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包天笑编辑活动侧影
作者:姜思铄
主编女性期刊
包天笑是小说杂志的先行实践者,还是开女界风气的女性期刊的编辑者。1911—1917年,他主编了第一份商办妇女报刊《妇女时报》。这是一份月刊,读者对象是开通的传统妇女和女界新人,办刊宗旨是“提倡女子学问,增进女界智识”[12],栏目包括图画、时论、知识介绍、传记、游记、中外妇女风俗、文学(诗词、小说等)、读者俱乐部、编辑室等。民国初年,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女性读者寥若晨星,包天笑费尽心思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女性成为杂志的阅读者和作者。
他把握女性读者的阅读需求,组织讨论热门话题,介绍各种知识。每期安排3~5篇言论性文章,讨论与妇女有关的热门话题,范围涉及教育、职业、经济、政治等;为读者介绍心理、生理、美容、装束、家庭、育儿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新的、西方的、科学的知识;翻译介绍外国妇女的教育、参政、职业等情况。有学者认为,创办于1915年的《妇女杂志》定位为女学帮手,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13],成为女界启蒙性读物。事实上,《妇女时报》在这方面的起步更早。
包天笑通过多种途径为女性创造言说空间,保持与读者的交流。包天笑认为《妇女时报》“是综合性的,不能专谈文艺……里面的作品,最好出之于妇女的本身”[1]432。创刊号以丰富的稿酬公布征文规格:“除聘请通人名媛分司编辑撰述之外,更募集四方闺彦才媛之心得,以贡献于世界邦人士女,其亦乐为之助欤”。“但是当时的妇女,知识的水准不高,大多数不能握笔作文”[1]432,包天笑鼓励刊发闺彦和女学生的文字,还吸收妻子震苏为作者,发表生活常识类的文章。此外,多次通过《悬赏文》一栏向女界征稿,开辟《妇女谈话会》一栏鼓励读者投稿:“无论长篇巨制,隽语名言,皆可归纳其中。或论时事,或述闻见,或谈经验,或记游戏,具悉任投稿者之自由。发表意见,交换智识,增益趣味,无逾于此。”[14]包天笑还通过《编辑室》、《读者俱乐部》、《卫生问答栏》等栏目与读者保持沟通,特别是在《编辑室》中报告来稿处理情况、预告下期文章或新增栏目、解答读者疑问等。
包天笑注重展示当时的女性视觉形象。他敦请沈伯尘、徐泳青等名家彩绘仕女图作为杂志封面,并大量刊登妇女照片。这些都是当时小说杂志的流行做法,但《妇女时报》的封面多内容新鲜,时代感强;封内照片展现传统闺彦、女界新人、女学生等人的形象,绝无妓女之身影。为此,包天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时的青年女子,不肯以色相示人”,包天笑幸得“吕碧城姊妹、张昭汉、沈寿以及几位著名女士”的照片[1]432-433,并前后七次向读者征集,要求“能于图片中寓动作之意思者为最佳”[15]。
《妇女时报》刊行七年,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十余省市设立三十多个发行处,销量曾突破6 000册[16],在同时期的女性期刊中格外引人瞩目。包天笑编选的文章积极讨论与妇女有关的各种问题,传播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妇女时报》采用新式彩色仕女画作为杂志封面,并且在封内持续刊登了大量女界照片,在同类杂志中尚属首例[17]。这种办刊模式引发出一大批效仿者和竞争者,包括《女子世界》、《中华妇女界》、《妇女杂志》等,标志着近代女性期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包天笑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思想难免带有封建残余的烙印;但是他生活在经济文化发达的苏州,后又就职于当时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上海,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渐深。因此,他的编辑理念新旧杂陈,这也是同时代报刊编辑者们的共同特征。包天笑在报刊编辑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精神,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他前后参与编辑的数十份报刊,见证了其编辑思想日臻成熟的过程。
现有期刊史多关注革命期刊,较少介绍大众期刊。清末民初的小说杂志受时代特点的影响,呈现出“新旧杂陈,多声复义”[18]的现象,在五四“感时忧国”的浪潮中显得尤为孤寂。被定位为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包天笑,所主持的诸多期刊为学界所漠视,有关其编辑活动的论述尚不多见。事实上,包天笑参与编辑的这些杂志的内容和趣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们是现代都市商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满足了特定时期市民的阅读需求,对清末民初的上海社会造成了广泛影响。与同时期的许多留下身影的报刊编辑家一样,包天笑的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不能被忽视。这既是对期刊史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历史原生态的回归和思考。
注释:
[1]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上卷).台北:龙文出版社,1990.
[2] 包天笑.苏州白话报简明章程.苏州白话报(第一册),1901.
[3] 参见罗贤梁.报纸副刊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
[4] 学界将1902—1911年间影响较大的四种小说杂志列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多指《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
[5] 关于《小说时报》的编辑者,大部分文献均称陈、包二人轮流编辑。也有不同说法,例如《上海通史·第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便称“先期由陈景韩主编,后由包天笑接编”。原刊中并未 标出具体编辑者,因此本文采用多数文献中的说法。
[6]《小说时报》于1917年终刊后,又于1922年复刊,由李涵秋主编,出5期终刊。
[7] 本报通告.小说时报(一号),1909.
[8] 《碧血幕》,署“吴门天笑生编述”,连载于《小说林》第6—9期,后因《小说林》停刊连载中断。
[9] 刘增人,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22.
[10] 例言.小说大观(一号),1915.
[11] 写真募集.小说时报(二号),1909.
[12] 本刊征文例.妇女时报(一号),1911.
[13]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0.
[14] 编辑室之谈话.妇女时报(十八号),1916.
[15] 编辑室之谈话.妇女时报(二十号),1916.
[16] 编辑室谈话.妇女时报(九号),1913.
[17] 据笔者考证,从1898年第一份女性报刊诞生至1911年《妇女时报》创办,包括《女学报》、《女子世界》、《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神州女报》等女性期刊,都因社会风气未开、办刊经费不足、办刊理念保守等原因,未刊登封面仕女画和封内女界照片,《妇女时报》作为第一份商办妇女刊物,依托《时报》和有正书局,在近代女性(非妓女)视觉形象的展示方面起到了开先河的作用。
[18] 这里借用王德威对晚清社会的评价。参见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鲍莉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