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书潮

作者:柏 栎




  诡异的身后名
  
  假如你过了一辈子与众不同的生活,很可能身后就会有人替你著书立传,担心别人胡说八道的,大可生前就写好回忆录。但无论生前身后,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要将自己(或被人)写成悬疑小说,然而,这股风气正在蔓延……
  《谋杀的解析》的翻译出版,让国人大开眼界--原来弗洛依德大师还能这样被解构。但此书并非此类首创,早在06年5月就有两本折腾爱伦·坡的,一是兰登书屋出版的珀尔(Matthew Pearl)的新作《坡的阴影》(The Poe Shadow),主人公调查坡的死因,结果发现坡小说中的杜邦侦探确有其人;二是由HarperCollins出版、贝亚德(Louis Bayard)的《浅蓝色的眼睛》(The Pale Blue Eye),写的是坡就读西点军校时,和一位退休的侦探联手侦破杀人悬案。真担心坡大师会不会像《厄谢府邸的倒塌》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在棺材里躺不稳呢!但是--好戏还在后头。
  St. Martin's Minotaur出版社于06年11月出版的《犯罪理性批判》(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是哲学教授格瑞高利的处女作,一炮打响,截止11月中旬发稿时版权已经卖到了11个国家。从书名就可推断,这次被拿来牛刀小试的是康德。1973年,普鲁士的一个文职官员斯蒂芬尼斯被派遣一项特殊的任务,调查新近在哥尼斯堡(康德的故乡)中发生的大宗谋杀案,该案件中已有四人死亡,而且凶手还没有放下屠刀,唯一共同的线索是,被害人都是以跪姿死亡,仿佛是在祈祷一般。难道是魔鬼在作祟?还是拿破仑在东普鲁士施展的阴谋?名义上侦查罪犯的是斯蒂芬尼斯,但在幕后指导的却是他的老师康德。他试图用他的哲学套路窥视凶手的内心,探究邪恶的秘密,但却也未能做到明智有效。随着调查的开展,斯蒂芬尼斯发现悬案接连不断,所有的调查对象似乎都在把水搅得更浑,而他自己也成为凶手的目标,很快他明白,他被召来调查案件的缘由也是经过密谋策划的,他自己的过去也不明不白……格瑞高利擅长用环境细节来加强悬疑气氛,尤其是1804年冬天的哥尼斯堡,烛影摇曳,门吱嘎作响,靴子在雪地里扎扎地踏过,在一片仿佛被上帝抛弃了的萧索景象中,即使出现什么鬼怪,也不足为奇了。
  康德之后,轮到的是马基雅维利。稍有不同的是,这次被拿来做题的名人没有亲自出马。Forge Books出版社于06年12月出版的《马基雅维利契约》(The Machiavelli Covenant)是阿伦·佛桑(Allan Folsom)继他的《后天》之后的又一部畅销作。尼古拉斯·马登是前洛杉矶警察局的探员,他的旧日恋人卡罗琳因神秘感染去世,而之前她的当国会议员的丈夫和儿子也在一起飞机事故中丧生。马登在调查中发现,她丈夫无意中得知了一个非法的生化武器计划而被灭口。而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哈瑞斯在参加北约峰会时发现白宫在背着他搞一个政治阴谋,打算暗杀德法两国的总统,让支持者上台。哈瑞斯愤然拒绝参与这项阴谋,但发现白宫已经完全不受他的控制,连保安都被取消,自己性命危在旦夕。无可奈何之下,他化名出逃,路上遇见正在调查追踪的马登和另一位神秘的法国女摄影记者,于是结伴同行。这三人组从华沙跑到华盛顿,又逃到马耳他和巴塞罗那,一路追杀他们的不仅有军界的派系领袖、各国的配合势力,还有华盛顿的高层组织。为何要谋杀国家领袖?为何又要用美国的核武器屠杀成千上万的人民?这一切都要追溯到500年前马基雅维利的《契约》。16世纪,马基雅维利在临死前写下的此书中蕴涵一种邪恶而神秘的力量,一个秘密组织将此书奉为圣经,他们用独特的仪式控制成员,几个世纪来一直在发展壮大,妄图控制全世界。留下的悬念是,这三人能否反败为胜?
  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这一类的悬疑小说,瞄准的不是思想家,就是艺术家,总之要天性敏感、形象神秘,生平即传奇,才能有潜力可挖。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中,马基雅维利和但丁比邻而居,而这次,两人都没有幸免。意大利新星作家朱里欧?李奥尼(Giulio Leoni),以年轻的但丁为主角,写了一系列历史惊悚小说,轰动国际,售出三十余国版权,《马赛克罪案》(The Mosaic Crimes)是本系列第一部。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一名艺术家被害,他脸上涂满生石灰,横尸在即将完成的一幅马赛克画旁,而此画本身也惨遭破坏。正在忙于写作《神曲》的但丁刚刚被指命为佛罗伦萨的最高执政官,就接到了这桩案子。在一家小酒馆中,但丁遇到了一群学者,他们都从属于一个名为“第三天堂”神秘组织,个个身负绝技。为何这些专家会齐集佛罗伦萨?那位艺术家的马赛克画究竟会揭露什么秘密?城中突然出现的大量黄金是否真是炼金师点石成金所成?而这一切又与小酒馆中美丽而富有异国气质的舞女安提丽亚有何关系?一股潜伏的政治和宗教力量,在佛罗伦萨震荡着……有意思的是,此书被翻译成英文后,在英美两国书名各不相同,英国由Harcourt Brace在07年2月出版,名为《马赛克罪案》,美国则由Harvill Secker在1月出版,名为《第三天堂阴谋》(The Third Heaven Conspiracy)。
  
