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向“网络”要稿源
作者:马晓星 文卫华
每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都会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也会对既有的大众传媒造成巨大的冲击。作为最新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的兴起对最早出现的大众传媒——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影响,曾经盛极一时的文学副刊也无法幸免。
由于网络提供了更自由、广大、即时、互动的交流空间,个人发表文章的门槛在网络时代几乎降低为零,许多原有的文学副刊读者乃至投稿者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被转移了。文章的作者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毫无困难地发表文章,还可以得到更大的自我表达空间,更多的关注以及更迅速即时的读者回馈,同时还能享有互动交流的便利,而报纸则很难提供这些。目前,作者的流失已经成为很多报纸副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流失会导致缺稿,缺稿的后果则是版面质量下降,读者兴趣减退,版面受重视程度降低,不可避免地进入恶性循环。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文学副刊出现了衰落现象,许多报纸减少甚至索性取消了文学副刊版面,代之以生活、娱乐类型的内容。
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文艺副刊应该如何面对现实、找到对策,从而走出困境?
在保证稿件质量,努力扩大稿源,吸引更多的作者、读者这个问题上,《北京青年报》的做法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北青报文艺副刊《天天副刊》创办于2000年,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和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开始向“网络”要稿源。自2003年4月起,副刊对传统的投稿方式进行了改良革新——在网络上建立起专门的投稿论坛:凡是愿意投稿《天天副刊》的作者都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文章贴到《天天副刊》的论坛上,而报纸编辑则每天都会到论坛上选择合适的文章,予以刊登。
这种运作模式兼具了网络与纸质媒介双方面的优势,对办好副刊具有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在于:
第一,能够提高作者的积极性。投稿者在论坛上贴出自己的文章,较传统的投稿行为来说,这种方式极其简单、快捷、经济;同时,由于网络传播具有相当强的互动性,作者可以通过文章的点击、排行以及其他网友的回帖评价获得自我表达、互动交流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得到有保障的、双重层面的乐趣。另外,这种方式也提高了稿件的透明度。稿件的优劣不仅编辑能够看到,能够评判,对论坛的网友来说也是一目了然。这样自然会大大地调动投稿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副刊的来稿数量,提高报纸在征稿方面的竞争力。
第二,有利于作者的长期培养和稿源的稳定。与其他许多刊物的网络征稿方式不同的是,《天天副刊》不单是设立了用于投稿的邮箱地址,还创办了长期、稳定的发表文章、交流讨论的网络论坛,从而为所有人提供了更为自由广大和稳固的空间。在论坛上,编辑与投稿者之间、投稿者之间以及读者之间都可以毫无障碍地相互沟通,无形中会形成属于该论坛且与该文学副刊整体格调相一致的文化氛围,长此以往,对于吸引有相应兴趣的潜在投稿者、培养投稿者的写作习惯起到了很大作用,副刊因此拥有了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成长壮大的作者队伍。
文学副刊被称为报纸的门面,是报纸品位的象征。拥有一批优秀的作者,才能保证稿源,达到优中选优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份报纸的形象。目前,《天天副刊》已经有了一些相对稳定和质量较高的作者。他们发表的文章较多,在论坛里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第三,使《天天副刊》作为纸质媒介与网络媒介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促进成为可能。网络论坛不仅会吸引投稿者,也会吸引相当数量的读者。论坛的文化氛围无形中会对读者产生熏陶,使其对报纸产生兴趣并进一步购买或订阅;另外,《北京青年报》的读者也可能在阅读报纸后由于喜爱《天天副刊》而上网登录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论坛的影响也会因此扩大。二者互相促进,无形中使得《天天副刊》乃至《北京青年报》更具知名度、影响力,更加深入人心,品牌的形成和塑造对报纸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有助于文学副刊的内容与时俱进。报纸是相当注重时代感的媒介,其附属的文学副刊也不例外,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天天副刊》对来稿的要求主要有短、事、新、实四字。短,即最好不超过千字;事,即就具体发生的事情抒发感想;新,即体现当下生活;实,则是真实。以上要求与网络论坛的特性不谋而合。网络贴文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只需几秒钟就可以被其他登录论坛的人共同分享,比起邮寄投稿,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时效性,有利于副刊更快地体现当前的话题或热点。网络阅读也具有“速食”性的特点,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文章更适合在线阅读。
第五,使文学副刊编辑能够充分、迅速地得到读者的反馈意见,对把握副刊的发展方向有很大帮助。《天天副刊》论坛上设有点击排行,大部分文章后面都附有读者的评论。通过关注每篇文章的点击、评论,编辑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更好地理解、选择最符合需求的文章进行刊载。这是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报纸只能在文章刊出后才可能逐渐收集读者意见,网络论坛却能在刊登前获得反馈信息。
当然,网络论坛约稿模式也会不可避免地使来稿带有更强的网络特性,造成网络常用语的引入等现象。对这些现象的控制程度通常取决于报纸编辑对文学副刊的定位,取决于大众对副刊文化需求的影响。文学副刊会给社会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在通过网络把握时代潮流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文化走向,应该被文学副刊编辑视为重要的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