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站在新起点《读者》做什么

作者:彭长城




  这次我有幸亲历党的十七大,感受非常深。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发展方向更加清晰;第二,报告内涵非常丰富,对科学发展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生问题等多方面作了全方位论述,体现出建设和谐中国的新思维、新魄力和新行动。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则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报刊社、出版社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是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应认真考虑的问题。联系《读者》的工作,我谈以下两点想法。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读者》办刊的全过程,用真善美的故事缔构和诠释和谐文化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这表明我们党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因原有道德价值观念被破坏和怀疑,但又没有形成一套新的完整的价值观,导致部分人思想迷茫、行为失范的社会现实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之魂。目前的中国,新旧思想观念杂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促使主流价值观回归的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要内核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引导舆论,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长期以来,《读者》坚持“两为”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不追求“小众阅读”效应、不赶时髦、不标新立异,不以凶杀、暴力、色情和低俗文化吸引眼球,给予读者人文关怀,让读者体验到人性的真、善、美。自党的十六大以来,《读者》月发行量增长了近一倍,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对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是突出,像广东、江苏两省的月发行量均已超过百万,这说明人们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自我完善。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求,《读者》杂志将用创新的手法,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精心选登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使广大读者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更富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起到品牌期刊的良好引导作用。
  
  二、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用创新的精神编好《读者》,做大《读者》系列刊物,探索品牌发展之路
  
  十七大报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论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中国成为本世纪全球焦点的原因不仅在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源于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对于现代国家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成为重要产业,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可以为民众提供道德、信仰的依据,可以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均以相当高的比例超过制造业,并向全世界推销其文化概念,从而加强其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之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对于《读者》而言,要抓住这个机会勇于创新,更加主动地发展壮大自己。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对刊物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的阅读需求: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2008年将对《读者》的部分栏目进行调整,增加中华文化和民生等方面的内容,以加强对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以及民生热点等问题的关注;十七大期间我们邀请中国美术协会装帧插图艺术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知名美术装帧艺术设计方面的专家为刊物把脉,就刊物在保持现有风格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形式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成果将在2008年的刊物上体现出来。
  为满足分众阅读的需求,我们在办好本刊的基础上,按照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发展战略,陆续创办了《读者》系列刊物。我们为年轻的美术和文学爱好者创办了系列刊——《读者欣赏》和《读者》(原创版);为有乡土艺术情结的读者创办了《读者》(乡土人文版);为海外华人创办了《读者》(繁体字版),以及合作出版了盲文版、维文版等。2008年1月,广大读者还将看到《读者》(大字版),该版本是我们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关注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的号召,并为中老年读者以及青年上班族等长期视力疲劳者提高阅读舒适度而办的。这也是我们以人为本,使刊物更加人性化的一个良好尝试。
  此外,在网络迅速改变年轻人的阅读习惯的大趋势下,我们建成了杂志网站,给年轻人提供了纸媒介以外更为直接的欣赏、交流平台;在新浪网上的杂志博客也使编辑们可以更方便、更广泛地听到读者们的心声、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的品牌战略是摆在我们期刊界同仁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读者》以36.28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4年入选排行榜。虽然《读者》拥有较高的品牌价值,但品牌管理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却做得还很不够,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增强《读者》品牌活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争取更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关迎春)