  每年圣诞节钟声敲响的前夕,总是伴随着一场图书盛宴,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悦读”季节拉开了序幕。最近两个月(9.24~11.19),上榜图书更替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新上榜的三十部作品中,政治和宗教类仍保留三分之一的座席,余下的三分之二争夺激烈,尤其是前三名呈白热化状态,老牌畅销书被挤下看台,一些久负盛名的畅销书作家也借此机会纷纷推出他们的新作。
  
  1.《无辜者》
  The Innocent Man: Murder and Injustice in a Small Town
  By John Grisham
  Doubleday, 2006年10月
  虽然眼下正是新旧交替的热闹时节,但一本新书在上榜第一周即荣登榜首,也还得具备百里挑一的畅销因素才可。一句话,要是约翰·格里森姆就办得到。说起格里森姆,有那么一个笑话,“乘飞机的旅客人手一册格里森姆的小说,似乎已成了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规定。”可见其何等炙手可热。与斯蒂芬·金不同,格里森姆专写法律惊险小说,所有作品全部取材于自身的律师工作,由此得了“律师小说家”的雅号。但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他年底推出的这部新书并非小说,而是纪实文学。
  1982年,在小镇艾达上发生了一起强奸谋杀案,整整五年,警察无从破案,怀疑的目光渐渐投向了退役的棒球员威廉姆森和他的朋友弗瑞兹。这两位嫌疑犯锒铛入狱。然而,警方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可落实他们的罪行,仅仅凭借不可靠的科学手段和犯人的告密,法院就将威廉姆森判处死刑,弗瑞兹终身监禁。和许多小说戏剧性的情节一样,等到真相水落石出,往往大错铸成。只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采访格里森姆时,当问到他为何在二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后突然转向,作家答说,他并非是对非虚构类本身感兴趣,而是这个题材包容了所有好故事的悬疑因素。为此,他花费十八个月与其家人接触,调查了大量材料著成此书。某书评人指出,假如你人在美国,为人清白却被判刑,此书会使你震撼;假如你赞同死刑,此书会使你动摇;假如你相信司法体系的公正性,此书会使你怒不可遏。毋庸质疑,当《越狱》在美国热播的同时,此书在排行榜上的位次还将继续被看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