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谈谈医学书稿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
作者:郭有声
一、语言的运用和修改
读者阅读书刊,是借助于语言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并达到一定的满足和享受。因此,编辑加工时要注意读者的语言阅读心理,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修改。一般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语句要通顺
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语句不通顺,不符合读者阅读和思维的习惯,不符合读者认知规律,导致读者阅读困难,即便立意和内容都很好,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厌倦情绪。因此,应根据读者对象的情况,注意句子的长度和结构的复杂程度,还要注意修改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像外国语似的“倒装句”。
2.避免词语费解、歧义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书中常用词越多,产生歧义越少,就越容易理解原意。如果不常用的词、意义不稳定的词多了,则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有的书稿加工起来感到别扭,就是这个缘故。例如,有一部医学书稿中,出现这样一句话:“易见缗钱状红细胞”。“缗钱状”就难于理解,若改为“易见成串红细胞”,就容易理解了。还要注意词序,词语的先后次序排列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例如,“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三个同样的字,前后位置一变,意思也跟着变化。编辑在加工中应注意推敲。
3.语言表述应得体
不同读者对象、不同性质的书稿,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有些话、有些事,口头上说没问题,写到专业书上就不科学、不得体,编辑加工时应注意修改。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例1] 原文:“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于惊厥患儿,最好能观察到惊厥发作时的表现。”这里“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用在专业医学书上就不合适,删去为好。
[例2] 原文:“黄鳝只生活于稻田或靠近稻田的池塘、河沟中,终身不见大海的波涛。”“终身不见大海的波涛”,本身语言很优美,但在专业医学书稿中与说明性文字搭配使用就不太得体。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同语言文字一样重要,在编辑加工中不可忽视。我国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很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他曾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的确如此,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会使同样的文字,形成不同的意思。我发现,对于一些标点符号,很多作者有自己固定的、习惯性的使用方法,如有的喜欢用分号,有的喜欢用顿号,不该用的地方也用。对此,编辑不应迁就作者的习惯,要按照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规则予以订正。
还有,编辑和作者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标题和表格的标点符号如何使用。我归纳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1)大标题后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是疑问句,问号可用,也可不用。(2)标题有两句或两句以上者,句子间可用标点符号,一般用逗号,也可不用,中间空一格即可。(3)标题由几个并列词或词组组成,其间可用间隔号或空一格。(4)副标题句末不用标点符号,前面可用破折号,也可不用。(5)表格内文句末,不用标点符号。
二、字词修改举例
1.需要明确和统一的字词
我在审稿和审读清样时发现,有些字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改法。为了避免浪费编辑和校对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统一。现举例如下:
(1)唯一、惟一:都可以,不必互改。我主张用“唯一”,全书应统一。
(2)粘膜、黏膜:都可以,不必互改。我主张用“粘膜”,全书应统一。
(3)其他、其它:都可以,不必互改。我主张用“其他”,全书应统一。
(4)绝不、决不:都可以,不必互改。绝、决都用在否定词的前面。例如,绝不退缩(绝对不退缩)、决不退缩(坚决不退缩)。
(5)而后、尔后:都可以,不必互改。我主张用“而后”,两者都表示“以后、然后、从此以后”。
(6)精疲力尽、筋疲力尽:都可以,不必互改。全书统一即可。
(7)拮抗、颉颃:都可以,不必互改。我主张用“拮抗”,全书应统一。
(8)耦联、偶联:都可以,不必互改。我主张用“耦联”,全书应统一。
(9)甙、苷:毛花甙丙,不用毛花苷丙;糖苷,不用糖甙。甙(dSi)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由糖类和非糖类的有机化合物缩合而成,多为白色晶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也叫配糖物、葡萄苷(gQn)或糖苷。请注意:甙=糖苷,甙≠苷。
(10)储、贮:用于储备、贮备;储藏、贮藏;储存、贮存。这几个词均可,不必互改。“储”(chL)还用于储蓄、储产、储积、储集、储君、储量、储青,这里就不能用“贮”(zhM)。
(11)症、证和征: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这3个字的用法为“约定俗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科技术语研究》杂志2002年第2期,发表了我的文章《“症”、“证”、“征”的用法应该规范》。在国家没有规范以前,是否可以在医学书稿中将这3个字的用法“约定”一下,以便于编辑在审读加工时有所遵循。
(12)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字。
(13)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活血化瘀,不用“淤”字。
(14)司:用于阿司匹林,不用“斯”字。
(15)暴:用于暴发流行,不用“爆”字。
(16)源: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等,不用“原”字。
(17)艾:用于艾滋病,不用“爱”。
(18)楔型阴影:应改为“楔形阴影”。“形”用于形状(如圆形)、形体(如有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如雏形);“型”用于类型(如血型、型号)、模型(如砂型)。
(19)荟粹:应改为“荟萃”,都用草字头。
(20)精萃:应改为“精粹”,都用米字旁。
(21)二者:应改为“两者”。在“个、本、只、种、者、位”等量词前,用“两”,不用“二”。“两”有表示“双方”的意思,如“两全其美”、“势不两立”、“两者”等,而“二”没有这个意思。
(22)10几天:应改为“十几天”。《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第9条指出,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同理,“10余年”、“10多年”、“10来年”应改作“十余年”、“十多年”、“十来年”。
(23)癫、癫痫:都可以,不必互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的《医学名词》中提出,癫,又称癫痫。目前可根据专业习惯使用。
以上所举字词,只是医学编辑可能拿不准、经常问到或者容易改错的,所以标题叫“字词修改举例”。希望编辑能够举一反三,遇到拿不准的字词,查一查,问一问。咬文嚼字,是编辑的职业特征。
2.关于医学名词的“简称”
我在审稿和参加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奖活动中发现,在医学书稿和医学图书中滥用“简称”的现象相当普遍,应引起医学编辑们的重视。例如:
“人流”,应改为“人工流产”;
“流调”,应改为“流行病学调查”;
“心梗”,应改为“心肌梗死”;
“风心”,应改为“风湿性心脏病”;
“高心”,应改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先心”,应改为“先天性心脏病”;
“酸粒”,应改为“嗜酸性粒细胞”;
“水电”,应改为“水与电解质”;
“甲肿”,应改为“甲状腺肿大”;
“甲功”,应改为“甲状腺功能”;
“功血”,应改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妊妇”,应改为“妊娠妇女”。
我认为,这类“简称”在医疗单位内部口头上说说无碍,医护人员还能明白其含意。但是,出现在医学书籍上则不可以,作为书面语言,这种使用不规范。
当然,一些医学界和社会上已公认的“简称”,是可以用的。例如:
“胸透”(胸部X线透视);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
“菌痢”(细菌性痢疾);
“非典”(非典型肺炎,几乎人人皆知)。
这类“简称”在医学图书中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同时要用括号标注“简称‘XX’”,后文才可以用“简称”,如胸部X线透视(简称“胸透”)。
(作者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责任编辑:鲍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