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获奖作品精选及专家点评(二)

作者:杨爱梅 郭德征




  一、选题背景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及西南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大河流的发源地,又是世界山地生物的重要起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这里还有文成公主进藏走过的孕育了青藏高原灿烂文明的“唐蕃古道”。然而,大自然虽然将无尽的宝藏赐予了青藏高原,却将层层关山作为屏障,使这片圣洁的高原被大多数人视为生命“禁地”。相对闭塞的交通使得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美丽富饶的青藏高原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修通了青藏公路;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进入新世纪,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动工兴建,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段铁路的修建要在高寒、低压、缺氧等让人望而生畏的条件下作业,铁路建设者攻克了世界高原铁路建设面对的“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难题,在2006年7月1日将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随着这条铁路的顺利通车,各大旅行社开始竞相争取开发青藏旅游线路的先机,推出相关主题的线路吸引游客。这是一条能使更多旅客踏上梦中的高原圣土,体验“生命禁区”风情的线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把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上的独特景观串成了一条“世界旅游极品线”,对推动西藏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这条旅游线路不但可以作为风景旅游、生态旅游线路开发,还具有很高的历史旅游,甚至“红色”旅游、科普旅游的价值,专家预测它将成为中国旅游业未来的黄金路线,通车后将形成可观的旅游市场,产生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旅游渐成风尚,消费人群越来越庞大,旅游图书市场也随之升温。书店显要位置几乎都摆有旅游图书,甚至一些户外用品店也卖起了旅游图书,形成了图书市场中一个新的热点:《人一生中要去的50个地方》登上中国图书畅销榜;《藏地牛皮书》在两年之内印刷了7次,累计发行量达到11万册;《丽江的柔软时光》出版不到一年,就发行了6万册。但是,当前市场上不少旅游图书忽视文化内涵,表现出千篇一律的设计、陈旧的理念、注水而非原创的内容,等等。旅游图书市场急需变革,呼唤这类图书不但要有充实的内容,还要能够满足读者切实需求。
  旅行有助于发现、丰富和发展自我,是一种自我在精神上走向成熟、成功的教育。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结合理性的市场调研分析与直觉的经验判断,构建了本书独有的新概念、新内容、新特色,在纸上给读者指出一条最好的路,提供真正能愉悦眼球的视觉元素和直抵心灵的服务。
  本书是一本复合型图书,它打破了传统旅游图书的选题区分壁垒,采用尽可能多的方式来组合更多的服务,把声、光、色等元素全面立体地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创新优势。
  目前的旅游图书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阅读欣赏的,一类是用来提供指南的。阅读类旅游图书的内容接近散文,一般记录作者亲身走过的线路。作者多为作家、艺术家等文化人士,主要表达他们对所经之地的情感领悟与审美体验,一般不涉及对旅游者的经验指导,因而艺术性强,实用性较弱。指南类图书侧重线路设计和行程安排等一般知识的介绍,实用性强但人文关怀不足。很少有旅游图书把个体风格与实用价值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本书正是运用本线路独有特征,通过一系列创新来实现这一突破性发展。此外,本书还打破旅游选题内部的形态元素区分,进行了元素嫁接,将独特地域、独特体验和独特观念结合起来。此外,在营销中寻找图书成功运作的突破方向,把本书的潜在图书市场做透、做细、做足、做大,谋求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的可能性。
  
  二、选题理由综述
  
  1.社会价值分析
  青藏铁路不同于一般铁路,在建造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独特的故事。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植被保护与恢复、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措施,还解决了在高原环境下确保建设者生命安全这一世界性难题。以上材料情节引人入胜,不但有宣传价值,也具有纪念价值与科普价值。
  青藏铁路通车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对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影响深远,可能将改变西部大开发的布局甚至周边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本书作为记录相关资讯的图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此外,走过这条路的人,在这条路上工作过、奋斗过的人,往往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回忆与体验,他们的心灵感悟需要一个平台来述说与传递。
  本书可帮助读者增长知识,提升心灵境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珍惜与保护这片高原净土。此外,本书还能扩大青藏铁路工作者事迹的影响,促进人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2.市场分析与读者定位
  问卷调查显示,国内游客最想去的地方多在西部,但人们实际的旅游目的地常锁定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主要原因是西部交通不便。青藏铁路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并使中国热点旅游目的地西移,将大大改变中国旅游业面貌。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后,每天在拉萨市区逗留的游客多达1.5万人,同时有五千多人从拉萨分流到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青藏铁路甚至带动整个青藏高原旅游空前地“火”起来。据青海省旅游局统计表明,近三个月来青海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了30%以上。这些旅行者将形成本书广大的读者市场。
  这是一条穿越“生命禁区”的特殊旅游路线,很多景点必须在密闭的车厢中观光,而且铁路两旁的自然景观与大部分游客生活中所熟悉的景观迥异,他们缺乏对景点的认识,十分需要能起导游作用的观光手册。同时,在长途乘车之余,也需要能提供休闲的介绍风土人情、逸闻趣事的图书。这就充分形成了对本书的市场需求。由于青藏铁路通车是一个重大社会事件,必然引起举国关注,市场上将有大量同类型的书籍出现,但一本具有特色的、真正优秀的介绍青藏铁路的图书,将赢得相关旅客更多的目光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防止宽泛的读者定位使本书失去特色,在周密的网上调查与问卷基础上,本书选定的主要读者是对这条线路有兴趣,将要或正在作这条线路旅行准备的人们。这些人一般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作为社会新鲜事物的尝试者,年龄层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加上会选择买书做旅行参考的旅客大多具备较高文化水平,这就清晰可见主要读者的群体图像。本书将从他们的特点出发,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在旅行中的需求。
  目前,相关资料的主要提供者包括报纸、杂志、网站和一些旅游丛书。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报纸上的报道文章大多过于概略,仅从提供资讯角度满足低量信息需求,或集中于报道某一特定工程、事件或人物。青藏铁路管理者网站上,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详细文章,但政策宣传色彩太浓,选材角度、文章风格都不符合本书读者群需求。已出版过的相关旅游丛书,虽然对青藏高原描述详尽,但没有专门锁定青藏铁路之旅的指南或介绍,留下一个市场空白点。
  
  三、本书独特的吸引力
  
  1.结构合理,便于翻找所需内容,体现实用原则
  宏观结构上,为方便读者在旅途中阅读,全书按沿途景观带分为五大板块:青海湖景观带、昆仑山景观带、长江源景观带、羌塘草原景观带、那曲到拉萨景观带。
  在每一板块中,结合线路分段特征开辟小章节,既灵活又便于查找资料。
  此外,本书加入折叠的彩印地图。地图种类丰富,按路线特色与人们的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图,如景点分布图、历史地图、动植物分布图、特产分布图等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