于耶和华的信仰者,参孙主观臆断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他好像只做神指示他做的,而从不去认真思考这件事是否邪恶的。”
最后谈及他们的智慧,在《斗士参孙》这部作品当中,大利拉显得理性而聪慧,而参孙则显得粗俗而暴躁,只知道谩骂和武力。参孙的语言中充满了像“妖狗”、“毒蛇”这样的词汇,但是大利拉始终保持着理性而不是狂怒。在狱中,大利拉以其雄辩的口才试图说服参孙理解她的真诚,尽管参孙没有原谅她,但在读者心中却激起了无限的同情和激烈的共鸣。大利拉先从人性的弱点开始:
好奇,爱追根究底,爱纠缠不休
打听秘密,再把它公布出来,
这也是一切女人的缺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这种开头合情合理,也极能打动人,最后她重申:
我做错事,不是由于金钱的诱惑,
要知道啊我祖国的酋长们,
贵族们都亲自来恳求,命令,
威胁,怂恿,以公民的义务和
宗教的顺从为名,对我劝导,
虽然大利拉的申辩并没有打动参孙,但能让人感受到大利拉的智慧和真诚。参孙则表现出前后语言的不一致,如面对合唱队的自白中,他说:
我想这一次的婚姻和前次一样,
也是合乎神意的,同样的目的,
就是伺机去压制以色列的压迫者。
在面对大利拉时,又是不同的说法:
你完全知道我抛弃我自己
种族和自己本国的女子,
特地在敌国的女子当中
选择了你,是由于爱你,
这明显不应该是英雄的做派,虽然我们不能就此做出什么道德判断,但至少说明参孙并不是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相反,大利拉临走时的陈述却是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她深深理解自己的行为,而且能从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角度辨证分析自己的成败得失:
名声没有两面,却有两种评语,
许多事情都有两种相反的说法,
像两只翅膀,一黑一白,带着
遗臭和流芳的名义在野空飞翔。
评论家普遍认同《斗士参孙》是弥尔顿的自传体诗剧,因为参孙和弥尔顿都先后失明,饱尝过黑暗的煎熬,都有过不愉快的婚姻。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弥尔顿的三次婚姻可知,虽然第一次以失败告终,但后两次都让弥尔顿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和天伦之乐。特别是一首哀婉的十四行诗《梦亡妻》中的“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 比这叫人更加喜悦”。这里浸润着弥尔顿对亡妻、对女性的美好回忆。在他的巨著《失乐园》当中,对夏娃也做了充分的肯定。因此,弥尔顿对女性不应该是充满怨恨的,而是充满同情和善意的。
欧里庇得斯曾经借美狄亚之口对女人做出评论,“我们生来是女人,好事全不成,但是,做起坏事来却最精明不过了。”大利拉以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对这种偏见做了最为有力的回击。她有足够的理由去背叛她的丈夫,任何人,当她徘徊在个人的私情和民族大义间的时候,总是要做出最艰难的抉择,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做出了冷静的、合乎本性的决定,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弥尔顿勇敢地诠释《圣经》当中的偏见,使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女人能够重见天日。
(张锐: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21058;程渊: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讲师,邮编: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