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浅谈提高学术期刊的出版频次

作者:雷 琪




  学术期刊的出版频次是指学术期刊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发刊次数。学术期刊的出版频次在学术期刊发展中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调整发刊次数来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笔者试图就此谈点浅见,供同仁参考。
  
  一、高出版频次在学术期刊运行中的拉动作用
  
  1.对作者投稿意向的拉动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的获得变得更为重要。知识产权如专利权中的发明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予,要求成果要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所以,谁先发表,谁就在保证成果的新颖性上取得了先机,这直接拉动了作者的投稿意向。因而作者投稿一般会选择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以免其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被别人抢先获得。即使是一般文章,由于急于获得学位证书或职称晋升,作者也会将之投向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因为这类期刊容量较大,得到编辑部认可和准予刊登的可能性也要大些,他们不会忽视这一点。
  2.对读者阅读选择的拉动
  人们阅读学术期刊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求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的定位有所帮助,所以,他们阅读的首选必定是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相比之下,他们会更相信这类学术期刊所刊登论文的“新”度。如果他们选择出版频次过低的学术期刊,就会担心所读文献是否陈旧,是否会使自己的工作和科研受到影响。从学术期刊发行情况来看,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总是比出版频次过低的学术期刊更具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可观的订阅数量。
  3.对遴选审稿专家的拉动
  学术期刊对审稿专家的选择一般以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专业对口、责任心强等为标准。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由于稿件不宜在审稿专家手中滞留,所以还要求审稿专家有时间、有精力,及时将稿件审好返回编辑部,以免耽误按时发刊。有的审稿专家虽然知名但过于繁忙,不能按时间要求做完审稿工作,而不适应学术期刊高频率出版的需要,这就促使编辑部及时予以调整。
  4.对学术期刊两个效益的拉动
  学术期刊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两者不可或缺。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比出版频次过低的学术期刊更能拉动两个效益的提高。学术期刊内容的“新”度是吸引更多读者的关键,晚一个月或数个月发刊,刊发的内容新也可能变为不新,因而,出版频次与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直接相关。从广告商的角度看,他们总是热衷于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广告放在出版频次较高的学术期刊上,以便让人们更多地见识他们的商品,吸引更多的买主。广告业务的增多会促进学术期刊经济状况的好转,使学术期刊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二、稳步提高学术期刊的出版频次
  
  对于刊期相对较疏的学术期刊,在考虑将季刊、半年刊改为双月刊,双月刊改为月刊或月刊改为半月刊时,应切实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以实现稳步提高出版频次,促进学术期刊良性发展。
  1.把握国内外动态,顺势渐进发展
  首先,要了解国际动态。随着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当今,平均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课题的检索。知识的积累和推广的障碍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在知识鉴别和出版速度上[1]。国外许多知名学术期刊都为周刊,其出版频次极高,国内期刊则无法与之相比。其次,要充分把握国内形势,了解同学科、同类型学术期刊的运作现状,寻找本刊与他刊的差距,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研究“加密”后作者、读者状况和市场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刊期更改思路,并在学术期刊内容安排、编辑规范、装帧设计等各个工作环节上精心规划,力求独辟蹊径,办出本刊的特色与专长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加密”工作非同儿戏,应慎之又慎,切莫操之过急。季刊改双月刊、双月刊改月刊,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搞“跳跃式”,以免“跳跃”不成,反受其害。
  2.拥有充足稿源,避免盲目“加密”
  学术期刊在考虑加快出版频次时,均应拥有充足的稿源,这样才能使“加密”顺理成章。这就要求编辑努力扩展稿源,谨防“无米下锅”,以保障学术期刊“加密”后工作正常。扩展稿源主要以加大学术期刊宣传力度为主,争取更多的自由来稿。此外,多途径地组稿也是有效的办法,如借助刊物编委的力量约稿就是十分成功的方法。编委们学术声望较高,见识广,信息灵,桃李遍天下,通过他们约来的稿件一般质量都比较高。有些编辑通过建立作者通讯网及参加学术会议的方式征稿,也是稿源不足时的弥补良方。
  3.调整工作思路,加快编审节奏
  如果出版频次过疏,在编辑工作中会出现作者催编辑、编辑催审稿人的不良状态,是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出版“加密”后的工作要求的,必须加以调整。要充实编辑队伍,吸纳热爱编辑工作,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编辑业务功底且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人;要更换那些不能按时间要求和质量要求完成审稿任务的编辑和审稿人,以加强和调整编审力量。要实现编辑工作的快节奏,对编审各环节进行科学控制。收稿后要及时登记、初审,及时送专家评审,及时将审稿意见送达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编辑和审稿人、编辑和作者间的信息沟通,尽可能减少稿件处理过程中的时间滞留,使编审工作一环扣一环,快速运转。
  4.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编辑技术手段
  加快出版频次虽然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活力,但编辑工作量也将相应增加,这就迫切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部用现代编辑手段予以保障。编辑部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添置或更新办公设备,以适应工作需要。要鼓励编辑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有了齐全的设备和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编辑队伍,就为有效发挥电子投稿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广电子投稿,既免去了编辑部繁重的录入工作,又促进了编辑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注释:
  [1] 田中雨.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思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
  
   (作者单位:《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责任编辑: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