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故园东望路漫漫

作者:任爱红




  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描写,又有斯威夫特式入木三分的讥讽。在餐馆里打工时,列维交了一个女朋友苏菲。苏菲是一个伦敦本地姑娘,也在餐馆打工,粗俗而性感。通过苏菲,列维结识了她的一帮设计师和艺术家朋友,这帮人全都野心勃勃,思想狭隘。借着对这帮人的描写,特里梅因不忘对概念艺术和前卫戏剧进行了抨击。
  此外,特里梅因以幽默的笔触对列维在英国经历的文化冲突作了极为巧妙的处理。比如列维在一个英国心理治疗师家的马桶上大便时的胆战心惊;比如他在听音乐会时手机突然响起,只好仓皇逃窜时的窘迫;再比如和英国女友苏菲一起看戏时,新买的外套上的价格标签没有及时撕下来,令他丢尽了脸面。女作家文笔细腻,对列维的生活和奋斗的刻画不可谓不真实感人。在作者的笔下,列维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首先,他很真实,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一样,他不是一个“完人”。比如他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发脾气,他的嫉妒心也很强。但是他本质上是个好人,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好男人。为了让年幼丧母的女儿和年老寡居的母亲过上好日子,他才背井离乡来到伦敦打工。正因为他是个好人,他才会让众多的读者为他的命运牵挂,与他同喜同悲。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时也会完全融入列维的生活,与他一起在陌生的城市打拼,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理想追求,与他怀揣同样的希望和梦想——早日找到回家的路,不管家在哪里。
  列维的谋生经历充满了艰辛,但是他的身上处处闪耀着不屈不挠、顽强求生的人性光辉。我们不妨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关于人类精神胜利的现代寓言。不管是在肉串店散发传单,还是在餐馆厨房里当洗菜工;不管是在萨福克郡的乡间挖芦笋,还是在伦敦大街上茫然地徘徊,列维都没有放弃过。但是,身处异国他乡,他始终没有归属感,始终充满了对家的渴望。此外,长期在外,列维对女儿充满内疚:女儿已经失去了妈妈,现在又担心爸爸丢下她再也不回去了。列维不想让年幼的女儿经受情感上的痛苦,最终,心怀远大抱负的列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回到家乡自己开餐馆当老板。通过这么长时间在餐馆的打工经历,列维已经学会了经营,也有了一些积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他深信回家的路不再漫长。小说开放式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列维真的会踏上回“家”之路吗?他最终能为心灵找到归宿吗?
  作为东欧移民,列维的故事还是很有代表性的。正如科斯蒂•朗所说:“我们都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所深深打动,作者写作的时候将自己融了进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切合当下社会的主题。东欧移民是英国近年来发生的大事之一,但在此前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本书抓住了时代的敏感话题,产生共鸣。”作为一个整体,移民的命运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们往往被视为“外来户”、“闯入者” 而不受欢迎,而对于他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更是视而不见。特里梅因说道:“小说能做的就是选取某个个人,把他当作我们中的一员来展示他的喜怒哀乐、悲伤、渴望和梦想。”毫无疑问,她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