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书潮

作者:佚名




  
  蜜蜂的故事
  
  “要种植一片草原,只要一株苜蓿和一只蜜蜂。”美国十九世纪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提起蜜蜂,人们往往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勤劳、有序、高效、无私。而如果我们知道蜜蜂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这位女诗人看似夸张的诗句,其实并不完全是诗意的描写。坦率地说,如果不是近期美国相继有几本关于蜜蜂的新书出版,我也不会注意到,关于小小的蜜蜂会有这么多有趣的话题,这么丰富的历史知识,与人类的关系是如此密切。
  这里要介绍的第一本书,书名颇为“耸人听闻”:《蜜蜂在美国:蜜蜂如何形成一个国家》(Bees in America: How the Honey Bee Shaped a Nati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5年2月)。北美大陆原本并没有蜜蜂。和牛一样,它们是由欧洲的白人移民带来的。所以从未见过蜜蜂的印第安人就称之为“白人的苍蝇”。当欧洲殖民者在北美东不海岸定居的的时候,蜜蜂也开始了它们的殖民生涯。它们在草原、果园中传播花粉,为殖民者两种生活必需品:蜡和糖。
  作者、贝理学院历史学教师泰米·霍恩从小跟祖父学习养蜂术,对蜜蜂感情深厚,因此对蜜蜂在美国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津津乐道。她认为,蜜蜂对北美人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很多与蜜蜂有关的词汇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非常值得了解的重要政治思想也与蜜蜂有关。比如,美国殖民地从英国分离(hive off)出来的概念。有闲阶级常常把穷人、失业者比作对社会没用的“公蜂”,但这些穷人来到北美大陆开始新生活,辛勤劳动,逐渐发现,英国殖民政府的某些官员才是真正的“公蜂”。由此产生了分离的思想。霍恩还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美国黑人、妇女和新移民不同的养蜂方法;养蜂技术的发展;蜂蜜和蜡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蜜蜂在艺术想象中的使用。而在讲到蜜蜂与美国军事上的关系时,霍恩讲了一个小故事颇有意思: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个基督教教友派的姑娘在英国将军康沃利斯率军袭击乔治·华盛顿军队前,捅了她驯养蜜蜂的蜂巢,让蜜蜂们去攻击英军,为她骑上马找到华盛顿通风报信赢得了时间。华盛顿为此表彰她拯救了国家。今天,美军仍然从蜜蜂身上获益,他们使用蜜蜂来探测炸弹。
  
  《抢劫蜜蜂:蜂蜜传》(Robbing the Bees : A Biography of Honey--The Sweet Liquid Gold that Seduced the World,By Holley Bishop,Free Press 2005年4月)的作者霍莉·毕肖普也是一位养蜂人。她本是纽约一位文学代理人,在康涅狄格州买了一个农场,经常来度周末,想找点事情干。有一天,她发现邻居家在养蜜蜂,很感好奇。在邻居的指引下,她也渐渐爱上了可爱的蜜蜂,也开始养蜜蜂。“为了一部好传记,蜜蜂已经等待一千万年。”霍莉·毕肖普很为蜜蜂抱不平。确实,蜜蜂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千百万年,而人类记录它们,仅有几千年历史。
  书名“抢劫蜜蜂”是很多养蜂人对采蜜的幽默说法。蜜蜂制造蜂蜜是出于本能,即使蜂巢对蜂蜜的需求已经满足,它们仍然孜孜不倦地产蜜。所以,只要养蜂人提供场所让蜜蜂制造蜂巢,它们就会主动拿蜂蜜去填满。所以,所谓“抢劫”,实在是一种善意而互赢的抢劫。
  为了学习养蜂技术,毕肖普上网寻找高人,从而认识了佛罗里达一位职业养蜂人唐纳德·斯迈利。斯迈利成了毕肖普的养蜂导师,也成了她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毕肖普通过他,展开对蜜蜂世界的叙述,比如斯迈利在采蜜时偶然受伤,他就开始讨论蜂蜜的医疗功效。从授粉说到蜂蜡,从蜂毒说到军事运用。“因为蜜蜂在授粉演出中扮演的主角地位,我们人类实在应该感谢它们,因为我们三分之一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它们。我们最重要的商业作物中,有一百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其中包括紫花苜蓿,大蒜,苹果,椰菜,球芽甘蓝,柑橘,瓜,洋葱,杏树,芜菁,欧芹,向日葵,酸莓,苜蓿等。”而在过去十年,美军一直在测试蜜蜂在反毒和反恐行动中起到探测作用的潜力,因为蜜蜂的嗅觉和狗一样敏感,可以训练探测毒品,炸弹,地雷和化学武器。
  
  与泰米·霍恩和毕肖普相比,亚利桑那大学昆虫系教授斯蒂芬·布赫曼在蜜蜂研究上,应该权威许多。他是花粉传播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在《蜂巢来信》(Letters from the Hive : An Intimate History of Bees, Honey, and Humankind,By Stephen Buchmann and Banning Repplier,Bantam 2005年4月)中,布赫曼带领我们走进蜂巢--"保婴室"、"酿蜜工厂"、"蜂后内室",再走到后花园、田野、沙漠,在那里,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身为昆虫学家,他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南美洲追踪各地的蜜蜂与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他津津有味地向读者介绍一种特殊职业:捕蜂人,这种职业在马来西亚、喜马拉雅山脉、澳大利亚都有,他们使用古老的办法在环境恶劣的野外搜捕蜜蜂,因为有的野蜂比金子都贵,比如马来西亚的捕蜂人,运用骨质刀搜寻野蜂和蜂巢。而在墨西哥,他和他的同事们又记录下古代玛雅人流传下来、濒临失传的一种养蜂术。
  与前面两本书相比,布赫曼的这本书更侧重介绍蜜蜂与人类的关系。他回顾了人类养蜂的历史与发展,蜜蜂在人类文化和神话中扮演的角色,介绍各种用蜂蜜做菜的食谱、搜集世界各地蜂蜜品种、蜂蜜的药用价值等等。作者痛心地说,人类每把一亩地牺牲给农耕、建造停车场或购物中心,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就更冷酷一分。
  
  1.《今生》
  
  My Life So Far
  By Jane Fonda
  Random House 2005年4月
  简·方达五十九岁那年,有一天在她丈夫泰德·特纳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牧场赶牛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快六十岁了。她觉得纪念这个人生重要分水岭的最好方式,就是拍摄一个纪录自己人生的短片,总结一下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主题。于是她请当纪录片制片人的女儿范奈莎帮忙拍摄。范奈莎揶揄她:“你为什么不直接抓一只变色龙,让它在镜头面前爬呢?”女儿的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简·方达多变的人生。
  是的,简·方达的身份,不仅仅是那个老影星亨利·方达的女儿,她曾是好莱坞头号花旦,两届奥斯卡影后,激进叛逆的反战运动分子、女权主义者,也是引领潮流的有氧健身操女皇,与三个风云人物接过婚的女人。如今六十七岁的简·方达撰写这本自传,回顾自己一生跌宕起伏,就是为了正视内心,找寻真正的自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