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书潮

作者:彭 伦




  每年进入十月,欧美图书市场便热闹起来,法兰克福书展、诺贝尔文学奖、英国布克奖、法国龚古尔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各大出版巨头在书展上纷纷将近期的热门畅销书制成大幅灯箱广告,而但凡是拥有获奖作品的出版社,也莫不兴高采烈,赶忙准备加印。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中,这两个月(10月16日--12月4日)的上榜作品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令笔者写来也心情舒畅。
  
  1.《堕落天使之城》
  The City of Falling Angels
  by John Berendt
  Penguin Press 2005年9月
  
  有一类作家,处女作一炮走红后就销声匿迹,等到读者几乎将他忘记时,冷不丁又推出一部新作,令当年的读者惊喜万分。约翰·贝伦特就是如此。十一年前,他的处女作《善恶园中的午夜》,创造了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逗留四年多的纪录,也令这部非虚构作品故事背景地佐治亚州小城萨凡纳突然成为旅游胜地。如今他却把目光转移到水城威尼斯,还能玩出新花样吗?毕竟,威尼斯可是世人皆知的名胜。
  可巧,1996年威尼斯发生的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火,为贝伦特提供了灵感。这年1月29日,举世闻名的凤凰歌剧院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神秘大火吞噬。三天后,贝伦特碰巧来到威尼斯旅游。一直在为下一本书寻找写作题材而苦恼的贝伦特突然发现,这场大火不就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写作切入口吗?因为当地一位性格张扬的检察官高调表示要彻查这起火灾是否为人为的纵火案。贝伦特一开始还想追踪一下调查的进展情况,可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古怪多样的威尼斯人分散了。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跟当地人的闲聊当中,了解他们如何保护当地的艺术、文化、建筑。贝伦特说:“威尼斯的每一个人都在表演。”在他的笔下,有沉默寡言的天才吹玻璃匠,他专门制作了玻璃瓶纪念这场大火,有说话坦率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顽强执著的检察官……贝伦特觉得,自己的兴趣“并不是威尼斯这个地方,而是威尼斯人的生活,这是两码事”。
  当2003年12月14日歌剧院重建落成,“凤凰”再度重生,贝伦特也差不多完成了这幅描摹现代威尼斯人市井生活的“拼贴画”。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2. 《奇想之年》
  A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By Joan Didion
  Knopf 2006年10月版
  
  理解杨绛先生家庭回忆录《我们仨》为何畅销的中国读者,也就能够明白《奇思之年》在美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这部美国老作家琼·迪迪安献给亡夫邓恩的回忆录感人至深,在不久前揭晓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中,无可争议地荣获非虚构类奖。
  如同钱钟书夫妇一样,邓恩与迪迪安也是美国文坛德高望重而令人艳羡的模范夫妻。两人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合作写剧本,写专栏,相互读评各自的小说随笔。然而大半辈子的幸福,却在2003年12月30日的某一刻戛然而止。这年圣诞节,夫妻俩得知他们新婚仅五个月的养女昆塔娜在医院由于肺炎引起脓毒性休克,昏迷不醒,赶忙去医院精心照顾。五天后,两人从医院回到家。妻子在厨房做饭,丈夫在餐桌边正和她闲聊,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失去知觉,送到医院已经因心脏病发而去世。在这双重打击下,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情何以堪?直到丈夫去世一年后,迪迪安才能够足够平静地纪录这内心充满奇想的一年。
  表面上,迪迪安必须坚强。她要操办葬礼,照顾昏迷的女儿,可她总也难以接受邓恩已死的事实,还想着等邓恩回来跟他商量这件事,仿佛去世的是另一个人。她保留着邓恩的鞋子,生怕他回来时没鞋穿;她不读报纸上的讣告版,如果读了就像是背叛;她还以为葬礼一结束,失去的一切又会回来,一切都没发生……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3. 《失踪的绘画:寻找卡拉瓦乔的名画》
  The Lost Painting: The Search for a Caravaggio Masterpiece
  By Jonathan Carr
  Random House 2005年10月版
  
  意大利巴洛克时代的绘画大师卡拉瓦乔(1573-1610)可是一代怪才。年少时,他酗酒、打架,杀人、逃亡;最后在孤独、陌生中英年早逝。几百年来,他的名字几乎在绘画史上消失。直到1950年代,他的绘画天才才被重新认识。但他的大量画作,早已在四百年的风雨中不知所终,其中就有一幅名画:《基督被捕》。
  两百年来,艺术史家们一直在苦苦追寻它的下落。1990年,《基督被捕》真品发现的消息令国际艺术界大为惊喜。而它曲折传奇的发现过程宛如一部侦探小说,如今由著名非虚构作家乔纳森·卡尔执笔娓娓道来,着实迷人。
  事情还得从罗马大学艺术史系24岁的女研究生弗兰西斯卡·卡珀莱蒂参加的一项卡拉瓦乔绘画研究项目说起。她找到了四百年前资助卡拉瓦乔的罗马贵族齐里亚戈·马太的后代——玛切萨·马太。正是齐里亚戈·马太于1603年1月2日花了125块钱,请卡拉瓦乔画《基督被捕》。她用真诚打动了戒备心重的老太太,让她查阅从未被人研究过的马太家族档案。于是,弗兰西斯卡意外发现了《基督被捕》的蛛丝马迹。不过,最终发现《基督被捕》的,是本书的另一条线索,在都柏林的爱尔兰国立美术馆工作的意大利绘画修复师塞吉奥·贝内德蒂。他相信,在当地一幢耶稣会士房中挂着的那幅肮脏不堪的画,是卡拉瓦乔的真迹。最终,两条线索汇合在一起,答案水落石出,而原本史书记载不多的卡拉瓦乔,也在这悬念迭起的名画最终过程中,面目清晰起来。
  这本书在排行榜前十名只露了一下脸,但读书界却好评如潮,刚刚被《纽约时报》推选为2005年度十大好书。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