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3期

寄托梦想的玩具娃娃

作者:盖比·伍德




  芭比娃娃一直聚讼纷纭,有人认为她富有浓厚的女权主义色彩而无法接受,也有人认为她是洪水猛兽,实际上她是一位职业母亲为女儿设计的玩具。盖比·伍德揭示了隐藏在芭比娃娃背后的良苦用心。
  
  前后相隔近一百五十年的两位女性都在欧洲旅行了六周。1814年,玛丽·葛德文(Mary Godwin)——即后来的雪莱夫人——和她的情人珀西(Percy)到欧洲旅行。他们穿过瑞士,人们猜测就是在瑞士他们看见了颇有名气的机械玩具娃娃。两年后,她写就了《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关于人造生命的小说。露丝·汉德勒(Ruth Handler)是美国马特尔玩具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和总经理。1956年,她和丈夫艾略特(Elliot)携女儿芭芭拉(Barbara)和儿子肯(Ken)到瑞士旅行。他们在那儿也看到不少玩具娃娃。三年后,汉德勒发明了芭比娃娃。这两次旅行纯属巧合,但可能让我们看到隐藏在背后的东西,因为这个“寄托梦想的玩具娃娃”——汉德勒这样称自己的发明——的故事有时听起来就像雪莱夫人小说中的噩梦。
  汉德勒在卢塞恩①的一家商店橱窗里看到的那个玩具娃娃身高十一英寸半。她并不太喜欢那个玩具娃娃的脸,但是她的身材——汉德勒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实在太妙了”。她叫“莉莉”,双乳丰满,细腰纤纤,双腿修长。这样的身材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她是以德国的连环漫画而不是儿童通常所看的连环漫画里的人物为原型的。“莉莉”与汉德勒的奇思异想不谋而合:她想让女孩们有一个能表现她们心中的渴望,而不是让她们去照料它的玩具。当时市面上的玩具娃娃并不令人满意:女孩们喜欢梳妆打扮,也喜欢给玩具娃娃梳妆打扮,但汉德勒认为给那些矮矮胖胖、大肚子的玩具娃娃穿上舞会礼服的想法是“荒唐的”。
  她的说法遭到了一片反对声,一位女士对汉德勒说,小女孩想“装扮成妈妈”,汉德勒反驳说,她们想“装扮成大一点的女孩”。她的这一观点是很有见地的:汉德勒知道所有的游戏都能反映出某些东西,但她认为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他们强烈的渴望。(汉德勒出生于波兰犹太移民家庭,排行第十,二十岁时在派拉蒙电影公司做打字员,全靠自己奋力打拼最终获得成功。她和艾略特·汉德勒青梅竹马。)露丝看着女儿和小伙伴们玩纸做的玩具娃娃,发现孩子们“用玩具娃娃生动地表现她们长大成人后的梦想”。用汉德勒的话来说,“芭比娃娃的理念”就是:“通过这个玩具娃娃,小女孩们可以随心所欲,想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
  那是在五十年代的美国。汉德勒开始设计芭比娃娃时,她的女儿——真正的芭比——已经十五岁了。五十年代是十几岁的少年张扬个性的时代,因此汉德勒一提起舞会礼服就好不得意:在此之前哪家玩具商会想到舞会礼服如此重要呢?芭比娃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从发明的那一天起她就是一件文化艺术品或者象征。她带有某种“理念”。
  当首批芭比娃娃的样品从日本的生产厂运回美国时,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了。首先,她们长着东方人的眼睛——“这是最致命的”,汉德勒回忆说。其次,她们长着乳头,马特尔公司不能仅仅通知在日本的生产厂把乳头去掉,公司必须让他们看清楚,芭比娃娃应该是怎样的,所以一位男经理拿出一把锉刀把所有芭比娃娃的乳房磨掉。
  乳头风波反映了马特尔公司内部在芭比娃娃上一直存在的分歧,就连艾略特·汉德勒也坚持对妻子说,谁——具体地说,母亲们——也不会去买长着乳房的玩具娃娃。1959年,芭比娃娃在纽约举行的“美国玩具博览会”上首次亮相,但反应不冷不热。汉德勒认为这主要归咎于芭比娃娃的胸脯。马特尔公司在日本的员工接到通知,将产量降到最低。人们可能囿于传统而难以接受,也可能阴差阳错地把芭比娃娃和性玩具联系起来了。毕竟,她是以色情漫画为原型的,是第一个有乳房的儿童玩具;她的三围几近完美——分别是三十九英寸、十八英寸和三十三英寸。
  芭比娃娃这一儿童玩具很快大受欢迎(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百分之九十的美国女孩至少有一只),然而人们似乎患上了恋物癖,希望能拥有更多的芭比娃娃,事实上,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芭比娃娃目前已有十亿双鞋子。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把她当作偶像来看待(汉德勒举例说,制作芭比娃娃使用的是最好的橡胶),进而——你可以这么说——她已经变成了拜物教徒。
