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关于“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 晖




  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为新闻出版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许多的理论、规律都是从现实的出版实践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最终也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中,除了正常的课堂讲授以外,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校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适应出版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传授一定的理论与知识之外,还必须根据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出版技术和理论,胜任新闻出版单位编辑、出版、营销等工作,而且成为新一代具有开拓性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必须提到与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得到行业的认可与接纳。在实践教学上,一般采取两个策略,一是“请进来”,一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本专业缺少相关的专业教师,为了弥补专业教师不足的缺陷,而将外面的专业人员或相关学科的人员请进来。例如,请管理学的老师讲授书业管理,请市场营销的老师讲授出版物发行,或者请出版部门的专业人员讲授印制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第二,本专业大多数的专业老师缺少出版部门的实践经验,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而请进来相关出版单位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第三,由于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出版状况,而邀请出版单位的社长、主编或主管部门的领导授课,来获得更多的政策信息与管理经验。各高校在实施“请进来”策略时又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有的学校进行案例教学,有的学校还专门聘请客座教授、名誉导师,等等。
  “走出去”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也有三方面:第一,单纯的课堂教学容易脱离出版实际,造成理论不能运用于实践,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方法又得不到较好的概括、提炼。第二,从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出发,“走出去”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树立专业思想,提前进入到出版业的实际工作当中,为将来投身新闻出版业作好准备,同时也为日后就业增加机会。第三,从教学需要出发,加强产学研的联系,让出版单位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走出去”也有各种途径,各高校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例如,有人曾撰文提出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的“211”构想,即头两年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后两年进行一年的编辑出版专业课程学习,一年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
  “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但细细考虑,两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有不同。“请进来”的出发点是为了弥补师资方面的不足,在于“教”,教相关的新政策、新信息、新方法、新动向等,落脚于传授;“走出去”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出版工作,落脚于实践。两者结合得好,传授的内容将会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但是,这两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并不理想。第一,“请进来”的时间段与“走出去”的时间段间隔较长。“请进来”的课程一般放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在校完成,而“走出去”一般是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己联系去出版单位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个学期。两者间隔的时间较长,“请进来”的内容容易被遗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依然不会学以致用。第二,“请进来”的内容与“走出去”的实际工作脱离。很多高校都会请来社长、主编开讲座,两个课时左右,讲座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社里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讲课,主题分散,内容不全面,从整体来看,学生们只能得到一些凌乱、分散而跳跃的信息,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因而在实践中无法很好地运用。所以,教与学的矛盾依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请进来”不一定有助于“走出去”。
  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早就明确提出,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在出版产业转制的今天,各出版部门更是求贤若渴,对于编辑出版专门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使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脱离出版实践,不能在出版实际工作中胜任一定岗位的人,也很难得到出版用人单位的首肯。随着各高校师资力量的改善与提高,以及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请进来”会逐步减少,“走出去”的要求会越来越突出。
  不管“请进来”与“走出去”今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使“请进来”与“走出去”不至于流于形式,我想,应在以下三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内容应更丰富,结合应更紧密。一方面,“请进来”与“走出去”要有助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走出去”可以选派教师到编辑出版部门实习,在实际工作中熟悉编辑出版业务,了解出版动态,使他们成为具有出版实际经验的教育者;也可选派教师去国外相关的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或培训,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请进来”可以聘请国内外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编辑出版专家来校讲授编辑出版研究成果或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提高编辑出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请进来”与“走出去”要有助于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把成功的、不成功的案例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掌握实践要领。在专业实习中,请出版单位中有经验的编辑、出版及管理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用一用课堂上不容易被理解的标准、规范和原则,参与出版社选题策划讨论,亲自去组一回稿等,以便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专业角色,为以后进入出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解决走到哪里去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走出去”集中体现在专业实习上,一般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去相关实习基地实习,少部分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只是“走出去”的一种方式。根据编辑出版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以及出版单位对编辑出版人员素质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开拓更多的途径。学生们除了走向出版单位外,还应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读者以及走向相关的发行及印刷单位。走向社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动态,掌握文化变革与发展动向,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从实践中采集信息、形成选题意向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诸多的出版前辈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当中及时地感受并抓住了切合实际的选题,出版了许多流传后代的好书,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走向市场,可以使学生及时地捕捉市场信息,了解供求关系,认清出版现状,培养市场意识,增强对出版产业的了解,为编辑工作打下基础。走向读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行为、阅读趋向等,为读者多出好书和有用的书。走向印刷与发行部门,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出版产业链的运作过程,加强对于出版下游工作的掌握与理解,有助于制作出版物以及开展市场营销。
  最后,加强管理,完善监督与评估体系,使“走出去”落到实处。大多数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实习都安排在第七学期,与做毕业论文相衔接。这样虽然方便了整体的课程设置,却造成了学生专业实习与复习考研的冲突,完成毕业论文与找工作的冲突,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走出去”时,应完善监督与评估体系,使“走出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鲍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