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上帝是机器

作者:凯文.凯利




  奇怪的是,几乎每一个绘制新数字主义蓝图的人都预见到人造计算机将代替自然的通用计算机。这部分是因为他们看到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计算的快速扩张,部分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可以呢?但是如果整个宇宙都在计算,为什么还要造我们自己的昂贵机器,特别是芯片厂动则花去数十亿美元?量子计算机研究人员托马索·托夫里(Tommaso Toffoli)说得好:“在某种意义上,大自然几十亿年来不断地在计算宇宙的‘下一个状态,’;我们必须做的,和事实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搭上这无穷无尽的大计算的‘顺风车’。”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塞思·劳埃德(Seth Lloyd)在《物理学评论通信》2002年6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宇宙是一台计算机,它的能力有多么强大?通过分析量子粒子的计算潜力,他算出了自从时间开始,人类所知的全部宇宙所包含的计算力的上限。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10^120次逻辑运算。对于这个数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个数字代表终极计算机的性能“参数”。另一种是它表示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模拟宇宙所必需的计算量。两种说法都说明了数字化宇宙的同义反复的性质:每台计算机都是计算机。
  继续推算下去,劳埃德估计了所有运行过的人造计算机完成的全部计算量。他得出的数字是10^31次计算。(摩尔定律称计算能力每两年翻一番,因此这个总数超过一半是在过去两年里完成的!)然后他算出了已知宇宙中的能量-物质的总数,除以人造计算机照摩尔定律发展的能量-物质总数。他得出:“我们需要300次摩尔定律的翻番,或者说每两年翻一番,过上600年,直到宇宙的所有能量都用来计算。当然,如果说宇宙实质上已经在进行计算,那么我们根本就不用等待。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过上600年,宇宙就会运行Windows视窗或Linux系统。”
  600年相对而言是短暂的,其重点在于指数性增长,而不在于计算机。劳埃德和这里提及的其他科学家并不真正指望在600年里会有第二台宇宙计算机。但是劳埃德的计算证明了长期而言,理论上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计算机的扩张。戴维·德伊池在《现实的结构》中说:“最后,宇宙空间和它的内容全部将是计算机。宇宙最终就是由智能思维进程组成的。”这种主张回应了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看法,后者观察到由计算机相佐,精神在宇宙中“全方位无限地”自由扩张。
  不断扩张的计算机矩阵,在理论上没有什么阻止它成为类似于阿西莫夫描述的宇宙机器,然而没有人想要看到自己成为运行在他人计算机上的他人的程序。那样的话,生活似乎有点像是二手货。
  然而,我们的存在,恰似一串比特,是被推导出来的,这个观点听来古老而又熟悉。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观念就是逻辑、抽象、无实体的信息。基督教圣徒约翰在公元一世纪用希腊文写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查尔斯·巴巴奇(Charles Babbage)在1832年建造了第一台计算机,在他看来,世界是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器的化身,由上帝用黄铜铸成。在这个神圣的计算机宇宙中,上帝改变一下计算规则,就完成一个奇迹。看来甚至神迹也只是由上帝操纵的逻辑比特。
  不过仍然有费解之处。上帝到底是道,那终极的软件和源代码本身,还是那终极的程序员?或者,上帝就是那不可缺少的“他者”,这一个宇宙计算于其上的宇外平台?
  但是这三种可能性,每一种都贯穿了通用计算的神秘教义。根据数字主义,所有生命和物体都相互联系,因为我们如同约翰·惠勒所说,“在深处——大多数情形下是在极深处——都共有同一个非物质的源头。”不同信仰的神秘主义者用不同的词汇来称呼这个相同点,它也有一个学名:计算。比特,微小的逻辑原子,飘逸空灵,汇聚成量子夸克和重力波,变幻成念头和行动。
  这些比特的计算过程精确、可控制,但是无影无形,非物质但是产生物质。
  丹尼·希里斯说:“计算过程可能就是那唯一的过程。”他的新书《岩石的花纹》解释了计算的令人敬畏的本质。“它有一个可以说是神秘的特点,因为它似乎与宇宙的内在秩序有一些深刻的联系。那到底是什么联系,我们还不知道。至少现在还不知道。”
  科学著作中最令人晕眩的可能是弗兰克·蒂普勒(Frank Tipler)的《长生不老的物理》。如果把这本书归类为标准的科幻小说,相信不会有人注意到。但是,蒂普勒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土伦大学教授,他在《国际理论物理》上发表文章。在《长生不老》一书中,他总结了目前对宇宙论和计算的理解,宣称所有的生命将在宇宙死后肉身复活。他的看法大致如下:在时间的最后几分钟,宇宙向内崩塌,最后的时空奇点会创造(仅仅一次)无限的能量和计算能力。换言之,庞大的宇宙计算机不断缩小,它的计算力不断增加,直到它能精确地模拟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全部历史。他称这个状态为终止点(Omega Point)。这一个计算空间能从“死者中间”复活所有曾经有过的头脑和身体。奇异的是,蒂普勒推出这套理论时还是一个无神论者。他的想法与基督教义里的神圣复活非常类似,但他轻描淡写为纯属“巧合”。从那时起,科学使他相信了两者是一回事。
  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蒂普勒的末世学的推论,但伊等理论家却首肯他的物理学。他们说,终极计算机不但可能,而且是非常可能。
  我问蒂普勒对弗雷德金的观点的看法。他究竟赞同终极计算机的狭义版本,也就是比喻说,宇宙仅仅看来像是一台计算机,还是同意弗雷德金的广义版本,宇宙就是一个120亿岁的计算机而我们就是那最佳软件。他回答说,“我认为这两种说法是等价的。如果在所有方面,宇宙运行得就像是一台计算机,那么说它不是一台计算机意味着什么?”
  无非狂妄而已。
  注:
  ①原文为Its are from bits.比特为计算机二进制数据的最小单位,数值为1或0。
  ②圣经原文见<<出埃及记>>三章十四节"I AM THAT I AM."(“我是自有永有的”)。
  ①Extropy反熵指量度一个系统的智能、信息、能量、生命力等的标准,是熵的对立面。由T.O.Morrow在1988年提出。
  ①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的模型最早由冯·诺依曼提出,它由排列成棋盘状的小格组成。每个小格有两种状态,按照一套规则,其当前状态与周围小格的状态将决定其下一个状态。确定初始状态与规则之后,模型会自动逐步推演出复杂的变化。
  ①Amiga和Commodore是两种早期的计算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