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编辑学学科建设中的三个问题
作者:阙道隆
一、编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书、报、刊编辑活动的分支编辑学获得长足发展,出版了《报纸编辑学》 [1]、《书籍编辑学概论》 [2]、《期刊编辑学概论》 [3]等一批较有生命力的著作。这些著作被多次重印和修订再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电影、电视的编辑研究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出版了《广播新闻编辑教程》 [4]、《影视编辑学》 [5]等学理层次的专著。据不完全统计,1965年至2003年,各类分支编辑学著作已出版79种,其中书、报、刊编辑学著作占大多数。
由此可见,分支编辑学的存在已是客观事实。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各种媒介的编辑活动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有没有反映这些共同特点、规律的编辑学?编辑学是否仅仅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分支学科,能不能在分支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呢?不少人认为不同媒介的编辑活动差别太大,建立普遍适用的编辑学,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在编辑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各种媒介的编辑活动尽管千差万别,却有共同点。研究这些共同点,就可以认识各种媒介编辑活动的共同特点及其规律,构建起普遍适用的编辑学。这样,编辑学成为独立学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从下面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可能性和必然性。
1.编辑概念
“编辑”是编辑学的核心概念,二十余年来,研究者从语言学、专业分工、文化生产与传播等角度进行了深入讨论。虽然众说纷纭,但客观上促进了对编辑概念认识的深化。从《辞源》的“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到1979年版《辞海》的“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中心环节”,再到1999年版《辞海》的“新闻出版和电影等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都反映了对编辑概念认识深化的过程。概念的内涵愈深,则外延愈广。1999年版《辞海》的编辑概念,已涵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种媒介的编辑活动,而这一修改是在二十余年来编辑学研究者辛勤探索的基础上作出的。
2.编辑活动的性质
经过多年的讨论和交流,多数研究者认为: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编辑活动与其他文化活动既有共同的属性,即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又有不同的特性,即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上面这些论断提示了编辑活动的本质,适用于各种媒介的编辑活动。无论是新闻出版编辑活动还是广播影视编辑活动,都要注意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在传播、创新和积累文化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要发挥选择、加工和中介作用,保证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编辑活动的社会功能
尽管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多数人都主张文化功能是编辑活动的基本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对优秀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继承发展,对新的文化成果的选择传播,对社会文化体系的整合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活动成为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的起点,能为经营者创造经济效益,具有商业功能,但文化功能仍然是编辑活动的基本功能,也只有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它的商业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淡化、抹煞其文化功能,必然削弱甚至取消编辑活动,媒介组织也将因传播内容的贫乏和格调的低下而丧失核心竞争力。
4.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
经过多年的讨论和交流,多数研究者对编辑学的性质已经取得共识,认为编辑学属于应用科学,不属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论断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编辑活动的研究工作都有指导作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避免走弯路。在编辑学的学科地位方面,也提出了编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断;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它属于文化传播学系统,是文化传播学的分支学科。以上论断符合编辑学的性质,并为建立作为独立学科的编辑学理清了思路。本文第三部分将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5.编辑学的概念体系
建立概念体系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编辑学研究者已经提出了比较规范统一的概念体系。其中包括编辑、传播媒介、编辑主体、编辑对象、编辑过程、编辑规律、编辑原则、编辑方法,等等。这些基本概念有较大的涵盖力,适用于各种传播媒介的编辑活动,有助于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各种传播媒介都有编辑活动的主体(尽管在广播影视媒介中,编辑活动的主体已演变为编剧、导演、编辑、主持人等多元复合群体),都有编辑活动的对象(尽管有文字图片、音频素材、影像素材等不同的具体形态),都有策划组织、选择加工、编排组合等基本编辑过程。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作深入的研究,分析它们的相互联系,就能发现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和由普遍规律决定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将上面这些内容按照它们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便能建构起编辑学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总之,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编辑学的分支研究越深入,人们发现的不同传播媒介编辑活动的共同点就会越多。随着这种成果的交流和积累,适用于各种传播媒介的编辑学,就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二、编辑学和出版学是什么关系
编辑学和出版学是隶属关系还是交叉关系,这是一个认识分歧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3月,看到刘杲同志写的一篇文章,题为《编辑实践需要编辑理论》 [6]。这篇文章在谈到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关系时说:“这个问题被涉及的频率很高,不过迄今为止似乎尚无定论。原先以为编辑学是出版学的一个分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编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属于社会科学,是文化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为什么编辑学不是出版学的一个分支呢?不能不考虑,编辑活动的范围不同于出版活动的范围,它们之间是有交叉的,编辑活动的发生早于出版活动的发生。弄清这一点,有利于编辑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出版学的发展。”笔者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深有同感,下面也谈几点对编辑学、出版学相互关系的看法。
编辑学的分类研究是从出版领域开始的,研究的是出版编辑学,出版编辑学自然是出版学的分支学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仅有出版编辑学,还有新闻编辑学、广播编辑学、影视编辑学,以及反映各种传播媒介编辑活动共性的编辑学。把这些编辑学都作为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显然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说不通。编辑学和出版学是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的学科,出版编辑学既是出版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
将编辑学隶属于出版学,为什么会违反事实和逻辑呢?因为编辑概念、出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编辑活动、出版活动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也有区别。编辑主要指设计组织和选择加工稿件,为复制传播提供定稿文本的工作,属于文化产品的精神生产活动,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出版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的工作,编辑、复制、发行构成出版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出版处于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既有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又有较强的经济属性;既包括出版物的精神生产过程,又包括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既要在积累、创新、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作用,又要在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作用,在出版成为文化产业以后尤其如此。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出版三要素中的“编辑”和编辑学研究的“编辑”,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不同的,前者仅指出版媒介的编辑活动,后者包括各种传播媒介的编辑活动,任意扩大出版媒介编辑的外延,就会犯违反事实和逻辑的错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