  有传言说芭比娃娃将按照更加真实的比例重新设计。(汉德勒后来患了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这对她来说颇具讽刺意味。她在马特尔公司设计师的协助下开始制造人造乳房。这些人造乳房的名字让人想起各式各样芭比娃娃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叫“真我的风采”。)但芭比娃娃一定富有浓厚的女权主义色彩吗?许多人当然这样认为,“芭比娃娃解放组织”的行动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组织曾把一家玩具商店里所有芭比和肯的喉互换了一下。不过,有一点不容忽视,芭比娃娃是由一位女性创造出来的。露丝·汉德勒可能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权主义者。不难看出,她对那些与芭比娃娃为伴的女孩们的渴望的想象是以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人的形象为根据的。她是一个职业女性,一个成功的商界女强人。芭比娃娃投放市场的那一年,汉德勒曾对记者这样说:“如果我必须呆在家里,那对我来说将不堪设想,我将会被闷死,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难受的了。”这多少会引起争议。露丝认为,芭比娃娃“总是表达着这样一种现实,即女人也是有权利选择的”。
  芭比娃娃和肯投入市场后迅速风靡全美,现实生活中的芭比和肯却卷入了烦恼之中。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对恋人(在推销的过程中肯被说成是芭比的男友)是以现实中的一对兄妹为原型的,芭比娃娃从此有了性别的差异。但是当人们发觉谁是“真正的”芭比和肯时,他俩每到一处都被人围追。当肯去怀俄明州看望他未婚妻的亲戚时,发现女孩们在门口已经排成了长队。芭芭拉·汉德勒像电影明星一样被到处簇拥着,不断有人向她索要签名。她的父母过去常常叫她“芭比”,但这一玩具投放市场后,她说谁也不许再这样叫她。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芭芭拉·汉德勒就是“真正的芭比”,因为就是在看着她玩耍时她母亲才萌发了制作玩具的念头。露丝看出了女儿的梦想,也许也加入了她自身的梦想,所以芭比·汉德勒成了玩具娃娃。现在芭比娃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成长的历史,但这些都与发明她的那对夫妇密不可分。芭比娃娃在不同人的眼里一直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她在伊朗曾被视为洪水猛兽,在波多黎各引起非议,可是对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休伯特·吉旺希(Hubert Givenchy)这些顶级的女子时装设计师来说她是灵感的源泉。这个玩具是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的产物,她是一代人为下一代人设计的,其中蕴涵了想象中的未来。芭芭拉·汉德勒当时与母亲有隔阂——她痛恨母亲必须上班,不像她的小伙伴的母亲那样呆在家里,说母亲“说话活像男人,没有一点魅力”。随着政治运动发生变化,芭比娃娃逐渐成为女性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标准。多年以后,芭芭拉说,回首往事,她觉得母亲是一个“真正漂亮的女人”,母女之间变得更亲密了。
  且不管芭比娃娃的广泛的文化含义是什么,她的诞生本身就是性别政治的故事。或许芭比娃娃,或许围绕着她展开的争论与芭芭拉·汉德勒变化的态度不无关系。或许在芭比娃娃身上倾注着发明者的良苦用心。
  
  芭比娃娃大事记:
  ●自从1957年问世后,芭比娃娃已从事过八十多种职业,包括古生物学家、摇滚音乐明星总统候选人。
  ●1980年,第一款黑人芭比娃娃投放市场。
  ●2000年推出的一款芭比娃娃加上了一个漂亮的肚脐眼。
  ●曾准备在今年墨西哥电影节上放映的把芭比娃娃描写成同性恋的一部影片遭禁映。随之,马特尔公司提起诉讼并胜诉。
  ●芭比娃娃在一百四十多个国家销售,每年的营业额高达十九亿美元。据估计,全球每秒钟就售出两只。
  ●为了抵制芭比娃娃这一“西方”的玩具娃娃所带来的伤风败俗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智力发展机构”——伊朗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开发了两种玩具娃娃,其中男的叫达拉,女的叫萨拉(她从头到脚都裹在黑色的披风里)。随着大量的美国玩具和饰品流入伊朗市场,伊朗政府认为本国的传统价值观正逐渐削弱,因此有必要发明这两个玩具娃娃来使之得到强化。
  
  注:
  ①瑞士中部城市,卢塞恩州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