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作者:李 岩




  党的十七大报告,令人振奋。报告有许多创新性提法,对前景的规划十分鼓舞人心,是体现我党集体智慧的宝贵文献。结合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我谈两点学习体会:
  第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新闻出版业可谓发展迅速,图书出版从1978年的1.45万种,发展到2006年的23.39万种;报纸从186种,发展到1 938种;期刊从930种发展到9 468种。总书记的报告中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和国家近年来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对文化发展的重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发展机遇与发展前景的把握能力。因为文化的力量可以坚固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的自觉可以提高民族的自信,文化的内涵可以洗礼民族的灵魂,而最为重要的是文化可以为一个民族带来持久的创新能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文化创新与文化吸引力决定着大国崛起的长度与宽度。纵观世界各民族发展历程,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提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加大,尽管如此,我们还应努力去调正物质与精神生产失衡的天平。在民族和谐兴盛,国家经济腾飞,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着意突出文化创新主题,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文化发展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提法非常关键,使十七大报告中规划的我国未来发展远景的蓝图更为清晰可见,更有立体感,我们对实现这一规划更有信心。
  第二,报告新颖地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要加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提法这么具体深入,让我们深感重任在肩。中华书局作为一家以整理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与优秀读本为主要宗旨和任务的出版单位,一个有95年历史的老牌出版社,一个中国出版集团的重要成员,有责任继续出版和传播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将中国传统典籍中的精品呈现给广大读者,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中华大藏经、甲骨文合集、大中华文库、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等。我局承担了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的主要任务,理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出版重镇。几年来,中华书局通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古籍整理、学术著作、传统历史文化普及读物、汉语工具书等几大产品板块,形成多个优势品牌,在引领阅读风尚、经典普及与传播、品牌营销与推广和推重学术交流与创新等方面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我们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作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编有《中华遗产》杂志等,力图使中华传统经典、民间文化带有抢救性的工程、中外文化遗产等能够让广大民众接受、阅读并使用,发挥净化国民的心灵,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加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作用。我们运用了多种载体和媒介形式,包括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如与北大方正阿帕比公司、新浪网、当当网、卓越网、博库书城以及新兴手机媒体合作进行出版创新尝试等),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和传播模式,让广大人民能够真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充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取精用宏。我们还加大了海外版权输出力度,除了港台繁体版外,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的图书实务贸易与版权贸易都有较大幅度提升。让世界了解认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日,我们还向有关管理与职能部门提出两点建议:
  1.希望切实增加国家对文化遗产和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投入,以保证二十四史修订、中华大藏经续编、大中华文库等重大出版工程的顺利实施。当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周总理亲自主持,调集全国上百位专家学者从事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整理出版,至今泽惠学林。
  2.为了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应该在国家图书“走出去”推广计划的基础上,像当年法国的“彩虹计划”、美国人文科学基金对本国文化的强力推广那样,制订一个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大型文化推广计划,体现国家的意志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责任编辑: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