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加强编辑人员培训 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

作者:陈瑞藻




  一、编辑队伍的变化及对图书质量的影响
  
  近几年,编辑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下述三方面。
  
  1.新聘编辑人员大大增加
  由于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各出版社都不同程度扩大了出书规模和领域,上品种,上码洋,力求做大做强。全国图书品种增长迅速,由2001年的十五万多种上升到2005年的二十二万多种,短短4年就增加了七万多种,但销售册数始终在70亿册左右徘徊。为了完成急剧增加的图书策划和加工任务,出版社纷纷扩大招聘,加上老编辑逐年退休,出版社也需要补充新编辑,新聘编辑人数急增。
  
  2.新编辑的优势和不足明显
  各出版社在招聘编辑时,要求其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其中硕士生及博士生在新聘编辑人员中占了不小的比例。他们的优势是学历高、年轻、有活力、有热情,思路比较开阔,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较好。但他们的不足也很明显,缺乏实践经验,对编辑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深刻,还有不少人心态浮躁,思富心切。
  
  3.新编辑参加培训和获得老编辑指导的机会趋少
  现在编辑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过去一人年发稿任务只有七八十万字,超过100万字就算超额完成任务;现在有些出版社编辑年发稿五六百万字是基本要求。过去新编辑上岗从助理编辑做起,先到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去实习,熟悉出版流程后,在老编辑指导下开始从事编辑业务。现在各社急于用人,新来编辑只经过短期培训甚至不培训就上岗,从事选题策划、书稿加工、参与营销活动等业务工作。而从事编辑工作时间较长的中老年同志,也由于任务繁重,加之考核奖励政策的导向,对新编辑的指导、示范作用趋弱。
  编辑队伍的这种变化对图书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选题策划不到位
  选题策划是编辑创新性活动的集中表现。它是一个完整的发现和构思过程,有其丰富的内涵。可以说,选题萌发于获得信息之时,形成于调查研究之中,确立于分析论证之后。选题反映了编辑的市场嗅觉,凝聚了编辑的创新思维和学术见识。一个好的选题,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设计,都应体现出编辑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考。
  策划选题首先要考虑选题产生的背景,比如,对科技类选题,要考虑到行业情况,有哪些新进展,专业的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其次要调查图书市场前景,读者的需求,对同类书进行比较;最后确立选题的特色,准确定位读者对象,选择最合适的作者。做到上述三点还不够,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包括预计该书生命周期、总销量、平衡点销量及首印的毛利等。为了使图书出版后能尽快打开市场,吸引读者,编辑有责任提出营销建议,包括该书的主题宣传词,宣传时机的选择和创造,宣传方式和宣传媒体的选择,销售渠道的选择,对潜在读者的分析,等等。若能做到上述各个方面,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程策划,才能说策划到位。
  现在图书市场上同质产品多,平庸书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原创书少。尤其是计算机、经管、教参教辅及高职教材领域,同书名、同读者对象、内容大同小异的品种很多。这些都是选题策划不到位的表现。策划不到位是图书市场精品少、原创少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缺乏政治敏感性
  编辑担负着对书稿进行选择和优化的重任,这就决定了编辑要把握出版工作的方向,遵守国家的出版纪律,分清哪些能出版,哪些不能出版。对稿件中涉及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包括涉及阶级、政党、国家、外交、民族、宗教等关系的问题一定要慎重。这几年图书市场上每年总有几本有政治方面差错的图书,虽然数量很少,但影响很坏。
  我在终审一本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引进的图书《××××××之道》时发现,虽然该书属于经管类图书,但书中宣传某国国防部长几进几出该国国防部的“传奇”人生,并称他为该国民族英雄,这种观点我们不能接受,最后作撤销选题处理。由于国情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引进版图书往往隐藏着不少政治性差错。我在终审时还发现,有的引进版书稿中存在诸如“一党专政的国家必然没有民主和平”,“中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主要原因是引进了资本主义”等观点错误或有影射之嫌的政治问题。
  出版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弘扬主旋律,因此说保证书稿的政治倾向正确无误是书稿加工的基本要求。
  第三,责任感不强,工作态度粗枝大叶
  现在的编辑发稿任务重,有的出版社编辑年发稿量超过1 000万字,其中有一部分是请社外编辑加工。在社外编辑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具备加工书稿的资格,而署名的责任编辑责任意识不强,既不看稿,也不检查外加工的质量是否达到发稿要求,书稿进入复终审时,还发现诸如格式不规范统一,名词术语、图形符号及计量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没有使用简化字等问题,标点符号的差错和错别字也不少。有的编辑为了图快,工作马虎,粗枝大叶,基本的编辑工作都会出错。如新书预告“本书分12章”,可目录只有11 章;前言中介绍各章的编写人,可有的章谁人编写却漏了;章名改动后书眉仍是原章名;目录与正文对不上,作者署名封面上是ABC,预告上成了ACB,至于发稿各种单据项目不完全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些问题不是编辑不懂、不会,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所致。
  保证图书质量既是编辑的工作责任,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编辑工作马虎草率,甚至粗制滥造,导致图书质量下滑,这是违反编辑职业道德要求的。
  
