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享受编辑工作中的“大自在”

作者:林 栋




  每当听到有人叫我“编辑”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把头扬一扬,把胸挺一挺,为什么?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一方面它能让我安身立命,另一方面它令我充满成就感,个中的原委大致可以有四点:一是这份职业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二是这份职业品位儒雅,蕴藏了丰富的知性意义,我会乐此不疲地去追求;三是这份职业会与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让我能够接触到名人、作家、学者、普通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感到生活的充实和成长的快乐;四是这份职业的案头工作看似枯燥乏味,实则妙趣横生,每本即将从你手中诞生的图书都像是一个将要出生的婴儿,让你充满期待。每天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的职业怎么能够让我拒绝呢?在与朋友聚会聊天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触有份职业你会感到踏实,有了事业你会感到满足,有了成就你会感到快乐,而能够把本职工作和个人兴趣完美地融为一体,那才是事业有成的最高境界,那才叫得“大自在”。
  具体到本人的工作,我想就新近责编的《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一书来谈谈我个人的“大自在”。
  2002年9月,湖北,巴东,长江边上一个因三峡工程即将被淹的县城,中国历史文献学会抓住最后的机会在这里举办年会暨巴东文化研讨会,我作为会员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期间我与该书作者一起坐在长江边的石头上,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随意地聊起了各自快乐的童年,由于都是北京孩子,又是同龄人,也有着相似的孩提时的经历,我们越聊越兴奋,终至忘乎所以而喜行于色,我暗暗地感觉到有一个不错的选题正在酝酿之中。那是一段特定的历史年代,那人、那事、那物、那景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孩提时玩过的、看过的、说过的、穿过的、经历过的林林总总仿佛都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在目。
  我们确立了“怀旧”这一主题。纵观媒体和各类出版物,“怀旧”经常会成为重头话题。对历史的、建筑的、城市的、乡村的、民俗的、器物的、生活的,一时间“怀旧”成了一种引领时尚潮流的趋势。据某网站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十大时尚生活排名榜上,列在头一位的,竟然就是“怀旧”。因此,我们认为这一主题并不过时,它会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我们进一步讨论了那个年代,对于当时的成年人来说,回忆所引发的常常是带有反思意义的重大话题。而对于当年的孩子们来说,则不尽然。他们的生活,尽管受到那个时代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感染,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没有真正开始涉世,除了形式上必须履行的义务,是不可能身心完全卷入一场政治风潮中去的。当年的孩子回忆当年的生活,自然有他们自己的视角,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成年人完全是两码事。对特定年代非物质性的、关于孩子们生活情景的口述历史的怀旧,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编辑如能较好地完成对图书题材的确立和主题的把握,就使图书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了30%的胜算率。这是编辑在图书策划上所能体验到的一大自在。
  在题材和主题确立后,编辑接下来应该考虑的就是素材与内容的挖掘。帮助作者在资料的占有量上尽可能广而全,在资料的使用量上尽可能深而细,使题材能够做扎实做透。我们意识到讲“文革”时期孩子们玩的图书市场上已有,但都比较单一,如有的只讲烟盒,有的只讲电影,有的只讲玩,等等。我们一致认为,讲北京孩子的生活要多方位地描述孩子们的生活天地:从复课闹革命到学工学农拉练,从各种风行一时的恶作剧到土法上马的玩,从穿着打扮到文革时尚,从文化生活到体育活动,从家务劳动到采购商品。凡孩子们经历所及的,都力求涉及。为了使该书让人感到亲切,有可读性,我们决定发挥作者笔触细腻的强项,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努力把细节写出来,把孩子所处的时代氛围还原出来,把孩子深切的心理体验表现出来。“细节决定成败”,编辑如能将一本书做深做透做细做扎实,就会使这本书的成功率再提升30%。到此,编辑也会体验到做书的第二大自在。
  作者将完整的书稿交到编辑手中,作者会松一口气。而编辑却进入了案头工作,也就是文字编辑加工阶段,在审稿看稿,推敲文字,删改句式的工作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一种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其实乐趣无穷。因为你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你会首先发现许多未曾见过的新奇,会从中获取许多丰富的知识,也许你会第一个被感动得涕泪俱下,也许你会忽然跳起拍案叫绝。当这部书稿经过你的手使文字变得干净利落,当你的智慧融入该书的整体设计而使其显现光彩,当这部书稿经过三审领导批复发稿,当你完成了所有发稿手续付梓印制后,当你拿到充满油墨芳香的样书时,那种云里雾里的体验还用我多说吗?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可以体会到一两次,可若让你反复地去体验,那将是一种什么境界?忘我!这就是编辑工作中的第三大自在。到了这一步,看到了图书的品相,听到了同人的评价,更加坚定了成功的信心,这样你的书就又会增加10%的成功率。
  剩下30%的成功率体现在后续的发行和宣传上,由于出版社内部分工的不同,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营销策划人员身上。但若想对自己的“孩子”真正负责,若还想继续体验成功的快乐,此时的编辑就不能袖手旁观做甩手掌柜,而应积极配合营销人员做好后期的市场营销,包括投入精力配合媒体发书评,配合书店搞签售促销活动。《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自2005年2月上市以来,就采用了集群轰炸式的媒体攻势,到5月为止的3个月内已有《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文汇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摘报》、《作家文摘》、《上海新书报》、《东亚经贸新闻》、《新华书目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十几家媒体纷纷发表书评和转载。特别是5月26日的《北京晚报》,在“新闻天下”专栏中以“北京的近距离怀旧”为题发了4个版的主题评述。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该书在社会上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
  该书在内容有明显地域性局限的情况下,仍能在3个月内取得初版印制1万册售罄,即刻加印6000册的不俗业绩。因此,对于编辑来说,只有当营销人员不断地催促你加印加印,当五花八门的媒体死缠烂打地追着你,不要钱争着给你发书评作专访时,你才会从中体验到所谓的“腕儿”级人物为什么都那么“傻”。得到同行的认可,受到媒体的关注,看到读者的喜爱,听到社会的呼声,那种油然而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才是编辑工作中彻彻底底的大自在。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