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网络时评滥用“疑问式标题”的五大类型
作者:林荧章
2007年4月1日至30日,笔者对国内几家主要网站包括人民网的《网友说话》、红网的《红辣椒评论》下设的《辣言辣语》以及四川新闻网的《太阳鸟时评》下设的《原创时评》等时评栏目进行抽样调查。据统计,三个原创性质的时评栏目共发稿421条。其中,疑问式标题186条,占44.1%;陈述句111条,各类结构的短语67条,祈使句57条,分别占26.3%、15.9%和13.5%。疑问式标题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一些时评作者与编辑在写作过程中,不顾评论标题的特性和要求,动辄设问,到处质疑,于是,出现了滥用疑问式时评标题的倾向,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类型:
1.文题不符,标题与文章内容脱节
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题目与文章内容一致。目前,一些“疑问式”时评标题为了追求卖点、亮点,不顾及与评论文章内容是否相符,造成标题与文章内容脱节、文题不符。
例如,2006年高考后,围绕北大、清华招生被香港大学抢生源一事,有论者认为:清华、北大被“扫为二流”。2006年7月7日,人民网强国论坛贴出时评:《清华、北大,你为何沉默?》,从标题看,“为何”二字带有强烈的质疑、不解和批评意味,但文中却是称颂清华、北大的“沉默”:“清华、北大的沉默,正让我看到了‘立志不随流俗转’的沉着和坚韧,这种气定神闲,是醉心于学术的大师所独有,更是与众不同的名校所必须!”标题的质疑、批评与文章内容的肯定、称许严重脱节。
又如,《怎样对待“汉奸言论”?》(2007年3月14日《太阳鸟时评》)一文,标题的落脚点是“怎样”,应是探讨如何对待“汉奸言论”的态度、方法等,但实际上,全文只一再呼告:“要严肃对待汉奸言论”,根本没有论述应对所谓的汉奸言论的态度和具体方法,文章标题与内容成了两张皮。
再如,《谁纵容“警察黑帮”横行十年?》(2007年4月29 日《红辣椒评论》),标题的重心在于强调主体“谁”——质疑“警察黑帮”背后的高层,而文中绝大部分只是复述了案件,而少有关于“谁纵容”的论述,只在结尾含糊地“点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细查深究,举一反三,研讨其前因后果,找寻深层次的原因。”标题与文章内容严重脱节。
2.角度选择不当,标题与论述内容偏离
与“文题不符”有所不同,有些时评标题基本忠实了评论文章的内容,但由于角度选择不当,致使评论标题与评论文章的观点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和错位,影响了标题的准确性和评论的传播效果。
比如,一则时评标题为:《女人就可以侮辱警察吗?》(2006年4月27日《太阳鸟时评》),是从女性的角度看待一则男警察被“的姐”打骂不还手的新闻,而作者的实际论述则是从执法者——男警察的视角来展开:“警察也是为国家执法,警察也是公民也有人格尊严,警察也不能因为你是女人就让你随便打着玩!”这样,标题与内容出现了偏差。如改为《警察执法可以有性别差异吗?》、《执法不能讲“性别差异”》才能准确地展现评论文章的角度,概括评论文章的主旨。
3.缺乏提炼,用新闻标题代替评论标题
不少时评标题不加提炼,直接搬用新闻标题,加个问号了事,或者在标题中加入表示疑问的字词,整个标题基本上是陈述新闻事实,而没有体现评论标题的“概括内容、表明观点、表达情感”等功能,于是,出现了“新闻性”强、评论味淡的现象。
比如以下标题:《“黑老大”拉出公安局副局长整仇家?》(人民网2006年7月4日评论)、《腐败分子还能猖狂四十多年?》(人民网2007年4月15日评论)等。新闻标题变身时评标题,基本重复新闻标题的内容,没有观点,没有表态,更没有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混淆,弱化甚至丢失了评论标题的功能。
4.缺乏创新,出现套路化倾向
时评写作讲究选题新、观点新、内容新,反映在标题上,也讲究创新,要求生动、幽默、有文采、有哲理味。而目前大多网络时评标题的制作缺乏创新意识,反映在疑问式标题中,则大多采用“事实+追问”的模式,出现套路化、程式化倾向。据统计,2007年4月的人民网《网友说话》栏目中,以“新闻人物或新闻事实+问题”的标题共有47条,占全部疑问式标题的72.3%。
由于缺乏创新观念、创新手法,在时评圈,还出现了“流行”的设问套路:“×××说明啥”、“×××尴尬了谁”、“×××谁之过”、“×××惹谁了”,等等,几乎成了时评作者和编辑屡试不爽的“绝招”。
5.制作粗糙,出现明显语病
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一些时评作者、编辑不惜在标题中生造句子、短语,结果出现不少明显的语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时评的质量,影响了媒体的权威性。
有一则被多家网络媒体采用的时评:《美国市长爬树爬出了什么?》(2007年4月28日南方网《南方时评》)。它从一位美国市长爬树的行为,倡导人们学习她的“善于宣传、身体力行、童心未泯”,等等。而据《现代汉语词典》,“爬”的主要义项有:抓着东西往上去;由倒卧而坐起或站起。“爬出”涵义接近后者,无法与“什么”构成动宾词组。因此,标题中的“爬出了什么”出现了搭配不当的语病,而且未能传达文章的主要论旨,令人费解、难解。
疑问式标题中的语病还有以下类型:
结构复杂,容易引起歧义:《为何民众信任政府会感到快乐》(2007年4月18日《太阳鸟时评》);修饰语过多,令人感到费解、别扭:《中国金花震撼了世界的冠军吃方便面?》(人民网2006年7月20日评论);句子结构不完整,表义不充分:《为什么反对皇甫平的文章?》(2006年2月14日南方网的《南方论坛》);简称不当:《拭看“祖龙”将如何死里逃生?》(2007年4月2日红网,将“拭目以待”简称为“拭看”)等。
为了避免以上弊病,时评作者和编辑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时评标题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观点、表明态度、概括内容和表达情感,而不仅仅是制造“卖点”,吸引注意力。因此,疑问式标题应以准确传递文章内容为第一目的,摒弃一味抢眼球的所谓“理念”。同时,摒弃单一做法,丰富时评标题的表达方式。在时评中,除了疑问式标题,其他标题形式同样具备各自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陈述式标题风格平实、概括性强;呼告式标题短促有力,引人注目;短语式标题风格多样,自由灵活。总之,评论标题制作的关键在于,作者与编辑要尊重文章内容与观点,在准确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制作标题,以引导读者、激发思考。
注释:
[1]孙营,朱小阳.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特点.新闻界,2006(6).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
(责任编辑:耿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