  二、狠抓根本,在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
  
  1.高度重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和编辑素质的提高
  要想提高图书质量,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出版队伍的素质,尤其是编辑人员的素质。目前出版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智力型产业,人才处在发展出版产业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可以说有人才方可成就事业,没有人才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对出版行业来说,既需要一批精通出版业务,善于经营、管理,有强烈人才意识,能把握市场的社长、总编辑;更需要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策划、业务精湛的名编辑;还需要一批不怕吃苦、熟悉客户、服务优良的营销能手。为了让中国出版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还需要一批既善于掌握国内市场又了解国际惯例,掌握现代网络出版规律,精通外语的外向型人才。只有全国各出版社按照中央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型、复合型、开拓型、外向型人才,才能实现出版业的全面繁荣和持续快速发展。
  2.积极开展编辑人员培训
  (1)编辑培训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各出版社招聘的新编辑都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这为编辑人才的培养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编辑工作对大多数非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的新编辑来说,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编辑培训是一个出版社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造就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可以使新编辑很快熟悉业务,使其能较快地成长为编辑骨干,培训可以使中年以上编辑补充新知识,提升创新能力,以跟上出版社快速发展的步伐。
  (2)编辑培训的内容及形式。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每年都有详细的培训计划,有社长、总编辑培训班,管理人员出国考察、培训班,室主任培训班,新编辑培训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各出版社也应制订本单位职工培训计划,尤其是新编辑培训计划。
  结合我社的新编辑培训,我认为新编辑培训的内容首先要围绕做一名合格编辑应具有的素质,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编辑的责任和使命,以及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等来确定,使新编辑树立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如果本单位有“勇于创新、踏实工作、乐于奉献、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更是活的教材。
  其次要进行编辑业务培训,可结合本单位的出版情况,组织选题策划、编辑沟通能力培养、书稿加工特点与技巧、图书成本计算、营销策划以及语言文字、语法修辞知识等内容的培训,重点放在编辑的基本功训练上,以使新编辑提高文学修养、文字功底和基本业务素质。对科技编辑,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趋势及差距的培训,启发他们注意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在干中得到提高。
  培训可由本社有经验的同志讲课,也可以请社外出版行业的专家讲课。
  出版社还可以采取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如参加总署培训中心的培训班,读在职的科技编辑、传媒、MBA等方面研究生,对有培养前途的编辑可送出国学习。
  为了有效地开展培训,各出版社可辅以组织编辑业务知识竞赛、编辑论文竞赛、图书质量点评、编辑疑难问题研讨及在本社网络开办编辑工作论坛等。
  编辑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在业务培训时结合每课的内容,可让学员联系实际写一份选题策划报告,加工一章书稿,评判一个著作权案例或计算一本书稿的成本等。各出版社根据编辑的分工,对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进行培训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3)搞好培训的关键在领导。要想培训搞得好,关键是社长、总编辑重视,负责培训的部门抓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着眼长远,不能光想到眼前用人,舍不得花时间搞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各出版社领导要像重视选题规划一样重视人才培养规划,既要有五年的规划,也要有每年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且要狠抓落实,列入考核指标。如果各出版社都能坚持长期抓编辑人员的培训,我国的图书质量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系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交流论文)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责任编辑:鲍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